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西安美院院長王勝利為拍賣會“吶喊”(組圖)

來源:華商報 吳成貴 2010-05-18

 

 

 

 

 

 

  學生作品值不值得收藏?這兩日,隨著由華商報策劃,與西安美院、西安美術館聯(lián)合主辦的“未來藝術家·2010首屆西安美院畢業(yè)生作品愛心慈善拍賣會”預展在西安美術館一號廳火熱進行,學生作品收藏也成為諸多普通市民的熱議話題。

 

  對此,著名畫家、西安美院院長王勝利昨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充斥著巨大泡沫的中國藝術品交易市場,學生作品市場不存在泡沫。學生作品手繪、原創(chuàng)的特性,決定了其具備不錯的收藏價值。

 

  拍賣會對學生和市民是“雙贏”

 

  在王勝利眼里,作為中國八大美院之一的西安美院的學生通過4年的學習,藝術知識、創(chuàng)作技巧無疑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對于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藝術家還遠遠不夠,“藝術創(chuàng)作的源泉在于生活。到社會中去,學生畫家才能盡快成熟起來。”

 

  王勝利認為,三家單位聯(lián)合舉辦這次愛心慈善拍賣會,足以帶來學生和市民的雙贏。因為除了可以為災區(qū)重建盡一份心意外,拍賣會對學生畫家而言,是一個融入社會,接受檢驗,同時又是一個“被發(fā)現(xiàn)”的過程,會對他們接下來的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不可磨滅的影響;對普通市民而言,原本距離他們很遠的“拍賣會”變近了很多,參與拍賣會,不僅可以提高美術欣賞能力,在這個全民收藏時代,同樣是一次有效的眼光培養(yǎng)過程。“學生作品的價值和水平都在一定范圍內(nèi)。對普通市民而言,名家作品價格太高,而價格從幾百到幾千不等的學生作品,無疑更符合大眾收藏的標準。而對專業(yè)收藏家而言,參加這樣的拍賣會,是發(fā)現(xiàn)藝術新秀的最好時機,因為學生畫家已經(jīng)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現(xiàn)出來了。”王勝利說。

 

  一旦成名,早期作品更值錢

 

  在國外,最受畫廊和民間收藏家關注的就是學生畫家群體。王勝利介紹,包括法國、意大利的一些著名畫廊,經(jīng)常會選擇和有潛力的學生畫家簽約,用5年甚至10年的時間包裝。一旦該學生畫家出名,他們可以賺得缽滿盆溢。“一個學生畫家成名后,必然會大量創(chuàng)作作品。這時,相對數(shù)量少的早期作品,就算作品不是很成熟,同樣可以賣出很高的價格。”王勝利告訴記者,著名畫家楊曉陽1983年創(chuàng)作的本科畢業(yè)作品《黃河艄公》,在楊曉陽成名后,就曾拍出了65萬元的高價,“說不定你今天花500元買回家掛在墻上的一幅小油畫,8年、10年后,突然增值了幾十倍!”

 

  王勝利還表示,中國的藝術品交易市場由于管理、操作不規(guī)范等原因,充斥著巨大泡沫,導致藝術品收藏風險增大。但學生作品由于它的不夠成熟和知名,反而避開了泡沫效應,實實在在的“一分錢一分貨”,沒有風險,怎么看都是一個合算的投資。

 

  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要重視藝術市場

 

  目前,陜西正在為打造文化強省而努力,文化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之潮正在涌動。在王勝利看來,發(fā)展文化產(chǎn)業(yè)一定要重視藝術市場,雖然本次拍賣會帶著強烈的公益性質,但不可否認的是,它是一項直接服務于發(fā)展陜西文化產(chǎn)業(yè)的有力舉措。

 

  王勝利表示,作為專業(yè)的美術院校,陜西重大的美術事件,都有美院師生的參與。任何藝術家和藝術形式,最終都是要服務于社會。在教育中,美院也一直向學生灌輸這種觀念,鼓勵他們將理論知識和社會實踐相結合,到社會中去,“作為在陜西學習、工作、生活的一員,將自己化身為陜西文化產(chǎn)業(yè)中的一分子,是很有成就感的一個行為。”

 

  王勝利希望,類似的拍賣會每年都能舉辦,讓它不僅成為社會各界檢驗美院畢業(yè)生水平的平臺,也成為華商報、西安美院、西安美術館等單位參與陜西文化產(chǎn)業(yè)建設的重要舉措,同時吸引更多的市民參與到其中來,真正形成全民一心,共建文化強省。本報記者吳成貴

 

  拍賣會動態(tài)

 

  市民:“盯緊”國畫油畫

 

  和注重作品技巧、水平的收藏家相比,普通市民更相信自己的第一印象,而色彩豐富、主題突出的國畫和油畫成了他們關注的焦點。雖然昨日是上班時間,但依舊有許多市民結伴來參觀預展。在此期間,記者發(fā)現(xiàn),不少市民拿手機或相機拍下掛在墻上的作品。

 

  家住北郊的王奶順老先生一早就特意趕來美術館。記者粗略數(shù)了一下,他的相機里至少已經(jīng)儲存了不下20張作品影像,大部分是國畫和油畫。老先生告訴記者,他是替兒子來參觀畫展的。兒子很喜歡美術,但由于正在上班,就讓他過來拍一些畫回去,好做比較,“兒子準備競拍一些畫,放在自己的新房,既雅致,還提升新房的品位。”

 

  記者發(fā)現(xiàn),在這些市民關注的畫作中,國畫和油畫占了大多數(shù)。除此之外,具有很好裝飾效果的雕塑和盤藝也吸引了不少市民注意。

 

  收藏家:火眼金睛發(fā)現(xiàn)“寶貝”

 

  這兩天,不斷有西安民間的收藏家出入預展現(xiàn)場。相比普通市民,他們就專業(yè)多了,對一幅作品經(jīng)常會品評上好幾分鐘,記錄也更為詳細。面對記者的采訪,他們坦承是來“淘寶”的。

 

  書院門一家畫廊負責人告訴記者,學生作品不成熟是肯定的。但和這些作品的價格比起來,這種不成熟完全可以忽略不計。學生畫家一直是他們關注的群體,西安的部分畫廊的專職畫師,不少就是美院的學生。平時,他們也通過拍賣會、私下接觸等方式,收購、收藏學生的作品。一些在他們看來有潛力的學生的作品,他們一般會收藏,而一些不錯但他們不看好前景的學生作品,他們一般在收購后就直接加價在畫廊出售。“不管是收藏還是出售學生的作品,利潤還挺可觀。”該負責人表示。

 

  名家:拍賣會是一塊試金石

 

  “我一直都在收藏學生作品。曾經(jīng)看好的幾個作品,被別人高價買走,還挺讓我遺憾的。周末的拍賣會,如果有時間一定去參加。”著名畫家郭北平說道。

 

  郭北平告訴記者,從報紙上獲悉拍賣會的消息后,他一直很關注。在他看來,拍賣會就是美院學生走向社會的一塊試金石,而和慈善事業(yè)的結合,讓高校的“教書育人”理念有了雙重意義,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也是一個學習做人的過程,參加拍賣會,對很多人而言,都是一次品質提升的過程。

 

  著名畫家萬鼎在表示希望參加拍賣會的同時,也對美院學生提出了自己的殷切希望:“真正的藝術家都誕生于社會”。而在著名學者肖云儒看來,拍賣會的舉辦過程,就是一次所有參與者道德養(yǎng)成的過程。本報記者吳成貴

 

 

 


【編輯:張輝】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