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君璧 《兒睡》
2011匡時秋拍油畫雕塑專場將于12月3日舉行,屆時中國最早留法女畫家方君璧的四幅作品將亮相拍場,成為此專場的重要焦點。
《兒睡》(1929年,布面油畫,49.5×65cm,估價60-80萬)描繪的男童是汪精衛(wèi)與陳璧君的小兒子汪文悌,當時君璧剛從法國回到國內(nèi),畫人像已相當熟練,曾拿過幾幅,如《吹笛女》,到巴黎沙龍展出,并獲獎。方君璧一生中曾創(chuàng)作過很多兒童肖像作品,而那時候她自己尚沒有孩子,于是以汪精衛(wèi)和陳璧君的孩子們?yōu)轭}材,特別是三女汪文彬、四女汪文恂,一連畫了好幾幅。汪文悌最幼,這時四歲,十分頑皮,醒著坐不定。睡熟了就乖乖地不動,任方君璧從容作畫。
方君璧 《蘇州虎丘塔》
《蘇州虎丘塔》(1948年,布面油畫,74×60.5cm,估價50-80萬)是方君璧1948年,再次赴法之前所作。方君璧為作畫,經(jīng)常外出寫生,足跡遍布世界名山大川。旅居國外多年,故土中的東方神韻對君璧有巨大的吸引力,而位于蘇州城西北郊的虎丘塔,成為她筆下所表現(xiàn)東方建筑與環(huán)境之美的典型。畫中描繪了虎丘初秋的景色,樹葉剛剛被紅色和黃色點染,天高云淡,燕飛長空,整個畫面彌漫著蘇州溫潤的濕氣。嚴謹?shù)乃碓煨屯耆w現(xiàn)了唐宋建筑的精妙,畫面整體散發(fā)著中國南方的古典美。1984年,在方君璧去世3年后,法國塞努奇博物館為紀念這位“東方杰出的女畫家”而舉辦“方君璧中國當代藝術(shù)家”畫展,此幅《虎丘》被展出。
方君璧 《汪文惺女士像》
《汪文惺女士像》(1943年,紙本水彩,41×30.5cm,估價8-12萬)方君璧畫這幅像,大約是1943年在南京。畫中人物汪文惺,小名美美。她是汪精衛(wèi)和陳璧君的第二個孩子,1914年生在法國。早產(chǎn),生下來特別弱小。醫(yī)生來看,說這孩子活不了。方君璧嫂子曾醒細心照顧,以棉花沾牛奶喂她。過兩天,醫(yī)生再來,問:“孩子還在嗎?”發(fā)現(xiàn)還活著。如是幾次,醫(yī)生嘆說:“像這樣的體質(zhì)都能活下來,怪不得你們中國的人口有四萬萬之多!”于是父母給她取名“文惺”,以紀念“醒”之意。1939年3月,汪文惺與何文杰在河內(nèi)結(jié)婚。數(shù)日后,即發(fā)生軍統(tǒng)行刺事件。他倆夫妻現(xiàn)已九十多歲,尚健在,生活在美國新澤西州。
方君璧 《荔枝》
《荔枝》(1954年,紙本水彩,57×42.5cm,估價5-8萬)《荔枝》是方君璧1954年在法國所作,她1956年移居美國,但一直眷戀故土。那時,中國大陸是禁區(qū),她只能夠去香港、臺灣、日本旅行,尋找東方的氣息。每到一處,她都舉行畫展。1966年她在臺灣,當局為了對她,對她的過去表示諒解,特別讓她在歷史博物館的場地舉行展覽,并由行政院院長張群出面主持,這幅《荔枝》就在展覽其中。畫中的荔枝正值成熟時節(jié),圓潤欲滴,有些已經(jīng)裂開,露出乳白的果肉,香甜的甘露好似就要流出。如方君璧一如既往的探索,此幅荔枝運用中國水墨的手法表現(xiàn)西方的結(jié)構(gòu)。方君璧曾如此體會西方油畫的局限:油畫需要鋪滿色彩,即使可以用白色,畫面也會變死;而中國水墨可以黑中留白,畫出物象的靈氣。畫家在此《荔枝》中取兩家之所長,營造了色彩、結(jié)構(gòu)、意境俱佳的作品。
【編輯:易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