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作為一種高端消費--資深專家揭秘拍場偽作泛濫內(nèi)幕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10-04-29

       在近日的春拍市場上,齊白石一幅罕見的以虎為題材的畫作最終以2800萬落錘,但此前國內(nèi)美術刊物《美術報》和部分藝術評論人對此幅畫作的真?zhèn)翁岢隽速|(zhì)疑,有觀點認為并非齊白石真跡。在藝術市場中對于此類真?zhèn)无q論的情景經(jīng)常出現(xiàn),而藝術作偽也是我們市場上永遠無法回避的話題。中國拍賣行業(yè)協(xié)會副秘書長王鳳海和故宮博物院書畫部鑒定專家楊丹霞針對“霧里看花:拍場真?zhèn)伪嫖雠c贗品成交疑云”這個主題,對拍場中偽作泛濫內(nèi)幕及藝術品鑒定等展開深入討論。

 


   99藝術網(wǎng): 隨著我們藝術市場的發(fā)展,藝術品偽作越來越多地出現(xiàn)藝術品市場里,藝術品偽作泛濫和藝術品市場之間有什么互動關系?

 


    
    王鳳海:這個話題在當下很時髦,但我又給了它一個詞叫做很泛濫。藝術品本身跟我們的吃、穿、用這些生活消費品有著本質(zhì)的區(qū)別,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消費品,但是從本質(zhì)上說是滿足人們一種審美、裝飾、美化等等功能,而不是吃、穿、用的功能。所以在市場上說作假泛濫等等,這個詞用得并不是非常恰當。藝術品有一個學習、傳承的自古至今的成份在里邊,很多藝術家都是模仿先人一步、一步做起來的,所以單純地把藝術品模仿、傳承、學習、豐富自己的技法一概地都說成是作假,有一點不是很恰當。但是不排除現(xiàn)在社會上有些人出于某種目的而作偽現(xiàn)象。

 


    
    楊丹霞:作為中國書畫而言,從中國書畫開始進入市場時作假情況就存在,所以實際上中國書畫的作假從南北朝就開始了。這還不是剛才像王先生說的是出于模仿、學習、傳承的目的,就是為了盈利。不是說因為我們國內(nèi)有了拍賣公司、有了拍賣的市場后作假現(xiàn)象才出現(xiàn),而是從南北朝到現(xiàn)在,作假只不過是由以前比較隱蔽、不引人注目變成了像現(xiàn)在這樣進入了公眾視野。書畫收藏跟其它門類藝術品收藏不太一樣,書畫在各藝術門類當中有它的特殊性,這個特殊性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書畫是真正的藝術品。而家具、瓷器、玉器、紫砂按嚴格的分類來說是工藝美術品。因為造假自古以來就有,所以沒有必要執(zhí)拗于假藝術品跟藝術市場的關系。市場開放了十幾年各個門類都有作假情況存在,六幾年、七幾年假作品是以另外的形式來傳播、流通的?,F(xiàn)在信息流通很廣、媒體參與較多,所以給大家一種現(xiàn)在假貨很多的感覺。    

 


   王鳳海:這個問題我再補充一下,我剛才說有那個成份,但是也不否認作假。我曾經(jīng)在很多場合說過中國拍賣業(yè)或者是拍賣企業(yè)是靠著賣假畫、假拍、賣假的話,但從1992年北京國際拍賣會開始到現(xiàn)在十七年了走得很好,我仍然覺得作假畢竟是極個別的現(xiàn)象,而不是拍場的主流。    

 


    99藝術網(wǎng):由于藝術品市場的開放性,藝術品作假在市場上難以杜絕。那我們?nèi)绾斡行У厝ケ苊饽兀?/strong>


    
    楊丹霞:這個問題問得有點兒難回答。我們?nèi)绾味沤^它,這個“我們”指的是誰?是指拍賣行,還是指買家呢?還是指其他人?只要買賣存在,造假確實不可避免,但是不可避免并不意味著說沒有辦法。同樣對待一個問題,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的,因為不同的工作性質(zhì)和不同的需求。就拍賣行而言,國內(nèi)最早成立的拍賣行是1992、1993年,走到今天才十幾年,拍賣的從業(yè)人員有一些很好的專家,也有一些進入這個工作沒幾年的年輕人。他在征集作品或是跟藏家進行交流、選擇拍品的時候,在這種有限的時間和精力,包括他的學識、修養(yǎng)各個方面,究竟能有多少時間允許他去深入地研究和仔細地判斷,這都是一個疑問。另一方面,通過拍賣行來實現(xiàn)的買賣交易,如果一個假貨成交了,這個板子要打也先要打到買家的屁股上,而不是去打別人,為什么?書畫消費是所有藝術品交易中最高端的東西,要玩這個高端的消費也得是高端的人才行。一個完善的、有序的、健康的市場,不是要把某一項很繁重的責任很嚴酷的都要劃定給某一類人,劃定給拍賣行,劃定給某幾個專家,或者說劃定給某幾個買家,這個有失偏頗。但是我們把話說得這么狠主要為了提醒那些剛剛入行的有志于成為收藏家的人。作為收藏要去偽存真、去粗取精,所以不論拍賣行還是買家,如果大家都能夠朝著一個好的方向去努力,市場還是慢慢地在步入正規(guī)。

