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米勒《拾穗者》為何如此著名

來源:上海青年報 作者:酈亮 2012-11-16

《拾穗者》吸引眾多關注。記者 馬駿 攝  

“這次來上海的作品,都是我們從奧賽博物館的墻上直接摘下來的,在此之后,我們就再也拿不出其他作品來替換這些作品了。所以這次來的絕對都是珍貴之作。”昨天,法國奧賽博物館主席居伊·科熱瓦爾以這樣的措辭,來表達他們珍品的“傾巢而出”。匯集了這些珍品的“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展明日起在中華藝術宮正式對外開放。本報記者昨天采訪了展覽的核心人物,試圖探究此展對這座城市可能產(chǎn)生的意義。

法國自然主義:

撫慰心靈的探索

這里只有田園、風景、靜物和人,即便是人的肖像,主角也是最普通的人,透著一股質樸氣息。這便是本報記者參觀“米勒、庫爾貝和法國自然主義: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展的總體觀感。這個展覽在中華藝術宮0米層最大的1500米展廳里舉行。

有意思的是,在此之上的33米層展廳正在舉行的“來自世界的祝賀——國際美術珍品展”中,卻散發(fā)著濃厚的貴族氣息。其中倫勃朗的《哈希耶·雅克布思特·范·克萊堡肖像》,畫的就是一個貴族婦人。兩個展覽形成了鮮明對比。

奧賽博物館主席居伊·科熱瓦爾從繁華的大都市巴黎來,他特別能理解米勒、庫爾貝這些法國繪畫大師,在19世紀后半期所作出的藝術選擇。“城市在不斷地發(fā)展中會帶給人們窒息感,這就是為什么畫家們會轉而去畫風景畫和田園畫的原因了。”科熱瓦爾表示,發(fā)生于19世紀上半葉的歐洲工業(yè)革命,讓人們意識到歷史在加速前進,這一點既振奮人心,又令人不安。不安的是城市的迅速發(fā)展,使人類和環(huán)境,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日趨緊張,他們感到了壓力,并日趨痛苦。

于是,到田園中去,到最底層的人們中間去,去感受真實的還富有些許詩意的生活,撫慰焦慮的心靈,便成為了當時法國很多繪畫大師的向往。記者昨天在展覽現(xiàn)場看到,卡米耶·柯羅《傍晚的遠塔》、居斯塔夫·庫爾貝《奧爾南的泉水》等都一派恬靜的鄉(xiāng)野風景。

而羅薩·博納爾的《尼維爾內(nèi)的犁耕》畫的是幾個農(nóng)民在一望無際的田野上,驅趕著他們的牛在耕田。這樣的場景當時普遍地發(fā)生在法國鄉(xiāng)村,卻罕見地成為了繪畫大師筆下的主角,令今人看了也會怦然心動。這便是法國自然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藝術的魅力。

《拾穗者》:

順應民意之作

而在此次展覽中讓·弗朗索瓦·米勒的《拾穗者》所以能成為世界名畫中的翹楚,緣由也便在于此。在參觀中,本報記者問奧賽博物館國際交流部主任奧利維·西蒙斯這幅平靜淡然的《拾穗者》為什么如此著名。西蒙斯考慮了一會兒說,這幅繪于1848年的名畫“順應了民意”,“當時法國有50%的人是農(nóng)民,但是工業(yè)革命和圈地運動,使這些農(nóng)民被迫遷往城市生活。他們雖然離開了故土,心卻一刻也沒有離開那里。《拾穗者》讓他們想到了過去的生活。”

西蒙斯提醒記者注意,何為拾穗者?就是那些在普通農(nóng)民割完稻子之后,去田地里撿拾遺漏的麥子,希望能有所獲的人。這些人應該是比普通農(nóng)民地位更低的社會底層者,“他們的臉不太清楚,但觀眾仍能感到他們拾穗的勞累。

在過去,只有宗教故事和貴族人物才有可能成為油畫的主角,而米勒卻畫了3個最底層的勞動者,將他們放在畫面最正中的位置。這樣的做法,顯然可以讓很多勞動者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這便是此畫如此受到推崇的重要原因。”

當然,西蒙斯也表示,用繪畫表現(xiàn)農(nóng)民這并非米勒的首創(chuàng),早在17世紀便出現(xiàn)了這樣的作品。“但那些都是版畫等小畫種。以大師身份,用油畫來表現(xiàn),并展現(xiàn)如此高超的繪畫技巧,米勒堪稱第一人。”

名作故地重游:

將被限流參觀

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87幅珍品中的一些畫作,早在1978年上海那次著名的“法國農(nóng)村風景畫”展中就曾來過上海。比如朱爾斯·巴斯蒂安·勒帕熱《垛草》和萊昂·萊爾米特的《收割的酬勞》。當時引得上海美術愛好者爭相臨摹。

中華藝術宮籌建辦主任施大畏當年就在臨摹者之列,“我當時臨摹的是《收割的酬勞》,我專注于臨摹畫中人物的手。”另有一些畫則在2004年上海美術館“法國印象派繪畫珍品展”中來過。

所以說,有一點年紀的上海觀眾對法國繪畫并不陌生。人們以極高的規(guī)格來迎接這批珍品的到來。據(jù)了解,為了這87件畫作,中法雙方動用了4架飛機分4次完成運送。其中,《拾穗者》是由一架飛機單獨運送的。

“巴黎奧賽博物館珍藏”將在明天正式對公眾開放。中華藝術宮籌建辦常務副主任李磊對記者表示,展覽將從11月16日一直進行到2013年2月28日,扣除每周一閉館時間,共展出96天,這也破了奧賽博物館對外借展的紀錄,他們一般不會超過3個月。而為了保持參觀的良好環(huán)境,該展將實行觀眾限流,每天控制在3000人以內(nèi)。展覽實行收費參觀,門票20元。
 

 


【編輯:李洪雷】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