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潘沁:中國語境下的平面設計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1-05-11

——UCCA中國新設計系列

 

 

5月22日(周日)下午四點至五點半,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中國新設計”系列邀請身為平面設計師、策展人、寧波城市學院藝術學院執(zhí)行院長的潘沁,與大家一同思考和討論在平面設計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商業(yè)的附庸品后,面對時間的洗滌我們能留給后人什么,中國語境下的平面設計又該何去何從?

 

具有多重身份的潘沁自1999年以來共創(chuàng)辦并組織了五屆寧波國際海報雙年展,作品曾贏得法國國際“Water for Human Kind”主題海報竟賽大獎,斯洛伐克國際環(huán)境海報三年展市長獎,香港設計獎優(yōu)異獎,第9屆華東設計大獎金獎,平面設計在中國銀獎,日本東京TDC優(yōu)異獎等。作品曾在全球30余個城市展出,并為多家博物館永久收藏。翻譯并出版過:《國際平面設計師叢書》、《寧波國際海報八人展》、《第三屆寧波國際海報雙年展》、《展示設計》等書籍。

 

潘沁是一位具有時代責任感的平面設計師,對于平面設計他這樣講到:“平面設計在現(xiàn)代科技和經(jīng)濟的催生下便順理成章地成了現(xiàn)代商業(yè)的附庸,對商業(yè)的附庸和奉承使得平面設計顯得卑微和無助,行走和奔波于商業(yè)客戶和專業(yè)領域之間的設計師們的尊嚴只可憐地呈現(xiàn)在些許專業(yè)學術交流的狹小空間,他們只對崇拜者感慨激昂地宣揚他們的設計主張和設計觀點,炫耀他們?yōu)榭头鉀Q的成功設計案例,并同時借機數(shù)落客戶的種種不是以發(fā)泄心中的郁抑?;赝覀兊南热?,用他們的智慧通過勞作創(chuàng)造生活,創(chuàng)造藝術,創(chuàng)造文明,博物館和收藏者的收藏的精湛的藝術品和工藝品歷盡成千上百年的歲月洗禮,依然魅力不減,在贊嘆古人的藝術創(chuàng)造和成就的同時,我們必須思考我們將來能給后人留下什么,中國語境下的平面設計該何去何從?”

 

關于寧波國際海報雙年展

 

IGDB(寧波國際海報雙年展)創(chuàng)辦于1999年,至今已成功地舉辦五屆。如今,IGDB已經(jīng)在世界范圍內(nèi)中已經(jīng)確立了自己的聲望、影響與主張,并成為中國平面設計國際化的象征。IGDB旨在展現(xiàn)和推廣當代全球范圍內(nèi)的年輕設計師的設計思考和設計表達,并探索社會與設計發(fā)展的新趨勢。

 

【相關資訊】

尤倫斯藝術中心攜藝術新勢力登陸香港國際藝術展

UCCA旅行系列——Lonely Planet,關于夢想的旅行

尤倫斯中國當代藝術收藏亮相永樂春拍

尤倫斯即將拋售自己幾乎全部的中國當代藝術藏品

“尤倫斯收藏系列”藏品亮相北京永樂2011春2011/04/2

尤倫斯藏重要當代藝術品展4月29日開幕2011/04/26

冷眼相看尤倫斯事件2011/04/26

【99保利交藝匯】尤倫斯這一杯羹能做多大?—2011保利春拍看點

尤倫斯藏品憑什么賣天價

陳劭雄:尤倫斯最終看重的是錢而不是收藏

洗盤才剛剛開始——對話鄢醒

也談尤倫斯夫婦出售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收藏這件事

尤倫斯被誤讀之后

評論:尤倫斯離場,誰來繼續(xù)“擊鼓傳花”

從尤倫斯看中國當代藝術價值

尤倫斯專場飆4.3億 香港蘇富比春拍開門紅

耿桂英:蘇富比尤倫斯專場拍賣 更成熟的市場會來臨

顧振清:蘇富比尤倫斯專場拍賣 中國當代藝術接力棒推往中國

尤倫斯春拍 不過是更大的局

UCCA公關總監(jiān):尤倫斯出售藝術品與機構沒有關系

尤倫斯出貨:熱愛藝術更需資金支持

尤倫斯離場 中國當代藝術不跌反漲

關于尤倫斯夫婦的二三事

保利春拍將現(xiàn)尤倫斯夫婦藏品34件

 

關于UCCA中國新設計系列

 

UCCA “中國新設計”系列活動旨在建立起設計師與大眾溝通無障礙的紐帶,使設計融入到生活各個細節(jié)中去。目前已經(jīng)成功舉辦了73場,內(nèi)容涵蓋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并邀請了包括張永和、高源、馬良、王一揚、Nicholas Hanna 、廣煜、劉治治、張小川、張達、朱鍔等眾多中外各行設計師進行對談交流。通過開展系列講座、書籍出版、互動交流、工作坊等,在建筑、家居、平面設計、服裝、媒體藝術、禮品設計等各類領域與觀眾進行展示、互動。中國最新銳、最前沿的年輕設計師和設計機構將被介紹給專業(yè)業(yè)界、媒體、大眾。
 

 

關于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UCCA)

 

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是一座非營利的綜合藝術中心,由收藏家尤倫斯夫婦出資建造,2007年11月正式開幕。藝術中心推出包括知名和年輕藝術家的展覽,致力于打造一個通過教育、研究項目分享當代藝術體驗的平臺。

 


【編輯:成小衛(wèi)】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