 


    
    王鳳海:我非常同意楊老師的觀點,藝術品本身是一種高端的消費品,用白話說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的。藝術品本身之所以現(xiàn)在人們議論這么多,跟它本身的特點是分不開的。藝術品本身的真?zhèn)螁栴},目前來說我們國家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也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機構。即便國家現(xiàn)在制定了一個標準、指定了一個機構,真?zhèn)舞b定也只是法律意義上的,而不見得是客觀事實。藝術品的鑒定主要是三個方面:第一就是傾向于楊老師這樣的專家,主要靠目鑒。據(jù)我所知自古至今沒有任何一個鑒定專家敢說自己目鑒百分之百正確,那么專家目鑒顯然很可能有不見得看得準的時候。第二是文獻佐證,但文獻佐證也不是完全百分之百靠譜。第三靠儀器,但科學儀器的辨?zhèn)稳匀徊荒芙鉀Q藝術品的真?zhèn)螁栴},它就是由藝術品本身的特點而定,這也正是收藏藝術品的興趣所在。但既然要進入這個領域,建議首先要學習相關的法律,《拍賣法》、《拍賣管理辦法》、《拍賣監(jiān)督管理辦法》等。第二,建議客觀地學一些藝術品方面的知識,多請教一些老的專家,多做一些研究。進入拍賣領域的競買人很多并不是收藏家,而收藏家應該是我們的主流?,F(xiàn)在很多人想投資藝術品,有的人還想做投機,恨不得上午買了,下午就賣出去,還能賺一筆錢。所以我總結兩個字叫做“浮躁”。

 


    由于這種浮躁的心理導致自己盲目地進入是錯誤的,預防浮躁首先心態(tài)一定要平和。實際上我們在制定《拍賣法》的時候是給了競買人救急手段的,在拍賣日舉辦七日前要發(fā)公告,這就給了競買人一個廣泛的信息披露的機會。同時還規(guī)定必須有兩天以上的展示,這就給了競買人一個近距離親自接觸這些拍品,或者請其他專家?guī)椭佑|拍品的機會。瑕疵不擔保只是拍賣公司有義務向競買人說清楚拍品的狀況或做一個免責聲明,既不保證這件拍品的真?zhèn)位蛘咚蔫Υ?。在這種情況下拍賣人就可以依法解除交易。如果競買人都知道這些法律程序,在買的時候可能會更慎重、更客觀。

 


    
    99藝術網(wǎng):國際慣例中規(guī)定拍賣行不對拍品的真?zhèn)螁栴}負責,這個會不會傷害到我們收藏者的利益?

 


    
    王鳳海:我們所說的利益,權利和義務都應該是對等的。拍賣在我們國家是三方當事人,跟國外也不完全一樣。在國外的拍賣企業(yè)里,既可以公開拍賣又可以買斷經(jīng)營。1996年我曾經(jīng)在英國的蘇富比、佳士得學習,他們可以買斷經(jīng)營,同時在場上拍不出價的拍品還可以洽談交易,紐約佳士得就有一個硬硬地翻譯過來叫私秘洽談室。假如拍品保留價是一百萬,舉到了九十萬再沒人買就要流拍,但是有兩個救急手段,一個是拍賣師可以出價,或跟出到九十萬的人談。而我們國家是不允許的,國家法律規(guī)定拍賣人不能在自己的拍賣會中自己買東西,同時拍賣人也不能去搞變賣交談交易。所以我們國家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像嘉德、瀚海、中貿(mào)、匡時、永樂等做得還是非常規(guī)范的。

 


