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泉商蔡銘超曾2.8億競下鼠首兔首 拒付款拖延拍賣

來源:泉州晚報 作者:許雅玲 王瓊瑜 2013-04-28

蔡銘超

●“如果偷來的東西都可以拍賣,那法律就亂套了,社會就亂套了。我只是盡了責任,這個款不能付。”——2009年2月,泉商蔡銘超2.8億元競下鼠首和兔首,但拒付款拖延拍賣。

●法國皮諾家族宣布向中國無償捐贈鼠首和兔首——2013年4月26日

核心提示

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圓明園學會專家表示,這是有史以來回歸的分量最重、價格最高、影響最大的圓明園文物。4月27日,記者連線曾經(jīng)以2.8億元拍下鼠首、兔首卻拒絕付款的泉商蔡銘超,他對珍貴文物的回家表示祝賀。

4年前:2.8元競下 拒付款拖延拍賣

4月27日,蔡銘超在電話中告訴記者:“終于回來了,祝賀,祝賀!”這也是他近日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說得最多的話。

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一直是圓明園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而鼠首、兔首受到全世界關注,源于一場一波三折的拍賣。2008年10月,佳士得公司宣布,將拍賣圓明園鼠首和兔首銅像。消息傳出后,引發(fā)熱議,近百人組成律師團追索。中國國家文物局也明確表示,反對拍賣中國流失文物。但佳士得公司以商業(yè)誠信等為由,堅持拍賣,兩件獸首總估價高達2億元人民幣。

2009年2月25日晚,一位“神秘買家”以電話委托的方式拍下獸首,成交金額為3149萬歐元。按照當時匯率,折合人民幣2.8億元。隨后,“神秘買家”——泉商蔡銘超召開新聞發(fā)布會,公開表示雖然競拍成功,但不會付款,并表示這種行為符合拍賣規(guī)則。他說:“如果偷來的東西都可以拍賣,那法律就亂套了,社會就亂套了。我只是盡了責任,這個款不能付。”

這次“攪局”拖延了對圓明園獸首的拍賣,事實上最終也宣告了該文物流拍。

泉商蔡銘超曾2.8億競下鼠首兔首 拒付款拖延拍賣

現(xiàn)今:獸首將送還中國 感嘆“總算有明白人”

當時競拍成功后,蔡銘超表示,雖然自己的行為在圈內會造成很壞的影響,名譽方面會受到沉重打擊,但獸首爭議大,不同于其他拍品,所以他堅持不付款。

原來,在拍賣行有這么一個規(guī)定:歸屬有爭議的拍品不能拍賣。眾所周知,鼠首、兔首是原清朝皇家園林圓明園噴水池的一部分,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期間被英法聯(lián)軍掠走,因此這兩件獸首并非法國人所有,屬于“歸屬有爭議的拍品”,不能拍賣。

后來,有法國企業(yè)表示,如持有人同意,愿意集資購買后歸還中國。隨后,法國皮諾家庭從原持有人手中買下這兩件獸首。

昨日下午3時,蔡銘超在微博上轉發(fā)了一條內容為“難道你們不明白,這是兩件存在所有權爭議的拍品嗎?”的微博,并評論道,“總算有明白人”。

“法商捐贈圓明園獸首,毋庸置疑是個積極的信號,是中法友誼的見證。”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yè)委員會委員劉陽在接受國內其他媒體記者采訪時對此非??隙ā?/p>

印象:行事低調商人 “高調”競拍走紅

蔡銘超的堂哥蔡益生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蔡銘超是晉江永和鎮(zhèn)坂頭村西堡人。蔡銘超的父母年輕時就到廈門工作,并在那里生下蔡銘超兄妹三人,直到退休后才雙雙返回晉江老家,而蔡銘超則留在廈門繼續(xù)經(jīng)營事業(yè)。

蔡銘超給媒體的印象大多是“一位低調的商人”。雖然此前他的身份是廈門心和藝術拍賣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同時是中華搶救流失海外文物專項基金收藏顧問,但在他提供給媒體的名片上,根本就沒有留有任何的職務。從這一點可以看得出蔡銘超確實是很低調的人。如此低調的商人會成為鎂光燈下的“紅人”,大抵是因為兩件事:

