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亞歷克斯作品展米格羅博物館開幕

來源:artspy 作者:陳穎編譯 2011-06-25

Alex Bag and Patterson Beckwith,Cash from Chaos / Unicorns & Rainbows,1994-1997

 

亞歷克斯(Alex Bag)1969年出生于美國。自上世紀90年代早期開始,她就成為了影像表演藝術領域中最有趣的主角之一。亞歷克斯展現(xiàn)娛樂業(yè)及其不同模式的簡單影像作品深受觀眾喜愛;除此以外,她對自身生活留戀而且浪漫的觀點、詼諧幽默地處理原始材料的藝術體系也廣受好評。亞歷克斯嚴謹?shù)仃U明了她對社會的批判,表現(xiàn)出對當代文化發(fā)展前景的擔憂。多才多藝的她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自己的作品中,并且扮演了大量的角色。米格羅博物館是第一個綜合展出亞歷克斯畢生作品的藝術機構。

 

兩個在不同方面產(chǎn)生了交集的主題是這位藝術家創(chuàng)作興趣的中心:一方面,亞歷克斯研究了高雅文化與大眾文化之間的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她分析了在藝術界中起支配統(tǒng)治作用的結構特征以及經(jīng)濟法則。她的許多作品都探索了權力或是權力主義的組織是如何塑造藝術事業(yè)的:作品“Untitled Fall'95”(1995)研究了藝術院校;“The Van”(2001)研究了市場;“Untitled(Project for the Whitney Museum)”(2009)及“The Artist’s Life”(1996)最終著眼于新自由主義運動對創(chuàng)新、執(zhí)行、生產(chǎn)以及成功的壓力的制度化。亞歷克斯影像作品的框架起源于不同模式的電視文化——例如紀錄片、脫口秀、真人秀以及商業(yè)廣告等:一切都是產(chǎn)品,一切都是市場,一切都被藝術家賦予了特定的含義。亞歷克斯隨后轉(zhuǎn)向了充斥在電視世界里的各種圖像,并且利用陌生化的策略對其進行了仔細地剖析。

Alex Bag,Untitled(Aufschub),2011

 

亞歷克斯穿上戲服、戴上面具、化好妝,在自己的作品中扮演了許多角色。她這樣做的目的并不在于進行一次以感受角色為基礎的自然的表演,而是試圖尋找到一個充滿差異、放任或是未完成狀態(tài)的時刻。這種陌生化策略中的貝克特風格是為了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到語言上,而語言是亞歷克斯作品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元素。她會為自己的影像作品寫劇本;她的語言模仿了她曾參與過的多場表演,有時又讓人感覺像是純粹的引用。此外,亞歷克斯的寫作功底還可以與后現(xiàn)代的一些作家媲美。

Alex Bag,Untitled Fall '95,1995

Alex Bag,The Van,2001

Alex Bag,Untitled(Project for the Whitney Museum),2009

Alex Bag,Coven Services,2004

Alex Bag,Think Wall for Coven Services for Consumer Mesmerism, Product Sorcery, and the Necromatic Reimagination of Consumption,2004
 

 


【編輯:馮漫雨】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