    
    楊丹霞:我認為剛才王先生說的藏家、拍賣中介、買家都應該心態(tài)平和,這是一種理想狀態(tài),就目前來說這幾乎是近期之內(nèi)一個不可實現(xiàn)的理想。全球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從我們國內(nèi)拍賣市場上看不但感受不到任何危機的影子,只能感受兩個字就是“瘋狂”,我覺得這個瘋狂不是一年、兩年,三年五載能過去的。瘋狂背后的因素我覺得還是賺錢效應鬧的。所以在這種效應底下出現(xiàn)這種瘋狂也很正常,而且我覺得這種瘋狂還能延續(xù)一段時間。原來我在清華講課的時候就打了一個比方,跟很多總裁班的老總講藝術品投資一個最簡單的道理就是你踩著別人的腳印走,你永遠走不到別人前面去。實際上中國古代書畫,為什么剛才王老師說要以平和的心態(tài)?古人玩書畫、玩其它的銅器、玉器、要像今天這樣的風和日麗的好天氣,窗明幾凈的書齋里面,幾個三五知己湊在一起把自己的寶貝拿出來,凈手焚香、懷著感恩、恭敬的心,對待文化藝術。不是說現(xiàn)在恨不得春拍買了,秋拍再換一家,再去變現(xiàn),不是這樣的。所以整個現(xiàn)在不是說拍賣行業(yè)浮躁或者是說買家浮躁,整體我們現(xiàn)在的社會風氣就是這樣。為什么說平和也好,有序的發(fā)展也好,不是說要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一個緩慢的,慢慢漸進的一個過程。作為現(xiàn)在的買家要慢慢地去涵養(yǎng)自己在人文、在藝術、在各個方面的修養(yǎng),真正懂得傳統(tǒng)文化藝術的內(nèi)涵和當時古人的心境。你看到一件作品首先不是看到它的錢,而是要對它產(chǎn)生共鳴,再花錢去買它研究它,這樣是一個最佳的狀態(tài)。所以我們所期望的是一個美好的未來,我們寄希望于未來。

 

【相關新聞】

 

【視頻】解密拍假泛濫內(nèi)幕 “99匡時會客廳”第2期圓滿結束


        
    99藝術網(wǎng):心態(tài)平和,按照自己喜好、趣味去收藏,也是專家給我們收藏者的一個建議。剛才說到我們的藝術品鑒定問題,現(xiàn)在我們專家在鑒定中國書畫時主要依靠個人經(jīng)驗還是科學技術?

 


    
    楊丹霞:目前還是目鑒這一種途徑,曾經(jīng)也有某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員要搞一個課題,弄一個儀器來代替人的眼睛,但是目前為止弄了這么長時間,也有不止一撥人在弄,但是能夠運用到實踐當中或者取得大家認可的還沒有。所以中國書畫基本上還是依靠人的眼睛,就是我們所說的目鑒。實際上目鑒往往有的時候比機器要靈,因為假的作品是隨時隨地會有變化的。書畫的唯一性使其成為嚴格意義上的藝術品,唯一性就決定了這個畫家傾注在這件作品上的功底,這就需要從事鑒定、研究的人要對書畫家整個藝術經(jīng)歷、筆墨特點、款題特點、用印習慣,包括當時的紙張材料等等一切都要有比較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所以我們說目鑒有主觀性,任何鑒定家、專家如果說從來沒有看錯過,這樣的人不存在。大家都是在從不斷地吸取經(jīng)驗、教訓,不斷地總結當中慢慢成長的,如果有人說沒犯過錯誤,那肯定是偽專家。

 


        
    王鳳海:我同意楊老師的觀點,藝術品鑒定有三種辦法:專家目鑒、文獻佐證、儀器辨?zhèn)?。尤其在書畫鑒定上專家目鑒很大成份上是靠感覺,拿到手以后第一感覺真假就有了一個初步的判斷,這個儀器是做不到的。不光是我們國家,在世界各國專家都很值錢就是因為經(jīng)驗本身是不能替代的。

 


        
    99藝術網(wǎng):現(xiàn)在主要是依靠專家的目鑒,可能有的專家觀點會不同,如何處理專家莫衷一是的局面?


    
    楊丹霞:專家也不是莫衷一是,像八十年代初我剛工作的時候,那個時候古代書畫鑒定小組就是那些老爺子們六七個湊在一起,把全國各地博物館的書畫都要過一遍。那時我就負責開卷,對面坐著很多老專家組成的鑒定小組。我把作品一打開,這些老先生們都不用對眼色,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大家的意見是一致的。那么目鑒是怎么來的?主要有五個方面:

 


       第一,看作品材質(zhì),材質(zhì)是有年份的。比如王羲之、王獻之近代的紙,它的高度那是歷史有記載的大概是26公分上下;隋唐時期的紙27、28公分到30公分,材質(zhì)它是有時代性的。裝裱的時代,一個朝代跟一個朝代裝裱不一樣,裝裱還有地域差異,北京叫京裱,南方叫蘇裱。包括用料的顏色、裝裱的形式、糨糊的稀稠程度、糨糊里邊的成份都有不同。

 


