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落幕的紐約亞洲藝術周,部分結果早在預期之中:又一次,中國藝術品表現最為出色, 還是要歸功于中國的買家,尤其是來自大陸的。出自名家收藏的拍品表現不俗,這一點都不奇怪,已成定律。佳士得贏了蘇富比,而且是很大幅度的。其它的門類,如日本藝術、東南亞藝術還是那么不溫不火。
除了這些預期中的結果,今秋的拍賣也讓拍賣行感到了一絲“憂慮”,在蘇富比,一些重量級的拍品失敗的“相當明顯”。目前,全球蘇富比對于買家競投高價拍品(美元50萬以上,港元100萬以上稱為高價拍品)需要預先注冊并繳納一定的擔保金,并且這些拍品不支持網上競投。無疑,這是針對中國買家“付款”問題所采取的新措施。香港蘇富比早在2007年就施行了此措施,如果佳士得也有同樣的應對措施,可能2009年巴黎兩獸首的拍賣就不會流產。
今秋,紐約蘇富比9月14日所舉行的中國藝術品拍賣中,共有5件高價拍品,其中4件慘遭流拍。只有北魏的銅鎏金佛像高出預估許多倍成交,買主不是中國人。但是全場的兩件最受關注的青銅器及兩對17世紀的黃花梨椅顯然就沒有那么幸運了。
今年四月其實發(fā)生過同樣的事情,香港蘇富比,玫茵堂專拍,22件高價拍品(專場共77個標的),其中一半未能順利成交。
關于紐約的拍賣,傳言很多,倫敦著名古董商Eskenazi指出,對于高價拍品的特殊措施,肯定是要為如此明顯的失敗負責的,至少是部分責任。但是這個觀點很快就被紐約蘇富比亞洲區(qū)的副主席給駁回了,Henry Howard-Sneyd指出,可能是因為委托方的期望值過高了。這個觀點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不少藝術品商人的支持,“盡管那些青銅器確實無與倫比,但是價格確實過高。”不管怎么說,Henry Howard-Sneyd還是贊同高價拍品預先注冊和繳納擔保金的形式,他說道“我們會不斷檢查我們的運行系統(tǒng),有需要改善的地方我們會立刻修補。佳士得也有相應的政策來應對顧客的信用問題,并且他強調,這項政策是在全球范圍內實施的。” 話雖如此,但是大家心照不宣這項政策完全是為中國買家而設。
紐約亞洲藝術周的最終結局:佳士得以7580萬美元VS蘇富比3140萬美元,再一次穩(wěn)定了其主導地位。當然,兩家公司在紐約運用了完全不同的政策,就紐約亞洲藝術周而言,佳士得有6場拍賣,而蘇富比只有三場。Howard-Sneyd指出:“蘇富比只做高端。所以像日本藝術,基于其目前市場還很弱,蘇富比就沒有設此專場。”Hugo Weihe,佳士得亞洲藝術負責人說到:“我們的宗旨是在紐約反映最全面的亞洲藝術,盡管日本韓國藝術今年表現不是很好。”François Curiel,佳士得亞洲區(qū)主席表示:“目前佳士得在各個藝術中心都設有辦事處,這也幫忙提升了我們的品牌和信譽。”當然佳士得在紐約的強勢不是一朝一夕,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之后,如今“佳士得對大藏家已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了”Anthony Hardy(紐約藏家) 說道。
中國藝術品對于中國買家的吸引力還是很強勢:蘇富比中國書畫的專場幾乎比之前預估翻了一番,佳士得兩個私人專場也都表現不俗。因為亞洲買家的驅動,一些領域東西已是大幅增值。如今拍賣行在面對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能讓委托方放心自己的東西能實現很好的價值,又很快的得到付款,而且政策又不至于使中國的買家感到其在受“警告”。
【編輯:顏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