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高調宣布進軍當代藝術 寧波美術館如何突圍?

來源:hiart.cn 作者:盧可非 2011-08-31

2001年,寧波市政府的委托建筑師王澍將寧波港廢棄的航運大樓設計成寧波市美術館,王澍特別看好舊站樓在展示當代藝術上的空間優(yōu)勢,所以在不動一柱的前提下,設計了目前的寧波美術館。

 

當其他地級市美術館大門緊閉或是停留在古董、國畫等博物館展覽項目時,寧波美術館卻高調宣布將進軍當代藝術,在9月底將舉辦“突圍:寧波當代藝術30年暨第一屆寧波當代藝術展”。寧波美術館館長韓利誠表示此舉要把“當代藝術帶進寧波!”除了決心之外,這座二線城市美術館有沒有擠進當代藝術主流美術館的實力和條件呢?

 

2001年寧波市政府投資1.2億興建寧波美術館,自2005年開館以來,寧波美術館幾乎每年都會有一些關于當代藝術的展覽項目。2006年和上海美術館合辦“抽象藝術的中國文本”展,2009年“費利克斯?魯林、薩爾瓦多?達利雕塑作品展”,2010年以“神話”為主題的意大利當代藝術展等。

 

雖然作為寧波市文聯(lián)下屬的一個處級單位,相對其他地區(qū)已經(jīng)做得很不錯了,但是我們不難看出,雖然寧波美術館趕上了中國當代藝術井噴的好時機,卻沒能抓住這根繩索,即使一直有向當代轉型的意愿,卻沒能把中國當代藝術的主流現(xiàn)象帶到寧波來。

 

提起寧波的藝術事業(yè)就不能不提到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潘公凱的影響,潘公凱是寧波人,韓利誠明確表示潘公凱先生近幾年來對當代藝術的熱衷也是寧波美術館堅持做當代藝術的動機之一。雖然這次寧波當代藝術三十年展沒能邀請到潘公凱參加,但是他希望通過這次活動做出一個樣本,以后讓潘公凱了批評指導。

據(jù)館長韓利誠解釋,寧波美術館的“當代”區(qū)別于今日美術館的“當代”,寧波美術館參與的“當代藝術”指的是49年之后活躍在畫壇的藝術家的作品。據(jù)了解,寧波市政府每年給美術館的運作經(jīng)費在1000萬元以上,其中收藏經(jīng)費在300萬元左右。而目前寧波美術館每年的展覽也以傳統(tǒng)藝術居多,收藏雖然包括了影像、漆畫和民間藝術等17個藝術門類,但基本沒有我們一般意義上當代藝術的作品。 2010年,韓利誠專門組織了寧波當代藝術的生態(tài)調研。他坦言寧波的當代藝術生存環(huán)境十分惡劣,寧波民間收藏力度雖然很大,但是99%收藏的都是傳統(tǒng)藝術。堅持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的當代藝術家更是少得可憐,在北京、上海等地活動的寧波籍當代藝術家也不為人所知。所以他希望這次寧波當代藝術30年展能發(fā)掘和培養(yǎng)寧波的當代藝術土壤,展覽通過半年的征集,最后有100多件作品參選,數(shù)量上遠遠出乎了韓利誠的預料。為了嚴格把關,韓利誠表示“有當代名家作品影子的作品都不能入選”。在原創(chuàng)、有觀念性和有審美趣味的基礎上美術館最終選取了20多位藝術家的76件作品,其中包括裝置這一類寧波老百姓不常見到藝術作品。

 

韓利誠列舉了一些參展藝術家的名字,例如陳峰和王琛,然而這些名字都不在當代藝術的主流平臺上,但在韓利誠看來,這正是此次寧波當代藝術30年展舉辦的必要。他希望通過這次展覽來梳理近30年來對寧波當代藝術發(fā)展有貢獻的藝術家,通過這樣的舉措來推動寧波本土的當代藝術力量。但是據(jù)了解,寧波當代藝術30年展的運作經(jīng)費在30萬元左右,并且不會收藏展出的作品。至少通過這次展覽,寧波的當代藝術家并不能得到多少實惠,而美術館也沒有通過此次機會擴展當代藝術上的收藏。

 

為了使當代藝術在寧波生根發(fā)芽,在9月29號展覽的開幕式上將同時宣布寧波當代藝術學會的成立。據(jù)韓利誠介紹,寧波當代藝術學會類似于中國藝術研究院下的當代藝術院,將在美協(xié)之外專門接納寧波從事當代藝術的藝術家。這個學會和作協(xié)、美協(xié)平級,隸屬于寧波市文聯(lián),今后將主要負責寧波當代藝術活動的組織和策劃。目前成員以這次30年展的入選藝術家為主,會長還在推選之中。眾所周知,藝術研究院的當代藝術院成立以后曾被多方詬病,而今也沒看到其應有的作用,寧波市這樣一個依葫蘆畫瓢的做法,對促進本地當代藝術發(fā)展是否有現(xiàn)實作用,尚難判斷。

 

韓利誠表示,美術館不會因為市政府或文聯(lián)領導人換屆而中斷當代藝術的工作。而且寧波當代藝術30年展之后,還將帶來和文化部合辦的由方力鈞、岳敏君等九位當代藝術名家組成的大型聯(lián)展。目前來看,寧波美術館在硬件和意識上都有了足夠的準備,但能否打好當代藝術這張牌,找到突圍的方向,開辟出當代藝術在二三線城市公共空間中生存的新模式,這些都還需要時間的檢驗。

 


【編輯:李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