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a基金會呈現(xiàn)《小烏托邦 藝術復刻》展
時尚產(chǎn)業(yè)和藝術的結(jié)合常常被認為是時裝品牌進行商業(yè)炒作或迎合市場所創(chuàng)造的“噱頭”,或是藝術家為追逐名利和跨界風尚而進行的“玩票”,這些時尚和藝術的聯(lián)盟在美學價值上勢必要大打折扣。當然也有一些例外,比如多年來始終致力于藝術收藏和藝術贊助的Miuccia Prada于1993年建立的Prada藝術基金會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本著向全世界公眾展現(xiàn)“我們這個時代最深刻最具思想風暴的藝術作品”的目標,藝術基金會重點關注攝影、錄像、設計和建筑等當代藝術話題,自成立以來它已成功舉辦了包括包括恩里科-卡斯泰拉尼、斯蒂芬-麥奎恩、森萬里子、大衛(wèi)-史密斯和約翰-韋斯利等來自各個領域藝術家的展覽。創(chuàng)立者Miuccia女士很了解時裝和藝術的分界線,她一直堅持把這個基金會和自己商業(yè)品牌的完全分開。甚至刻意錯開藝術展覽開幕式和時裝發(fā)布會的日子。她不在旗艦店里展示她的藝術收藏,也不讓它們在廣告里出鏡,她不會用藝術來解釋其服裝設計靈感,甚至在她的設計里你也根本找不到當代藝術的影子,也因此使得Prada基金會成為享有國際聲譽的藝術畫廊。
目前在于威尼斯王后宮(Ca’CornerdellaRegina)展出的“小烏托邦-藝術復刻”展覽正是另一個體現(xiàn)Prada基金會探索純粹藝術的力證。主題呼應了始于20世紀初、盛行于20世紀70年代的藝術思潮,這個思潮旨在通過多重物件的復制、探究試驗其藝術美學及社會功用,向世人傳播藝術的真諦。
在一樓和中一樓,綜合利用多種媒介,渲染出包羅萬象的展覽。在這里,無論是藝術書籍,還是藝術雜志,無論是實驗電影短片,還是廣播媒體,都會讓人大飽眼福,不虛此行。經(jīng)策劃師精心設計,在展區(qū)內(nèi)設有多個主題展室,不同的空間呈現(xiàn)出不同的藝術美感。其中,有三間展室以各類書籍和雜志為主題,一間展室用來回顧實驗電影史,一間展室用來探索聲樂表演及錄音和廣播藝術,一間展室專門用于呈現(xiàn)懷舊唱片,這些唱片均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老藝術家們錄制。
二樓和中二樓為中心展區(qū),該展區(qū)濃縮了藝術獨特性理念及其表達方式的歷史演變,共展出600余件藝術作品,作品涵蓋各類設計、陶器、玻璃制品、紡織品、玩具和藝術家原作品以及復刻品。本次創(chuàng)新的藝術展覽是一場偉大的冒險,以技術革命為標志,薈萃云集意大利未來主義、俄羅斯構(gòu)成主義、包豪斯、新造型主義、超現(xiàn)實主義等主要藝術思潮和流派的各類藝術作品,并通過新現(xiàn)實主義、歐普藝術、激浪派藝術家的激進方式和起源于(倡導“藝術品超市”的)波普藝術并日漸普及 流行的藝術復刻等藝術形式,詮釋藝術品的藝術內(nèi)涵。值得一提的是,展覽收集了超過20件觀念藝術先驅(qū)馬塞爾·杜尚作品的現(xiàn)代復刻品,僅《手提箱中的盒子》就有三個版本。安迪·沃荷的作品自然也少不了,無論是《布里洛盒子》,《亨氏番茄醬》還是《康寶番茄汁》等都可覓得蹤跡。
鑒于小烏托邦展覽內(nèi)容豐裕、展期之較長和主題之多元,Prada基金會與眾多國際博物館和經(jīng)驗豐富的專業(yè)策展人精誠合作,類似的調(diào)研工作也曾于2011年在王后宮展館開啟。紐約現(xiàn)代藝術博物館(The Museum of Modern Art in New York)向本次展覽提供2008年館藏的Gilbert和Lila Silverman激浪派收藏品中的一系列典藏精品,而布來梅的威悉堡新博物館(Museum Weserburg)及其總監(jiān)Anne Thurmann-Jajes為本次的藝術家書籍和雜志展覽主題——以藝術互動的創(chuàng)新形式解讀六十年代藝術——投入了極大精力。
展覽中探究了各種各樣的媒介,其中有兩間展室特別為Antonio Somaini與Marie Rebecchi合作搜集的展品而設,展室里回顧了實驗電影的歷史,也讓人沉浸在藝術家探索聲樂表演、錄音及廣播藝術的美妙世界中。而Guy Schraenen的專業(yè)眼光則開辟了一個特別展區(qū),精選了大量珍貴的五十年代黑膠唱片。除此之外,展覽還將出版英文藝術書刊《小烏托邦-藝術復刻》,該書刊由策展人Germano Celant負責編輯,并由Miuccia Prada和 Patrizio Bertelli為本書寫序言。
【編輯:陳耀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