2006年10月7日,蔡銘超在香港以1.166億港幣的成交價拍下明代永樂鎏金銅釋迦牟尼坐像,使得這尊佛像成為世界上最貴的中國佛教藝術品。他本人也成了在拍賣場上與眾多國際大買家競爭、最終以創(chuàng)紀錄的價格將流失海外的國寶購回中國內地的第一人。

2009年2月26日,在法國拍賣會上,蔡銘超拍下鼠首、兔首,隨后公開表示自己不會為這兩件拍品付款。至此,“拍而不買”將蔡銘超推至風口浪尖,有人稱贊他是愛國志士,有人則認為他毀壞了國人的國際形象。不過,蔡銘超堅持認為,“這是他們偷來的東西,我不能付這個款。”

相關新聞

逾千萬件文物流失海外

圓明園青銅獸首由清朝駐華耶穌會教士郎世寧(意大利人,在中國宮廷從事繪畫50余年)設計,每座銅像在不同時辰輪流噴水,蔚為奇觀。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鄭鑫堯表示,從1985年馬首銅像售價1500美元,到2009年鼠首和兔首銅像拍出3149萬歐元,24年漲了近3萬倍。價格遠遠大于文物的內在價值,完全是被炒作起來的。它們作為建筑構件,離開了建筑,其價值就大為降低,大打折扣了。

據(jù)中國文物學會統(tǒng)計,從1840年以來,超過1000萬件中國文物流失到海外,國家一、二級文物達100余萬件。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統(tǒng)計,在47個國家的200多家博物館中,有中國文物164萬件,而民間收藏更達10倍之多,幾乎涵蓋所有種類。

評論 獸首回歸 人心所向

“歡迎回家!”隨著法國皮諾家族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圓明園青銅鼠首和兔首,無數(shù)網(wǎng)民爭相留言送上美好的祝福。

獸首回歸,看似意外,其實于情于理都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眾所周知,近代以來,西方列強通過戰(zhàn)爭從亞非拉國家掠走大量文物。歷史無法重寫,但后人卻可以用行動彌補從前的過失。如今,保護文化遺產(chǎn),促進文物返還原屬國,正在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包括中國在內的不少國家的遺失文物被相繼索回。

2011年,日本在殖民統(tǒng)治時期從朝鮮半島掠奪的《朝鮮王室儀軌》等1200冊珍貴圖書時隔100多年后回到韓國。中國政府有關部門也多次運用法律和外交手段,通過國際合作,成功索回流失海外文物。如2001年從美國追索回被走私的河北曲陽五代王處直墓彩色石雕像,2003年從香港某拍賣公司依法索回河北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被盜的4949件珍貴文物等。

對于歸還者來說,無論是出于道德救贖,還是出于對歷史、現(xiàn)實的認識,其做法無疑是明智、正確之舉,值得歡迎。此次鼠首和兔首的無償捐贈,不但體現(xiàn)了皮諾家族對中國文化遺產(chǎn)保護的支持,也反映了國際社會對文物返還其原屬國價值理念的認同。

此外,中法經(jīng)貿(mào)合作的飛速發(fā)展也在無形中促成了獸首的回歸。獸首的捐贈者、法國皮諾家族是法國PPR集團的經(jīng)營者,該集團網(wǎng)羅了多個世界知名的奢侈品以及體育用品品牌,如古奇、伊夫·圣洛朗、寶緹嘉、巴黎世家和彪馬等,在華擁有大量業(yè)務,并將中國視為其未來最大的市場。皮諾此舉不乏向中國示好之意,從而為集團未來在中國的發(fā)展鋪路。

對法國政府而言,同樣樂見皮諾歸還獸首,以此向中國釋放善意。2009年初,佳士得拍賣行一意孤行,在巴黎拍賣兩尊銅像,嚴重傷害了中國人民的感情,使得中法關系乍起波瀾。如今,兩國各領域合作不斷深化,歸還之舉可謂恰逢其時。

獸首的回歸令人欣喜,然而文物回流依然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根據(jù)1970年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會上簽署的國際間共同保護文物與合法管制文物進出口協(xié)定,私藏贓物者必須將文物歸還原主。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且爭議不斷。如何利用國際公約、以有理有力的手法讓更多的文物重回祖國懷抱,仍然是我們需要長期探究的問題。

【編輯:田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