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市場競爭下拍賣公司應堅持走自己的路

來源:上海證券報 邱家和 2010-06-19

        春拍的時間表已經(jīng)過了大半,接下來將是南方拍賣公司相繼登臺亮相的時間。按春拍開始的日期排列,6月17日是上海道明;6月26日是上海泓盛;6月29日是朵云軒;7月3日是西泠印社。

 

       值得注意的是,那些南方的拍賣公司的交易總額,與北京的幾家拍賣巨頭看起來似乎不在一個層級上。即便是其中領頭的朵云軒、西泠,他們春拍的估價總額也都不會超過5億元,遠遠達不到成交總額已經(jīng)超過10億元的北京拍賣公司第二集團的水平,更何況與北京保利與中國嘉德的二三十億元相比?隨著北京那幾家拍賣公司成交總額的暴漲,藝術品拍賣的南北方不平衡也日益突出。

 

       藝術品拍賣成交總額暴漲,也許是當前拍賣場火爆氛圍最突出的特征。那些日長夜大的數(shù)字,似乎在改變藝術品拍賣的版圖。對此,南方的拍賣公司如何應對呢?

 

       就記者采訪的西泠老總陸鏡清、泓盛老總趙涌來看,當前藝術品拍賣市場成交總額暴漲的形勢對他們雖然有所觸動,但公司既定的的經(jīng)營戰(zhàn)略卻并未輕易改變。陸鏡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說過一句簡潔明了的話:“我們走我們的路!”

 

       這句話在旁觀者看來,也許可以理解為靜觀市場形勢的急劇變化或是跟不上市場節(jié)奏的無奈,但其實卻并非如此簡單。為什么這么說?關鍵要理解這一輪市場暴漲的根源何在。

 

       回顧從去年春拍開始啟動的這一輪暴漲行情,其根源主要是通貨膨脹預期的刺激,在當前流動性過剩與股市、房市異動的背景下,出現(xiàn)了以投資、保值、資產(chǎn)配置為目的的藝術品購藏熱,造成大量熱錢沖入藝術品市場,造成許多千萬元以上成交的高價藝術品。至于其中對古代書畫尤其是宋元書畫的價值發(fā)現(xiàn),則是相對次要的理由。這輪行情加劇了市場的二元化:一方面是新殺入拍場的資本大鱷瞄準的千萬元級的高價藝術品,一方面是不斷壯大的收藏圈關注的低價藝術品。在這種二元格局中,南方的拍賣公司不約而同的選擇,都是針對后者強調(diào)各自的業(yè)務特色與市場定位,走自己的路。

 

       這種堅持顯然有其合理性。只要比較西泠和泓盛的不同定位就很清楚了:西泠強調(diào)做南方的嘉德,意在擴大產(chǎn)品線,與北方的拍賣公司來一個南北平衡;而泓盛則強調(diào)國際性的業(yè)務特色,強化其在油畫雕塑與錢幣郵品拍賣業(yè)務上的差異化競爭。

 

       市場發(fā)展像一股浩浩蕩蕩的大潮,市場競爭又像一場針鋒相對的博弈,拍賣公司身在其中好比是在沖浪,隨時而動、靈活應變固然十分重要,但堅持在準確的市場定位基礎上的戰(zhàn)略方向,卻也是達到彼岸的必由之路。暴漲必然會帶來暴跌,急速膨脹的成交總額總有一天會急劇萎縮,由此觀之,堅持正確的業(yè)務方向走自己的路,比搶奪市場份額更重要。

 


【編輯:張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