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嬿泠——我畫光陰海報
光陰似水一去不返,而馬嬿泠便是這打撈光陰之人……
在馬嬿泠的藝術創(chuàng)作生涯中涉及行為、攝影與架上繪畫等多語言的表達方式,然不同的藝術語言,也展示了馬嬿泠不盡相同的多面棱廓,訴諸于觀者所不同的視覺經(jīng)驗。此次“我畫光陰——馬嬿泠個展”,展出了藝術家從2011至2012年創(chuàng)作的全新架上繪畫。
本次展覽呈現(xiàn)的作品除了延續(xù)馬嬿泠以往細膩婉約的風格之外;在內(nèi)容上則以奧黛麗·赫本與瑪麗蓮·夢露的肖像居多,并將呈現(xiàn)她全新的作品——“我的任伯年”系列。“我的安迪·沃霍-夢露”系列為四幅一組,以安迪·沃霍的作品“瑪麗蓮·夢露”為底本,用葉筋筆做線描,為安迪·沃霍的夢露遮上了一層面紗。“我的任伯年”系列作品,則以清末任伯年的圓扇小品花鳥為底本,在蒙上一層時間的的紗布背后,還能讓觀者一睹傳統(tǒng)文人畫中的逸氣軒昂。馬嬿泠在用自己的作品,自己的光陰與生命,向夢露、向安迪·沃霍致敬,也在向著中國傳統(tǒng)藝術致敬……
藝術家選擇了重復地畫線去消解形象,正如當代藝術著名批評家栗憲庭先生所言:“……馬嬿泠以繁復的線條格子,不是凸現(xiàn)其視覺效果,而在乎的是整個繪制過程,更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就像生活本身,如同流水的人生,‘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所以時間才是藝術家所強調(diào)的東西,他們的人生就‘消磨’在這簡單、繁復的工作中,作品中每一根線條,每一個格子,就像人生的每一刻,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反反復復,逝者如斯,表達的不是觀念,而是一種人生的體驗。”
馬嬿泠,1966年生于湖北襄樊;1989年畢業(yè)于襄樊學院美術學院;2000年于北京電影學院進修,現(xiàn)工作生活于北京。其作品在美國,意大利,德國,香港,臺灣等地展覽。
【在線展廳】
【編輯:王厚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