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傳統(tǒng)畫廊業(yè)存在結構性的劣勢

來源:東方視覺 作者:宋爽編譯 2011-08-02

 

一份由非盈利機構Cinoa的全新研究報告指出藝博會和在線藝術品交易已經(jīng)成為畫廊的大部分銷售渠道來源。

 

根據(jù)Cinoa的報告,參觀畫廊的人隨著在線交易和藝博會的增多而減少。

 

傳統(tǒng)畫廊正在衰退,參觀畫廊的人逐步減少,這是由于藝術市場擴張到新的國際領域——各種藝博會的開張和藝術品電子商務網(wǎng)站的成長。

 

“毋庸置疑——我們在藝博會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接的生意比在畫廊里接的多得多。”Dominique Levy說道,他是L&M畫廊的副總監(jiān)。

 

Andras Szanto——Art Newspaper的顧問和特約編輯說道:“藝博會和在線藝術市場的崛起側面反映出了畫廊系統(tǒng)的結構性缺陷——結構不完整且只能立足于本土市場”。當本土市場由于經(jīng)濟衰退而萎縮撤退時,“整個市場開始側重于那些與藝術家不在一個城市的客戶——但是你可以通過藝博會給他們提供服務”,畫商David  Zwirner說。

 

根據(jù)Capgemini最近的一份報道,中國市場在擁有100萬美元投資額的人數(shù)上超過了西方。香港藝博會,ArtHK——已讓Art 巴塞爾買下了60%的股份,今年吸引了無數(shù)西方畫廊。

 

越來越多的藝博會讓畫商們的壓力很大,他們得籌集旅費、員工的各項費用以及找到足夠的材料,至于傳統(tǒng)的畫廊能不能夠撐得住那就不好說了。有一些人不這么認為,“在非傳統(tǒng)的模式中工作更便捷而且有啟發(fā)性,找一個辦公室,然后做一些展覽和項目,”柏林的畫商Matthias Arndt說,他在今年早些時候曾說他的畫廊只有在一些零星的展覽時才營業(yè)。

 

“我們正處在一個重大的系統(tǒng)調整中,”Szanto說,“基于拍賣行業(yè)的擴張,以及藝博會和在線交易這種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畫廊系統(tǒng)之上的模式。”僅僅有小部分的連鎖畫廊,例如高古軒,HAUSER& WIRTH還有David Zwirner畫廊:“這些畫廊現(xiàn)在沒收到太大影響,但是問題是,其他并不知名的畫廊怎么辦?”Szanto補充道。

 

Dominque Levy對前景非常樂觀,“藝博會增長的速度簡直不可思議。他們最后將互相抑制(指藝博會和畫廊),”他說。她認為傳統(tǒng)模式對畫廊有益,實際上,是他們生存的關鍵。“秘密是能告知新賣家他一切可能的選擇——并且畫廊能提供一些特殊服務,至于它管不管運貨,掛畫,或者對展覽借貸的咨詢,再組織和保險。藏家會意識到這點,但是可能得花很長時間。”

 

一些基于網(wǎng)絡的企業(yè),包括VIP art fair, Art.sy,HIHEY.COM以及Paddle8,近期開始涌現(xiàn)。然而,傳統(tǒng)畫商仍舊認為在線生意不適合貴重的藝術品,“這些網(wǎng)站上有許多有潛力的便宜的作品。。。但是估計沒人愿意在看不見作品的情況下就花一大筆錢直接交易,”總部在紐約的,拍賣專家Christophe Van de Weghe說,“互聯(lián)網(wǎng)上能接受的價格基本在100000美元以內,”Alexander Gilkes,Paddle8的副總監(jiān)對此也表示認可。然而這一切在新近崛起的中國藝術市場則完全不同,由于中國買家都是近年入場的新貴,他們少有畫廊的購買體驗,互聯(lián)網(wǎng)成為他們最早接觸藝術和購買藝術的主要渠道。“中國市場首家在線藝術交易平臺HIHEY.COM其代理的上萬件可售作品中從5000元的美院畢業(yè)生到1000萬人民幣的吳冠中均有掛牌,這就說明了中國市場的激情和狂熱。”HIHEY.COM的客戶總監(jiān)Alex Ren對中國買家表達了全新的觀點。

 

 


【編輯:陳耀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