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天價紀錄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來源:上海證券報 作者:邱家和 2010-11-20

佳士得秋拍推出的宮廷藝術珍品也是市場熱點,圖為清雍正御制掐絲琺瑯雙鶴香爐

 

秋拍進行時之際,眼看北京、香港的新一輪拍賣熱潮即將來臨,一個天價紀錄卻在英國倫敦郊區(qū)一家名不見經(jīng)傳的班布里奇拍賣行誕生,引來諸多海內(nèi)外媒體爭相報道。各家報道雖然各有解讀的角度,但有一點幾乎是共同的,那就是在震驚的同時開始質(zhì)疑。是啊,新的天價紀錄是天上掉下來的嗎?

 

理解這個新紀錄,首先要理解中國藝術品市場的國際性。中國藝術品市場交易的雖然是中國傳統(tǒng)的文物,但其在上世紀90年代創(chuàng)立之初,就是一個由眾多境外華人買家參與的國際性市場,而且歷來是海外回流的文物精品創(chuàng)造拍賣紀錄。佳士得、蘇富比當年相繼在香港開設春秋兩季大拍,就是以此為背景,依靠其國際性的網(wǎng)絡大展身手。而今天的藝術市場,一方面已進入信息化的時代,另一方面中國的崛起使中國藝術品市場引起全球買家的關注,全球化的趨勢得到進一步加強。另一方面,剛剛富起來的中國買家也開始全球出擊,參加世界各地拍賣會、博覽會,中國藝術品尤其是高端藝術品的資訊傳遞也空前快速,因此,英國鄉(xiāng)間小拍賣行推出的乾隆官窯瓷器拍出天價,也就不足為奇了。

 

另一方面,清代官窯瓷器,尤其是康熙、雍正與乾隆三朝的官窯瓷器,歷來是中國買家的心儀之物,香港的藝術品拍賣從開創(chuàng)以來就一直以清代官窯瓷器為龍頭,形成了香港市場的業(yè)務傳統(tǒng)。近兩年,更作為“宮廷藝術”被買家追捧,不斷刷新成交紀錄,以致國內(nèi)拍賣行如中國嘉德、北京保利、北京匡時等都紛紛開設“宮廷藝術”專場,這反映了“宮廷藝術”熱已經(jīng)波及國內(nèi)的買家,有著強勁的市場需求。

 

另外,就是藝術品市場在大資金入場時產(chǎn)生的板塊連動效應:從去年春拍開始的書畫板塊率先走強,又以古代書畫作為突破口,到現(xiàn)在近現(xiàn)代書畫成為主戰(zhàn)場;瓷雜板塊雖然還沒有起來,但各方面都顯示了今年秋拍會有強勢表現(xiàn)的征兆,其突破口就是“宮廷藝術”。如香港蘇富比在10月初舉辦的秋拍,其瓷器工藝品板塊6個專場成交總額突破16億港元,超過其整個秋拍總成交額的一半,其中幾個海外征集的宮廷藝術專場,成交價格都數(shù)倍于拍前估價。這些都是一個強烈的信號。而眼下即將開展的新一輪秋拍,中國嘉德、北京誠軒的這個板塊等都會有所表現(xiàn);而香港佳士得,更是有“曄兮如華——葛沃得珍藏御制瓷器”與“妙色瑩然——舒思深伉儷珍藏宮廷御制藝術精品”等宮廷藝術專場,推出歐美藏家的精品。因此,可以預期今年秋拍瓷器工藝品還會出現(xiàn)創(chuàng)紀錄的成交價格。

 

天價紀錄,是一個市場現(xiàn)象,是市場的供需關系決定的,對這樣的市場現(xiàn)象,我們的眼光似乎應該看得更遠一些。

 

【相關資訊】

新紀錄等于“瓷器愛國主義”?

走出“瓷器愛國”的迷思

假“瓷器愛國”之名行炒藝術品之實

【視頻】清乾隆瓷花瓶倫敦拍出5.5億天價

乾隆瓷瓶拍出5.5億元天價 成最貴中國藝術品

張五常:乾隆皇帝的收藏將勝過法國印象派  

張五常再拋“狂言” 或引發(fā)清乾隆收藏“海嘯”

 


【編輯:李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