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近期,國內(nèi)藝術品春拍漸次開槌。其中,永樂的“華彩霓裳——張信哲先生珍藏清代織繡專場”吸引了不少買家以及歌迷的注意。77件織繡藏品昨晚(24日)逐一亮相,雖然沒有幾百萬的龍袍,但多件女龍袍、吉服袍依然獲得了買家的追捧。
晚上7時30分開始的“張信哲織繡專場”是昨天永樂拍賣會的最后一場。臨時增加的兩排座椅也預示著,這是一場更受人關注的拍賣。看點有兩個——織繡品和張信哲。
張信哲到場對拍賣“幫倒忙”
拍賣會開始45分鐘之后,張信哲才在十幾位工作人員的簇擁下快步走進會場。和相熟的朋友打過招呼,張信哲坐在了第一排的位子上,工作人員分列左右,并告知媒體,當張信哲走出會場的時候不要拍攝。
如此場面,讓本在進行中的拍賣顯得有些心不在焉。顯然,觀眾中不少是粉絲,有保安攔下了準備上前簽名的年輕人。主持昨晚拍賣會的拍賣師王剛在接受中國之聲記者專訪時說,張信哲的到來實際上對拍賣會是幫倒忙。
王剛:競價的人相對少,歌迷倒多。他來了反而不好,影響注意力。就像模特,模特太漂亮,觀眾都看臉了,不看衣服了。他不如拍完了再來。或多或少會有些影響(拍賣)。
【相關閱讀】
張信哲歌手身份對收藏家意義不大
素有臺灣“情歌王子”之稱的張信哲,曾在2009和2010年連續(xù)兩年參與拍賣他收藏的宮廷服袍。但多達77件拍品的專場拍賣會還是第一次。翻開圖錄記者看到,女龍袍、吉服袍、宮廷襯衣、坎肩、兒童風帽、耳罩、扇套等等都有涉獵。
其中,清道光“紅色緞繡吉服袍”起價16萬,昨晚拍出了37萬的價格,全場最高。而其他拍品,其他拍品多以5-10萬的價格成交。王剛說,張信哲的歌手身份會對藏品有一些附加值,但對于真正收藏家來說意義不大。
王剛:對粉絲來說有一些(意義),并不能改變東西本身的性狀。對于收藏家來說不會過重看重(主人身份),不是張信哲每一個藏品上面都寫上字,以后沒法證明。這個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你是不是喜歡這個東西。
低調(diào)買家“掃貨” 狂拍1/3拍品
雖然到場的觀眾很多,但競拍仍然集中在幾位大買家之間,其中不乏馬未都夫人這樣的專業(yè)收藏家,以及一些在拍賣會上收集雜項的???。坐在最后一排的129號買家?guī)е谡质值驼{(diào),但他一個人卻拍走了幾乎三分之一的拍品。
129號買家:這沒有什么,喜歡就是喜歡。
記者:您是收藏么?還是有別的用途?
129號買家:沒有,就是喜歡。
記者:之前有收藏織繡么?
129號買家:有。
記者:您今天一共買了多少件?
129號買家:我也不知道,沒數(shù)過。
永樂瓷器工藝品部專家李婷婷說,對于織繡品這個小眾領域,昨天的成交價已經(jīng)讓她很滿意。
李婷婷:落錘價已經(jīng)超過估價,成交比率非常好,在國內(nèi)生僻的偏門里算是成績很好的。
織繡收藏尚未成形 繡品價格將走高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經(jīng)有大約25件清朝、民國的服袍出現(xiàn)在各家拍賣會上。本月初的上海國金中心展示了11件清宮龍袍,總價值5000萬元左右。清代龍袍以前也曾在香港拍出過上千萬港元的價格。但相比之下,內(nèi)地的收藏家尚未成形。
擁有20余年拍賣經(jīng)驗的王剛說,中國古代精湛的手工藝很多已經(jīng)失傳,因此未來織繡品的價格會越來越貴。
王剛:10年以后,翻出來再找,再找不到這種價格。這些東西現(xiàn)在繡要多少工,別說技術怎么樣。資源性的東西大家有前瞻性,玉石、煤、石油大家知道越來越少,這種手工藝的東西以后永遠越來越少,失傳了,打子的不會、緙絲的不會。
張信哲收藏織繡或純屬喜好
而對于一位歌手能夠收藏如此多的織繡品,并且拿到拍賣會以高價賣出,王剛認為,這并不是張信哲的眼光有多好。
王剛:過去有很多中國人不了解油畫,有很多人收藏,現(xiàn)在都漲的很貴了。第一要喜歡,才能節(jié)衣縮食去買。至于是否有那么好的眼光,看到20年后什么能掙錢,我倒不相信?,F(xiàn)在進入的有沒有作為投資的,肯定有,但是原始的那些人肯定是收藏的,是喜好。
最近,張信哲的演唱會和舞臺劇正在多個城市陸續(xù)上演,有媒體猜測,這個時候推出專拍會,是不是在和演唱會呼應?對此,永樂藝術品專家李婷婷說。
李婷婷:這不是我能回答的問題了,這可能是他出于商業(yè)利益來選擇。但是我們肯定是通過拍賣市場、織繡領域在拍賣界的反響來選擇這個專題拍賣。
【編輯:成小衛(wè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