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李占洋:雕塑系素描教學中的幾點問題

來源:李占洋的藝術空間 作者:李占洋 2010-07-03

 

在長期從事雕塑系的素描教學中,積累一些經驗,也發(fā)現一些問題。

美術學院素描的教學任務是讓學生建立立體的結構觀,整體地充分地表現客觀對象。重要的一點是強調表達處在空間中的物象的形體結構。畫得好與不好首先是你怎樣去看,怎樣去觀察,學生只有看到、觀察到、感受到,才能通過手表達出來畫出來,歸根到底是訓練學生的觀察方法。

素描是一切造型專業(yè)的基礎,素描在雕塑專業(yè)中尤顯重要。對素描掌握得好,就對立體形體把握得好,就會做出形體空間都好的雕塑來。形體空間概念深入腦海,就能畫出好的素描也能作出好的雕塑。只不過一個平面,一個立體。究竟怎樣建立整體理性的理解方式,怎樣建立結構的立體的思維概念,這需要有一套正確完整的訓練方法和比較合理的課程安排。上好雕塑系素描難度比較大,有幾個原因,以雕塑藝術專業(yè)為例,談幾點問題。

1) 素描課程總量比過去少。
2) 學生比過去成幾倍的增加。過去一班幾個人,現在幾十人,教師對個體 的指導力度下降。
3) 由于招生量大,就要放低入學標準,學生基礎不夠好。
4) 教具極其有限。學生沒有很好古典石膏像作為參照。
5) 設課不合理。短期作業(yè)太多,缺少長期作業(yè),沒有經過一段或幾段深入研究人物形體的過程。
6) 沒有確定一個教學體系作為方向,沒有嚴格的尺度標準衡量學生作業(yè)是否達標。
 

前三點基本不用說,因為現實就這樣,沒法逆轉。我主要說后三點的問題。

一) 教具不足
在我讀小學的時候,就有這樣一篇課文,講的是一名老八路往解放區(qū)運輸教科書,途中遇到敵人壯烈犧牲,死前他緊抱著那捆教科書。后來解放區(qū)的孩子們每當翻開被血染紅了的書本就想起這位老戰(zhàn)士。教材對學生來講太重要了,當年那么沒條件,老戰(zhàn)士拿生命換來一捆教科書,再看看今天我們美院的教具,極度貧乏。現在幾乎和我94年來到美院時的條件差不多,可能還不如當時,因為修綜合教學樓時教具科搬家砸爛一批很優(yōu)秀的教具。我記憶中,我教的第一個班的同學楊小波就抱回一件“擲鐵餅者”殘缺的軀干,而且?guī)е蟀雮€頭。那個石膏真好,幾乎和原作一樣。后來有一段時間教具科不斷復制一些僅有的教具出售,越復制越變形,比如“垂死的奴隸”,其變形的程度象一個雕塑二年級學生的劣等作業(yè),跟原作天壤之別。我想這也能當教具?米氏在天之靈也會黯然神傷的。

我們上學(魯迅美院)時,學校教具科好的優(yōu)秀的古典石膏像比比皆是,大衛(wèi)、莫里哀、大摩西、拉奧孔胸像、卡拉卡拉胸像,阿波羅胸像,布魯達斯胸像、伏爾泰,大維納斯、斗士、擲鐵餅者、被縛的奴隸、垂死的奴隸、羅馬夫人全身像、希臘大軀干、河神(希臘臥式大軀干)、維納斯出?。ǜ〉瘢?,等等,更不用說阿格利巴、羅馬青年、海盜、馬賽了。后來我到中央美院發(fā)現他們專門建了個古典雕塑石膏館,更多更全。這么好的教具陳列在那,學生看不明白做不明白的地方隨時可以找到對應物參照,怎么會不進步嗎?學院派的素描教育基礎是繼承傳統。

