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共識:“布魯塞爾身體語言”展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作者:漢斯-德-伍爾夫 2010-09-27

開幕典禮

 

身處中國最引人矚目的經濟大都會上海,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舉辦了一場空前的展覽,展示歐洲的中心布魯塞爾與上海的邂逅,也將布魯塞爾最杰出的藝術家?guī)У缴虾Ec觀眾見面。此次展覽最初的策劃理念僅僅來自幾個簡單的思考:第一,我們能不能挑選出幾件代表布魯塞爾藝術風格的相關藝術作品,來觸動上海觀眾,引發(fā)他們對比利時藝術的好奇心和關注?第二,我們能否借助上海展覽這一個專業(yè)平臺,與中國觀眾和專業(yè)人士進行深入廣泛的交流、達成共識,并尋求長期合作的可能性?

 

通過對于第一個問題的思考,我們得出了兩個答案,一是現(xiàn)代舞藝術,一是科學技術,兩者形成鮮明的反差,從而構建了此次展覽策劃的主軸概念。

 

人類歷史發(fā)展以來,舞蹈可能是最為古老的表現(xiàn)人類智慧的方式。舞蹈從未淡出過人類歷史舞臺,而80年代早期,年輕的安妮-特麗莎-德-克斯梅克又展開了舞蹈歷史一頁新的篇章,舞蹈進入了肢體表現(xiàn)的新紀元。一時間,安妮舞蹈設計中所展現(xiàn)出的原創(chuàng)性和極具力量的智慧火花迅速為全球所關注,她從我們這個時代角度出發(fā),運用其多樣性的藝術語言,在國際范圍內廣為接受,成為這個時代的傳達者和表現(xiàn)者。

 

有意思的是,舞者們運用每一個細小的肢體語言和動作來表達自己,而這種人體的表現(xiàn)方式卻給我們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

 

然而在科學的世界中,暗藏著另一種趨勢,關注著人類身體的未來形態(tài)和觀念。一些“超人主義”科學家們堅信,人類現(xiàn)在的身體并不適合我們未來即將面臨的巨大挑戰(zhàn)。為了克服這一點,他們試圖發(fā)展科學技術來改進人類存在的缺陷,提升人體結構。弗蘭克-戴斯花了長達四年時間,來拍攝《科學啟示錄》這部作品,完整而深度地呈現(xiàn)了這些科學家們有關于人類智慧和學術問題的灰色地帶。這部作品在藝術與科學界都取得了巨大反響。

 

 

 

我們究竟應該用舞蹈來慶祝我們的身體?還是改進身體來適應未來的發(fā)展?抑或是索性將我們的身體拋棄呢?

 

究竟應該如何理解自己,關于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很多思考。我們如何感知身邊的人?當我們想到我們的身體構造時,我們視為最重要的是什么?這些與人類身體相關的問題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感知(我們看到了什么,我們認為我們看到了什么?)在安-維羅妮卡-讓森斯的作品中,感知就是一個關鍵元素。

 

安最早是一位雕塑家,漸漸地藝術家從對材料和材質的研究中脫離開來,成為了一個實驗生態(tài)環(huán)境設計師。在不同光源的影響下,觀眾身處其中既是觀察者也是被觀察的對象。這次我們非常自豪地將安于1999年創(chuàng)作的《霧室》首次帶到中國,在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展出。

 

年輕藝術家大衛(wèi)-克萊波特的作品將人類的身體還原到其本源。人類的生存根據(jù)環(huán)境而變化,甚至根據(jù)周邊的環(huán)境提示來決定一個人的身份。

 

