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甘學軍:藝術品保稅拍賣助力中國藝術市場國際化

來源:99藝術網(wǎng) 作者:小水 2013-04-26

約1865年 法國 Eugene Cornu設計 G.Viot et Cie制造
拿破侖三世鎏金銅內(nèi)填琺瑯鐘表三件套
 

2013年藝術市場在去年中國藝術市場調(diào)整的影響下仍持續(xù)緩慢發(fā)展態(tài)勢,各拍賣公司面對藝術市場中征集越來越難、精品越來越少的狀況下,開始紛紛尋找新的方向, 如保利、嘉德“走出去”進軍香港市場,華辰“請進來”試水藝術品保稅拍賣無疑都是拍賣行嘗試的新方式,不論哪種形式其根本目的都是要使中國藝術品市場直面國際化、全面構建中國藝術品市場平衡結構。

對于21日在廈門落槌的保稅拍賣,北京華辰拍賣董事長兼總經(jīng)理甘學軍表示對于此次結果不能說滿意,但也是在預料當中,因為是第一次。這場拍賣籌備比較倉促,主要目的是想探索保稅拍賣的途徑及流程,這次保稅拍賣無論從市場開發(fā)角度還是從保稅途徑探索角度方面來看,都是一次很好的試水。不管結果如何,這次拍賣都對探索藝術市場進程中如何國際化、如何解決藝術品“出去”和“進來”的通道開拓有著重大意義。

所謂藝術品保稅拍賣,是一個“境內(nèi)關外”的概念,保稅區(qū)內(nèi)的藝術品交易不產(chǎn)生關稅,交易成功后可根據(jù)自身情況靈活便利掌握關稅處理。買家如果購買藝術品后直接帶出境外,則不需要交納關稅和增值稅。如果買家要把藝術品帶入境,進關則需要依法納稅?;蚩蛇x擇在保稅區(qū)內(nèi)進行存儲。

對于保稅拍賣這種形式,甘學軍認為,保稅貿(mào)易是在國際貿(mào)易當中很實用、很有效的一個貿(mào)易方式,它不可能是“救市”。把它套用到藝術品拍賣上來是試圖在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這樣的法律環(huán)境下、在中國藝術品進出口管理法律大框架下,探索一條中國藝術品市場拍賣國際化的途徑,或者說為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運營增添一些新的方式。保稅拍賣其核心意義不在于免稅或是其他什么,而是在國際貿(mào)易范圍內(nèi)把藝術品從世界各地能夠集中在一個自由貿(mào)易的環(huán)境當中,來便于收藏家、投資者就近鑒賞和收藏。它可以解決大體量的藝術品回流或是使國際藝術品能夠進入中國境內(nèi),它是解決這個的方式和途徑。通過這次實驗,感受到中國藝術品進出口管理的改革勢在必行,必須改,不改革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路程會很遠。

甘學軍指出在中國藝術品市場把國際化提到議事日程上,在中國藝術品市場真正的正式被國際上所承認、看重、尊重、要進行公平競爭的時候,國家現(xiàn)行的政策和法律是對這個進程的阻礙,是需要改革的。若這些條文不改,我們所期盼的、所設想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的目標、我們所設想的中國藝術品市場要真正成為最重要的國際藝術品市場的一個重鎮(zhèn),這條路就很遙遠。這是中國藝術市場目前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困惑,國家現(xiàn)行的管理法規(guī)、管理理念、管理辦法跟我們所追逐的目標存在很大的反差,這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

繼華辰這次“試水”后,國內(nèi)各地也紛紛試探藝術品保稅拍賣,日后是否能夠真正地形成一套成熟的、可行的中國藝術品市場進出口的管理辦法,是否能真正使中國藝術品市場國際化得到推動、扶持和發(fā)展,我們拭目以待。
 

【編輯:小水】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