素描中最重要的兩大要素,一是結構,二是解剖。用結構來框架形體,用解剖來豐富形體。結構是看不見的,是訓練學生形而上的思維,解剖是看得見的,需要整體地觀察方法去歸納總結。那么臨摹古典的石膏像是解決兩大因素的必經之路。這些石膏像都是歷代大師們注入智慧的結晶,是經他們已經整理了的杰作。更便于學生解釋形體結構、解剖和透視關系。尤其無色彩干擾,最便于觀察、認識和理解“五個調子”的基本規(guī)律。而且在一年級有意識地多安排畫經典石膏像是有好處的。所以我們美院要想使學生素描以至泥塑真正取得進步,購入大量的古典名著石膏像是非常必要的。

二) 設課不合理


       我們作學生的時代,教學內容比較單一,只重視基礎訓練。素描是從一年級開始一直上到三年級結束。而現在教學內容豐富了,壓短了素描課。現在雕藝素描課到二年級期末就結束了,比我們當時少了一年。在有限的兩年訓練里,更應該考慮合理地設課,不然絕對達不到良好的訓練效果??墒俏野l(fā)現雕藝的設課從一開始就存在問題。我們例舉一下雕藝設課(素描內容)和我們當時的素描設課比較。

 

川美雕藝素描設課學時:共414學時

 

一年級:頭骨 6   石膏頭像 12  人物頭像 18  古典人體石膏 18  東方古典佛像 18

      女人體 18  速寫 18  胸像 18  大衛(wèi) 54  男人體 18  女人體18  男著衣 18

二年級:男人體 36  女人體 36  女人體 18  場景素描 18   石膏人體組合 36  女子雙人體 36

 

我們當年魯美的素描設課學時:

一年級:大衛(wèi) 72  莫里哀 72  拉奧孔 72  人體結構訓練 18  大奴隸 108  女人體 54

      男人體 72

二年級:女人體,男人體,男人體,女人體,速寫

三年級:石膏與人體組合108

 

1,從雕藝的素描大綱上看,第四張作業(yè)才是大衛(wèi)像。而且是兩年素描教學中唯一張長期作業(yè),54學時。我們當年作學生時,素描課一直上到3年級,可第一張就是“大衛(wèi)像”。現在雕藝的素描只上到2年級,可第四張作業(yè)才是“大衛(wèi)像”。時間縮短很多,為什么還把它放在那么后的位置呢?我們當時那么多時間為什么這么著急把難度如此大的作業(yè)排到第一位呢?大衛(wèi)像是經典中的經典。畫好它,頭頸的形體穿插,體量感,整體的結構關系以及疏密對比基本就解決啦。即使是三年的時間學習素描也不算長,把大衛(wèi)石膏像放在首位就是讓出生牛犢的同學們趁士氣正好的一年級認真專研,提高一大步。我們不能以學生基礎差為由讓他們從簡單的入手,因為沒時間。如果可以循序漸進地從簡單入手,那為什么素描課還比以前砍掉許多?所以在有限的時間里,必須合理安排。大衛(wèi)石膏像必須設置在第一張作業(yè),學生有能力完成。

 

2, 缺乏設置一個經典的胸石膏像或半身石膏像作為進入人體素描的過度。我們當時第二張作業(yè)是拉奧孔,它頭頸胸的形體穿插非常清楚,因為動作大,肌肉飽滿,身體各部的截斷面很明確,內輪廓和外輪廓線相互交錯。對初學者怎樣認識形體非常有好處。

 

3, 缺乏一兩張長期的人體作業(yè)訓練設置。


       我們看到雕藝整個兩年的素描課設置中,人體安排不少,但幾乎沒有長期的。怎么也得讓他們做過一次深入的研究。這種深入研究一般都要四周以上,或最少四周。很多事情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一定做透,一件事做透了,其他事也一樣通了。不然總是蜻蜓點水,浮在表面。

 

4, 速寫很重要,要養(yǎng)成畫速寫的習慣,但應該在課后進行,而不是在課堂解決。因為總課時太少。

三) 沒有確定一個合理的素描教育系統

 