《快樂瞬間的片斷》拍攝于安特衛(wèi)普郊外一幢著名的現(xiàn)代主義建筑。早在1950年,這些大樓曾代表著令人振奮的現(xiàn)代化夢想。當時住在這些房子里的人們相信,他們已經手握通向未來的入場券。當時,這個建筑極具舒適性和設計感,運用了勒-柯布西耶的“模矩”觀念,建筑設計完全以人為本。1958年夏天,布魯塞爾主辦了二戰(zhàn)后首次世界博覽會,全世界得以共同見證這一現(xiàn)代化創(chuàng)舉。然而如今這些建筑剩下的只有往日的輝煌。經年累月,這些建筑現(xiàn)在已經成為城市下層生活的象征。大衛(wèi)在作品中游戲了時間規(guī)律,他精心拍攝了這群破舊的建筑,運用電腦手段將大樓清理干凈,并將原始的樹林改為清新的小樹苗。一個中國家庭正玩耍于其間。

 

環(huán)境也同樣建立在結構和網絡的基礎之上,我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因為無論是我們的生活還是活動,都是以全球為背景。

如果一個人身處一間屋子里,那么誰會去想外墻是怎么樣的呢?

 

誰會想到,我們平時與人溝通的各種語言,實際上與我們理解環(huán)境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甚至組成了一個異常復雜的系統(tǒng)?

 

如果我們某一天決定不再按照字典里的嚴格標準來用詞,比如不再叫“墻”是“墻”,那么會發(fā)生什么?

 

喬莉-圖林克斯的作品正是對我們生存環(huán)境的一場永無休止的探究,也是全球意義上說的觀念藝術,在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中,時間和空間維度變得不再重要。請仔細觀察,你所看到的并非你所看到的。

 

正是這五件截然不同的作品組成了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布魯塞爾身體語言》的視覺呈現(xiàn)。此外,在美術館,上海高校和藝術類院校,我們還將舉辦一系列重要的交流項目。

 

在復旦大學,我們將舉辦在中國的第一場有關“超人主義”的國際論壇,這將是弗蘭克-戴斯與中國學生親密接觸一周后的高潮尾聲,此外他們還將參與相關主題的研討會。

 

世界著名的布魯塞爾物理學家迪得力克-埃特斯將為我們策劃一場國際巡回版的《愛因斯坦遇見馬格利特》論壇,邀請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哲學家與藝術家來到民生現(xiàn)代美術館,結合人類不同領域的智慧,將創(chuàng)造力與量子力學的復雜理論相結合。

 

此外,皮埃特-瓊克關于布魯塞爾的現(xiàn)代舞藝術講座,與托尼-哥德費爾關于觀念藝術的講座,將會帶領觀眾一起發(fā)現(xiàn)當代藝術文化的歷史背景與流行趨勢。

 

無論是論壇、講座還是研討會,無疑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進一步加強布魯塞爾與上海之間,比利時與中國之間的溝通交流。我們希望此次活動留給中國觀眾是更多的問題而不是答案,我們也相信對布魯塞爾而言,這僅僅是中國篇章的一個開始,還有更多的問題期待我們去發(fā)現(xiàn)。這便是“共識”的最好解釋。

 

作為活動的最后篇章,《布魯塞爾身體語言》團隊將受邀到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對于我們而言,中國是世界上非常優(yōu)秀的文化國家之一。

策展人漢斯(中)與藝術家喬莉-圖林斯科(左)

 

漢斯-德-伍爾夫(Hans M. DE WOLF)

 

“布魯塞爾身體語言”展覽策展人

 

漢斯-德-伍爾夫教授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和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從事藝術史和考古學研究。2002年,由于他對于馬塞爾-杜尚作品《大玻璃》革命性的研究,漢斯獲得了博士學位,而馬塞爾的這個作品被認為是20世紀最為復雜的藝術作品之一。就這個相關的主題,漢斯在許多國際性雜志上刊發(fā)了論文。他曾在漢堡火車站柏林美術館、柏林現(xiàn)代美術館擔任多年策展人工作,并同時任教于柏林白湖藝術學院。

 

2005年,漢斯教授接受了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的藝術史教授職位。他創(chuàng)立了布魯塞爾藝術博士學位課程“平臺”,并擔任常務總監(jiān)。他同時擔任布魯塞爾藝術中心顧問。作為一名專業(yè)的策展人,他同樣非常活躍,目前,他正在籌備一個大型的杰夫沃爾的展覽及相關畫冊。

 


【編輯:李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