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首飾設計師張小川的“秘密花園”

來源:藝訊中國  2012-12-11

一直游離于設計與藝術之間的張小川對于大自然的強烈熱愛源自于哪里,大自然又是如何賦予她靈感,創(chuàng)造出了與普通首飾風格迥異的個性飾品呢?記者就此采訪了張小川,去開啟通往專屬她的“秘密花園”的大門。

記得小時候讀過一本名為《秘密花園》的童話書,雖然對于故事的情節(jié)稱不上有多么地喜歡,但卻對讀完后的感動和心里涌現(xiàn)出的美好感覺一直難以忘懷:一個因牽涉死亡記憶而被關閉的花園,最后因為新生命的到來被重新開啟,煥發(fā)出無限的活力和希望。很多年后,當我在UCCA(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看到首飾設計師張小川創(chuàng)造的“飛行家系列”以及“瀑布森林系列”的首飾時,似乎那種感覺再次變得鮮明,她用自己的雙手詮釋出了屬于自己的“秘密花園”,滿含著她的幻想以及她對生活及自然的熱愛。

學習服裝設計出身的張小川從母親那里繼承了對藝術的敏感,從廣州美院的雕塑系畢業(yè)后,經(jīng)歷了1年的服裝設計系高級研修以及在2005年去到德國斯圖加特國家藝術設計學院整合系研修的經(jīng)歷后,選擇了位于意大利米蘭的DOMUS ACADEMY 配飾專業(yè)攻讀碩士,并于2007年創(chuàng)建了“PORPORA 111”設計工作室及同名藝術首飾品牌。她設計的作品與平日大家概念中的首飾風格大相徑庭,沒有嵌入的華麗珠寶,沒有繁復的雕花細節(jié),而是通過大自然中的生靈為創(chuàng)作媒介,打造出了別具風格的“藝術首飾”。

之所以放棄走雕塑創(chuàng)作的道路轉而投向首飾設計,對于張小川而言其實是一件心向所趨的事情。雖然學習的是雕塑專業(yè)但她的內(nèi)心一直喜歡服裝設計,在大學期間她所有手頭在做的事情大部分都和服裝有關,甚至大學畢業(yè)以后還回到廣美再讀服裝設計的高級研修。但直到她2005年去德國和意大利以前,心還是覺得空空的,總覺得“不滿足”,在意大利參觀Domus Academy時,她當即決定要去那攻讀配飾專業(yè)的研究生,因為她終于找到了一直夢想的首飾專業(yè)。

如果說到她的作品與其他首飾的最大區(qū)別,那就是她作品中的藝術性。張小川曾經(jīng)在藝術圈里的經(jīng)歷幫助她的作品從紛繁的首飾設計中跳脫出來,她剛畢業(yè)時嘗試過各種新鮮的東西,和藝術家曹斐一起拍DV,在做過許多古怪的衣服,裝置,場景,同時還曾幫廣告拍攝做過服裝指導等,所有這些都為她的作品增添了獨特的藝術氣質(zhì),受到了眾人的追捧。她作品中的藝術性不僅僅體現(xiàn)在以昆蟲,森林,瀑布,星球等自然中的元素作為媒介的首飾造型上,同時她為自己的系列所取的名字也同樣充滿了美的想象:其中的“瀑布森林”系列采用了滌綸線編制,點綴奧地利水晶及黃銅吊墜以及流蘇吊墜,希望用不同色系的流蘇,表達出季節(jié)的更替,顏色的層疊,仿佛跟隨著時間看著森林緩慢變化?;蝿拥牧魈K,就像活的調(diào)色盤,會隨著佩戴者的一動一靜,產(chǎn)生出微妙的色彩變化。;“流淌的花園”將半寶石珠串和珍珠包裹在手工編織的線圈中,若隱若現(xiàn),令人著迷; 在“飛行家系列”中,張小川將目光關注于小到足以讓大家忽略它們的昆蟲身上,選擇了“臭味相投”的蒼蠅,蚊蟲等形象來詮釋“愛總是悄悄降落在意想不到的地方”的概念,同時,也試圖通過美好有趣的方式,繼而讓人類關注它們,保護它們的心;而筆者最愛的“星球”系列則采用了手工制作琉璃球,內(nèi)入施華洛世奇水晶及奧地利水晶,搭配古銅配件,在陽光下如星空般璀璨,讓人感受到時間與時空的魅力。
選擇“大自然”作為創(chuàng)作的主題,除了一直以來對于大自然的依戀之外,張小川還希望通過她的作品傳遞給大家“價值觀”以及“環(huán)保”兩個概念。她一直想表達的觀念是首飾不只只是財富的炫耀,它也可以是個人性格的體現(xiàn),是潛意識的表達,它不但是裝飾物,還是與人交流的媒介,是自我價值彰顯的載體。她希望通過首飾表達的是對人,社會觀,價值觀提出疑問,她的職責是提出一個“美麗”的問題,至于答案,每個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因為一直在內(nèi)心深處對于大自然心存感恩之心,所以張小川目前最感興趣的事情就是全球暖化,或者也可以說是最恐懼和忌憚這個話題,這些想法充滿了她的首飾作品,無論是選題,材料運用還是制作過程,這些對大自然的關注和熱愛是不需要刻意會流露到她的作品中,而她自己也一直堅持著比較環(huán)保的生活方式。

雖然從事的首飾設計屬于時尚的范疇,但張小川對于時尚的態(tài)度卻是又愛又恨,愛它的眼花繚亂,同時也恨它的瞬間即逝。她選擇用更開放的眼光和心態(tài)去對待現(xiàn)代的“時尚”,接受不同的時尚風格等同于了解和接受不同的文化,她認為只有保持這種開放的態(tài)度才能冷靜看待“時尚”,才能看到不同“時尚”背后所訴說的故事。這也令她在這么多的“時尚”中找到自己的平衡點,以至于不會迷失在其中,她所崇尚的“時尚”就是“適合自己和愉悅自己”。

對于品牌和自己的未來,張小川希望用更多的途徑個媒介去表達自己的概念,也許是雕塑,裝置,服裝,家具……,她認為無論是哪一種媒介,都是她的概念的載體,也許材料和手段不一樣了,但是想說的問題還是相通的,所以在未來她會在不同的領域嘗試更多的可能性,畢竟,尋找可能性就是她希望做的事,對未知的好奇和探索也將是她永遠的動力;關于自己的生活,張小川則希望與自己珍愛的伴侶有著共同目標,大家都愿意為此而付出,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向著善待人類和自然的方向走,能制造出“幸福”,哪怕只是一點點都好。這就是她的憧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