我們國家建國以來美術學院的素描教學系統幾乎等于徐悲鴻學派+前蘇聯素描體系=中國現當代美術教育基礎。以徐悲鴻為代表的一代藝術教育家留學歸國帶回來的素描認識與教學方法,對中國素描教學產生了深遠影響。徐悲鴻先生在人體素描上造詣精深,將歐洲素描表現技法與中國民族繪畫精神相結合,提出了素描造型的“新七法”論,即1,位置得宜(構圖)、2,比例正確(比例)、3,黑白分明(色調)、4,動態(tài)天然(動勢)、5,輕重和諧(對比)、6,性格畢現、傳神阿睹(意境),開創(chuàng)了中國素描近代史的先河。并指出作畫時要寧方勿圓,寧臟勿潔,反對畫面油膩華潔,主張形體要塑造,要主動理性地深入分析,對中國近代素描民族風格的形成具有開創(chuàng)和先導的作用。

 

而蘇派傳統主要是繼承了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學系統。他強調素描基礎訓練嚴格的程序性和系統性,繼承了巴洛克藝術開始的明暗法,針對當時歐洲各國學院派以輪廓線條加明暗的素描格式化,提出三度空間的透視造型法則。認為“素描畫的不是線,而是形,是兩條線之間所包含的體積。”從形體結構上理解這些體積的有機聯系。強調學生既要掌握對象的規(guī)律性,又要有描繪上尊重客觀的準確性。畫人講究布局、比例、肖似。力圖克服古典學院派素描的缺點,使素描建立在“形”的嚴格和正確的描寫上。他們堅持了對自然和客觀規(guī)律的研究,發(fā)展了自文藝復興就提倡的寫實傳統。

 

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學體系雖然存在缺點,對發(fā)揮學生視覺記憶、速寫、默寫和形象想象力等能力方面注意不夠,但它畢竟為當時俄國現實主義畫家打下扎實的造型基礎。蘇氏素描體系,在世界素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與法國、德國齊位。契氏“素描教學體系”在俄羅斯卻獨領風騷。

 

列賓美術學院的素描教學,從臨摹古典作品開始,然后進行石膏像寫生,基礎素描課描寫對象是古希臘、羅馬雕刻人像。如宙斯、荷馬、力士、大衛(wèi)、日耳曼人、擲鐵餅者、拉克力士等石膏像,最后才進入人物寫生,其順序為:頭像、肖像、人體、雙人體,重點為長期作業(yè)。另外有解剖學、透視學、構圖學和創(chuàng)作。第一是自然界的客觀對象,第二是適應我們眼睛的結構及物象的相互關系,即主觀意識所領悟的東西。

 

契氏素描體系,雖然文革后的一段時間因對蘇修的逆反心理而否定它,認為它扼殺了藝術個性,但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再認識,該教育體系又煥發(fā)出生命力,這證明其核心內容是科學的。其循序漸進、靜思慎審地研究物體空間造型本質的嚴謹精神,是造型藝術的基石。

 

我們美院就是差這種嚴格系統地訓練,沒有建立起整體的觀察方法。我個人認為尤其是雕塑系素描教學應該繼承契氏傳統,以他的教學方法為主,對理解雕塑形體很有作用。在寫實訓練的領域暫時還找不到比它更科學的訓練方法。列賓美院的百年不變的現實主義傳統在世界獨樹一幟,它的雕刻系素描課達到一千多學時,而我們美院雕塑系的素描只有四百多學時,基礎方面,課時方面都無一能與之比,但即使那樣,也要確定它為我們的主要教學系統,否則我們根本達不到預期的訓練目的。我的母校魯迅美院基本就是延續(xù)了契氏這一傳統,魯美畢業(yè)的學生基礎扎實跟契氏教學無不相關。它科學,嚴謹,能在有限的時間內把學生的觀察能力提高上來。

 

最后一點,我要說明,堅實地打好寫實素描基礎和當代藝術的關系。我個人認為二者沒有必然的聯系性,也就是沒有直接關系。很好的當代藝術家可能沒有學過畫畫,有很好寫實基礎的學生不一定能成為當代藝術家,這個問題很復雜,不是幾句話說清的。但我們不能以任何理由來減低對素描教學的要求。學好素描,對理解形體,空間,對事物的整體把握,都會取得長足的進步。

 

 


【編輯:張桂森】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