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漫在水霧中的中國館
模擬的白云飄在綠地上,寫意墨荷在油庫過道兩旁綻放,水霧繚繞場館內(nèi)外,荷、藥、茶、香、酒發(fā)出的不同氣味彌漫空中……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開幕以來,以“彌漫”為主題的中國館引起了廣泛的關注。6月25日,中國館策展人、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彭鋒及部分參展藝術家在北京大學與國內(nèi)媒體見面,講述了威尼斯雙年展上中國館的故事。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的總主題為“啟迪”,與此對應,中國館確定了“彌漫”的主題。彭鋒表示,這一主題反映了中國哲學獨特的深刻內(nèi)涵,同時用沒有具體邊界的氣息“彌漫”空中,表現(xiàn)了中國同其他國家和文化之間的廣泛聯(lián)系。
彭鋒介紹,中國館的場地是一個舊軍械庫和外面的一片綠地,空間非常有限。潘公凱、楊茂源、蔡志松、原弓、梁遠葦5位參展藝術家分別以荷、藥、茶、香、酒5種氣味為主題創(chuàng)作出了5件作品,并讓相應的氣味附著于具體的作品上,彌漫在軍械庫內(nèi)外,很好地利用了狹窄的空間。
彭鋒表示,中國館在本次雙年展上雖然未獲金獅獎,卻是最受關注的展覽之一,每天參觀者絡繹不絕。和其他場館給人帶來視覺沖擊以及場館外的政治性活動不同,中國館的作品保持了藝術的純粹性,是表現(xiàn)中國文化的純藝術展覽。在整個威尼斯雙年展中,中國館空靈清新的氛圍為觀眾帶來了身體和心靈上的緩沖。
據(jù)彭鋒介紹,中國館獲得了參觀者的一致好評,也得到了海外媒體的普遍關注。歐廣聯(lián)、英國《金融時報》、《Art in America》等海外媒體都對中國館進行了大篇幅的報道,稱贊其“充分利用場館”“富有技術水平”“清新詩意”“文化內(nèi)涵濃厚”。
對于國內(nèi)出現(xiàn)的批評聲音,彭鋒表示,展覽本身在威尼斯召開,面對的主要參觀群體是外國人,對于國內(nèi)一些沒有參觀過展覽的批評家所提出的質(zhì)疑乃至否定,他本人不準備做更多解釋。
【相關資訊】
陳默:現(xiàn)場就是力量 54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國館開幕
【編輯:湯志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