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遭遇全球性財政危機

來源:都市周報 2011-09-01

 

藝術家也許鬧不明白經濟是怎么一回事,但經濟卻實實在在影響著他們的行業(yè)乃至生活。

 

英國藝術協(xié)會今年的預算被削減了一億英鎊,因此能從協(xié)會獲得2012年到2015年間資金支持的藝術機構的數量從849所減少到了695所;對法國500處文化藝術機構而言,2011年也是難過的一年,它們從政府口袋里分到的錢又將比往年減少5%;在未來4年里,荷蘭政府將在藝術領域減少20%的投資,并且將根據博物館的每天訪問人數多少來決定投資金額的多少……

 

2009年,美國政府對藝術的財政資助大幅減少,主要依靠政府的博物館美術館不得不狠心裁員、降薪,甚至提高參觀的門票價格。2011年的今天,歐洲的博物館也遭遇了同樣的悲慘際遇。以不久前遭遇倫敦騷亂的英國為例,美術館、藝術家緊衣縮食過日子的例子就層出不窮。

 

削減看守

 

英國國家美術館勒緊褲帶過日子

 

1個月前,英國國家美術館收藏的兩幅名畫(尼古拉斯-普桑的《金牛犢的崇拜》和倫勃朗門徒所作的《牧羊人的崇拜》)遭遇陌生男子噴紅漆。1個月后,這家美術館宣布將減少美術館守衛(wèi)的數量。

 

對比兩條新聞,大批倫敦民眾和媒體高聲呼吁:此舉有可能會令館藏更容易受到損壞或偷竊,實非明智之選。簡單地說,因為原先美術館每個房間里安排一個守衛(wèi),而裁員之后,每個守衛(wèi)要負責看管兩間房間,毫無疑問,如果有人刻意破壞的話,那么他得逞的機會將高出一倍之多。

 

館方的發(fā)言人還在嘴硬,一位女發(fā)言人說,美術館極為關注安全問題,國家美術館即將采取的安全措施和其他國際展覽館和博物館是同等級的,而且已經得到了國家博物館安全顧問的批準。至于減少守衛(wèi),他們否認是出于節(jié)約成本的考慮,即使明眼人都看出來了,經濟不好藝術市場難免受到沖擊,就算是大型國家美術館也要數好兜里的錢小心過日子。

 

女王行乞

 

諷刺雕塑赫然出現在伯明翰街頭

 

本月初,在英國伯明翰市中心圣菲利普大教堂附近的路邊,人們發(fā)現了一位酷似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的女乞丐,上半身穿著一件簡陋的毛皮外衣,下半身套在一個略顯骯臟的睡袋里,身旁擺放著一個供人施舍的皮箱。路人紛紛圍觀,還有不少人往皮箱里施舍零錢。

 

但其實女王還沒有被菲利浦親王趕出白金漢宮,這只不過是一位名叫埃德加-阿斯科洛維奇(Edgar Askelovic)的23歲立陶宛青年藝術家的硅膠雕塑作品而已。

 

埃德加兩年前以交換學生的身份來到英國,目前剛剛從伯明翰大學藝術系畢業(yè)并決定定居英國。創(chuàng)作“女王乞丐”雕塑作品的靈感來源于英國當下不景氣的經濟現狀,他說:“我時常在想,如果經濟情況再惡化下去,女王也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浪者,那時情況會怎樣?”

 

先不用去杞人憂天擔心女王的未來,對埃德加來說,這件雕塑作品每半小時就能收到約6英鎊的施舍,一天下來(雖然埃德加為了躲避警察的驅趕不得不帶著“女王”四處打游擊),他的進賬居然遠遠超過在酒吧打零工的收入!

 

慷慨的博物館金主在哪里?

 

經濟衰退的一片愁云慘霧之中,博物館等文化機構的找錢功力備受考驗。政府靠不住了,必須想辦法制訂出更好的籌資計劃,這樣,找到“金主”也不是不可能。

 

今年6月,eBay的創(chuàng)始人彼埃爾-奧米迪亞(Pierre Omidyar)向盧浮宮美國之友(American Friends of the Louvre)捐贈3百萬美元,用于建立一項慈善基金,以在盧浮宮發(fā)揚波斯藝術品收藏。

 

無獨有偶,美國福特基金會也在前幾天宣布:將在未來十年內捐贈1億美元資助美國的各藝術機構。這是福特基金會現任主席Luis A. Ubinas自從2008年上任以來最大的一項金融資助計劃,這也將是有史以來基金會對藝術行業(yè)的最大一筆捐贈。據透露,此次捐贈是為了鼓勵“發(fā)展多樣化藝術空間行動”。

 


【編輯:易小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