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dāng)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榮寶齋(上海)2012秋拍精品鑒賞:鄭板橋《蘭竹圖》

來源:99藝術(shù)網(wǎng)專稿 2012-11-03

鄭板橋《蘭竹圖》水墨紙本 立軸 168×69.5cm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fēng)。”這是清代鄭板橋的一首著名的詠竹詩。歷代文人畫中,愛竹的大有人在,竹詩竹畫也多得不可勝數(shù)。然而無論數(shù)量之多,還是格調(diào)之高,鄭板橋以其輝煌的成就而廣受世人矚目,其詩畫的背后,無一不是他那剛直不阿、寧折不彎的人格的寫照。

鄭板橋一生筆耕不輟,詩、書、畫被時人稱為“三絕”。在創(chuàng)作手法上,鄭板橋主張意在筆先。他畫竹不拘泥於法,重在觀察體悟,寫出竹子的君子豪氣,不為俗屈的凌云之志,為竹傳神,為竹寫生,以形寫神而獨具匠心,不僅寫出了竹的清雅飄逸,更表達(dá)了一種人格的高清,從“眼中之竹”到“胸中之竹”最後變?yōu)?ldquo;手中之竹”,竹成為天地萬物中文人墨客最鐘愛的寫生對象。其畫蘭,用焦墨揮毫,以草書的中豎長撇法為之,脫盡時習(xí),“畫到天機流露處,無今無古寸心知。”其創(chuàng)作態(tài)度和創(chuàng)作方法也與竹大有關(guān)系。竹之于鄭板橋,真可謂相得益彰,人竹合一。

鄭板橋畫墨竹,多為寫意之作,一氣呵成。生活氣息十分濃厚,一枝一葉,不論枯竹新篁,叢竹單枝,還是風(fēng)中之竹,雨中之竹,都極富變化之妙。此幅《蘭竹圖》中,竹之高低錯落,濃淡枯榮,點染揮毫,無不精妙。鄭板橋畫的怪石,先勾勒輪廓,再作少許橫皴或淡墨清染,從不點苔,造型如石筍,方勁挺峭,直入云端,往往竹石相交,出奇制勝,給人一種“強悍”“不羈”“天趣淋漓,煙云滿幅”之感。鄭板橋畫的蘭花,多為山野之蘭,以重墨草書之筆,盡寫蘭之爛漫天性,花葉一筆點畫,畫花朵如蝴蝶紛飛,筆法灑脫秀逸,十分有趣,取法石濤而又有所創(chuàng)新??v觀此幅《蘭竹圖》構(gòu)圖奇險,不拘一格,竹子高聳入云,他筆下的蘭花,生在平坡荊棘之畔,生機蓬勃,意趣橫生。不僅有完美的藝術(shù)形式,而且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nèi)容。他說:“凡吾畫蘭、畫竹、畫石,用以慰天下之勞人,非以供天下之安享入也。”在封建專制的時代,這些以“勞人”為重的思想,無不閃爍著民主思想的火花。鄭板橋的畫風(fēng)清勁秀美,超塵脫俗,給人一種與眾不同之感。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鄭板橋畫竹還講究書與畫的有機結(jié)臺,“以草書之中豎長撇法運之”,他說:“書法有行款,竹更要有行款,書法有濃淡,竹更要有濃淡,書,去有疏密,竹更要有疏密。”為此,人們都能從他的字畫中體味到。

鄭板橋不但以竹自況,還以“竹”待人。對于后學(xué),他樂于獎掖,盡力扶持,言傳身教,寄予厚望。他在此幅《蘭竹圖》中寫道:“烏紗擲去不為官,華髪蕭蕭兩袖寒。寫去數(shù)枝清挺竹,秋風(fēng)江上作漁竿。懷珍年兄。板橋鄭燮寫。”他自甘淡泊,不攀附權(quán)貴,象竹那樣“一節(jié)復(fù)一節(jié),千枝攢萬葉,我自不開花,免撩蜂與蝶。” 真可謂人竹相合,深諳寫竹之三昧。他從竹子的勁節(jié)堅韌,比喻和舊勢力作斗爭的頑強精神。不僅寓有很深的哲理,而且表現(xiàn)了作者對官場黑暗的憤懣之情。

綜觀此幅《蘭竹圖》,這是一件日本回流的鄭板橋代表作品,經(jīng)過多次出版和著錄,畫於鄭板橋晚年(1750年),與北京故宮所藏的《竹石圖》毫無二致。從盒上的題字可知,此件作品原是日本大收藏家之一雨山長尾甲的藏品。并在盒上題:“板橋鄭燮素抱磊落,不拘繩尺,風(fēng)流跌宕,所為書畫奇趣橫生,論者或謂板橋一出古法蕩然。夫欲古則不新,欲新則失古,與其泥古而腐,不若出新而活,不必以失古詬病之也。丁丑伏日揮汗雨山長尾甲時年七十四。” 

鄭板橋一生喜竹愛竹,癡竹迷竹,指竹作詩,寫竹入畫,詠竹言志,畫竹傳情。是鄭板橋畫出了竹的人格,亦或是竹成就了鄭板橋的聲名,常言道“竹毀節(jié)存”,板橋雖去,其“竹魂”猶在。

鄭板橋的作品在市場上有很強大號召力,他是揚州八怪中的領(lǐng)軍人物,在市場上,其畫價一直高過他人。因此匡時2009秋拍“揚州畫派”作品專場中,鄭板橋繪于1764年的《竹石圖》估價700至900萬元,最終以1512萬元成交,拔得全場頭籌。 更甚者2011年瀚海秋拍中一幅鄭板橋的《竹石圖》以3795萬的天價易主,因此此番由日本收藏大家長尾甲收藏、并多次著錄的鄭板橋《蘭竹圖》尺幅巨大,畫面精彩紛呈,此番亮相榮寶齋(上海)2012年秋拍拍場表現(xiàn)如何,令人期待。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