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迪安:中國美術館今年主要是做好免費開放
2月21日,《藝術財經》2010年度藝術權力榜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權力榜輯入本年度對中國當代藝術界產生重要影響的一百位人物,包括藝術家、美術館館長、策展人、拍賣行總經理、收藏家等共同見證頒獎盛況。
范迪安在接受新浪訪談時表示中國美術館今年主要是做好免費開放。
主持人:范先生您好,今天參加頒獎典禮是什么樣的感覺呢?
范迪安:首先我很意外,對藝術財經舉辦的這個活動我是知道的。因為我去年曾經獲過這個活動的獎項,我想中國藝術界能人很多,特別是有創(chuàng)造性的藝術家越來越多,這個獎項也能夠讓更多人享有。我沒想到今天能夠再次獲得這個獎項。對獎項這個事情本身的確并不在意,這樣一次活動更重要的是對中國藝術界,對當代藝術進行年度的總結、梳理,而且我注意到,今年活動思考的緯度比往年又更加寬闊,包括涉及到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各個方面的力量。這個活動的中文名字叫做當代藝術權利榜,倒不見得一定要去評價所謂的權利,我更看重它的英文詞“power”,實際上是力量——能夠推動促進中國當代藝術健康長足的發(fā)展各方面的力量。通過這樣一次活動,大家都能聚集在一起,一起來回顧,一起來展望,這很有意思。
主持人:您覺得這個權力榜基本反映了中國藝術的狀況嗎?
范迪安:在談論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的時候,我經常和朋友們說,特別對國際的朋友們說,要特別注意到它新的生態(tài)結構,新的藝術整體結構的一種變化。這種結構性的變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一種格局。一個國家的藝術在一定的時期,會有一種新的格局,新的結構方式和新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會形成一種總體的推動力。我覺得今天中國藝術在進入21世紀之后,越來越明顯的既有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也有許多公益性,藝術機構的努力,這里還包括了媒體、藝術市場、藝術市場中的收藏等等各個方面的力量。
所以這樣一種多方面綜合因素所形成的整體合力,很好地營造了中國當代藝術的壯大和發(fā)展,也可以說這里也包括來自政府方面政策性的支持,有來自民間的多種力量的投入,還有來自方方面面的機構和因素的支持。這種狀況可以說在國際范圍內,在西方的一些國家曾經出現過,到了21世紀,這種現象非常突出的表現在我們中國,這是很值得欣慰,很值得高興的。
主持人:中國美術館在這樣的格局之下,扮演的是什么樣的角色?
范迪安:中國美術館作為國家級的藝術中心,主要是要做好自己的收藏、研究、展示和公共教育的工作。這些年,我和我們的同事們在一起,主要考慮怎么樣充分發(fā)揮中國美術館的品牌優(yōu)勢,發(fā)揮這么一個有特色的建筑空間的優(yōu)勢,尤其是聯系中國美術界和國際藝術界的優(yōu)勢,所以我們更多的思考是把我們服務的對象要緊緊地定位在社會的公眾上,要緊緊地定位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上。從政府的角度講,這些年來在加大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方面,在加大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的速度方面,是下了很大的力氣。有些情況可能我們一般的老百姓不得而知,但是就美術館而言,這些年來從政府的要求方面來說,包括從政府方面得到的支持來說,都是要推動美術館面向更廣闊的空間,既要辦好滿足社會不同方面需求的藝術展覽,還要投入許多專家講座、志愿者導覽、學術研究各個方面的服務的內容和服務的形式,讓我們的公眾能夠走進美術館,能夠及時地了解美術創(chuàng)作的態(tài)勢,特別是能夠從藝術創(chuàng)新理念喚起自己的創(chuàng)新意識,推動自己的發(fā)展。
主持人:中國美術館今年有什么大動作嗎?
范迪安:2011年是美術館發(fā)展的關鍵年頭,因為政府在2月份出臺了全國美術館向社會免費開放的舉措,也就是說一方面政府給各個公立美術館提供更大的資助,另一方面,也要求我們美術館自己做好免費開放的準備,以中國美術館為例,現在年觀眾量在百萬人左右,已經說是量比較大了。隨著免費開放,觀眾量會更快地提高上去。所以我們現在叫做全力以赴,做好免費開放的各方面的準備。另一方面,今年我們也籌備了很多好的展覽,包括比較大型的學術展,也包括各種各樣的專題展,還包括一些國際交流的,與臺灣展開交流的一些學術性的展覽,共同營造一種展覽的好戲連臺的格局。
主持人:謝謝您!
【編輯: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