       第二,看畫面本身,畫的山水也好,人物也好,歷史故事也好,它也是有年代的。從這些圖像當中反映出的時代性是可以供我們判斷的。書法也有避諱字,歷朝歷代皇帝直系親屬的名字都要被避諱,不能隨便使,這字也是有時代的。還有比如說畫一個什么畫的時候,說唐人詩意,說是一個元代的畫,那就不可能。因為元代的文人不畫唐人詩意,這個畫唐人詩意畫個圖,好比說杜甫寫一首詩,就這個詩的意思畫一個山水,那這個要到明代以后才出現(xiàn),就是這種題材,諸如此類這是第二類。

 


      第三,看一個畫家早、中、晚不同時期的風格變化,或者說整個這一個時代的變化,個人風格、時代風格,這是第三個依據(jù)。

 


       第四,作品所承載的作者其它的內(nèi)容,除了圖像或者是文字本身,比如款、印。根據(jù)藝術發(fā)展的歷程早年的款跟晚年的款是不一樣的,要把畫家的款題和印章使用的規(guī)律把握好。

 


        第五,考證作品流傳過程的真實性。    

 


        但除了目鑒之外,我們還要回去做案頭功課,將目鑒和考證相結合,基本上就能做出一個肯定或者是否定的結論。用文獻要相互結合,不可偏廢。

 

 

【相關新聞】

 

【視頻】解密拍假泛濫內(nèi)幕 “99匡時會客廳”第2期圓滿結束

    
    99藝術網(wǎng):現(xiàn)在國內(nèi)有沒有比較專業(yè)權威的鑒定機構能擔負起對藝術品鑒定的責任?


    
    楊丹霞:就是國家鑒定院。

 


   
     王鳳海:目前國家文物局有鑒定委員會,文化部有一個評估委員會,我們可以請他們鑒定,但這個并不是唯一的?,F(xiàn)在這是在老百姓心目中的一個東西,法律規(guī)定統(tǒng)計的鑒定機構是沒有的??傮w上說目前我們國家,對書畫也好,其它的藝術品也好,做鑒定沒有標準;第二確實沒有統(tǒng)一、權威的機構來做,都是憑著專家自己的造詣。

 


    
    楊丹霞:比如說高檢高法要是接了重大案件,好像就是找國家鑒定委員會。不是某一專家出具意見,而是找一批專家針對一類東西各自闡述自己的意見,意見基本上一致的,由國家鑒定委員會出具一個書面證明,蓋了公章給高檢或者是給高法,這樣的情況倒是有。

 


    
    王鳳海:但是這不是作為一個唯一的依據(jù),仍然是一個咨詢意見。我曾經(jīng)在96年到過英國,英國有一個叫做文化和國家文物局這樣的機構,有六個人成員。當時我還挺奇怪,我們國內(nèi)做都是單數(shù),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而它只要這六個人里邊做出一個結論,限定一個時間,比如說三個月或者是半年之內(nèi),如果國內(nèi)有出同等價錢留在國內(nèi),沒有的仍然可以出境。但是這個委員會也是非常重要的時候才用。我們國家據(jù)我知道目前這樣的也沒有。

 


    
    楊丹霞:國家鑒定委員會是不對私人開展鑒定的,基本上都是公對公的,包括故宮博物館也一樣。我們的一些學術委員會或者是鑒定委員會也都是針對在我們院里面將要收藏或者收購,或者接受捐獻某一類文物的時候,會啟動專家機制。

 


    
    王鳳海:所以有一些人到拍賣公司說這個作品經(jīng)過了某某專家鑒定、出具證書之類,我都告訴他們國家鑒定委員會是不允許對個人出具證書的。

 


   
     楊丹霞:我覺得好東西、真東西自己會說話,證書這個事現(xiàn)在確實比假貨還有泛濫的趨勢。實際上真東西開了證書,或者有一些名聲不太好的真專家、假專家們做的題跋,沒準兒還把這個東西給毀了。包括一些跟收藏有關系電視節(jié)目,還有就是證書的問題,基本上它的對象都是一些低端的人群。真正在收藏上有一定的見識見解,對收藏各個門類有相當?shù)闹R、有一定收藏經(jīng)驗的人來說,不會去看這些節(jié)目,更不會去什么證書,純屬花冤枉錢,當然這么說會得罪一些人了,但是我覺得這個對我們市場有序的發(fā)展是必要的。

 


    
    99藝術網(wǎng):現(xiàn)在市場上還有另一類作品,就是舊時仿作,如何看待舊時仿作在市場上的高價流通呢?


    
    楊丹霞:這個很正常,有這需要。


    
    王鳳海:很正常。


    
    楊丹霞:舊時的仿作,中國古代書畫有幾個方法可以讓一件東西變成兩件甚至更多,如摹、仿、造、改、填、拆、配等八種方法,就可以使一變二或者是一變?nèi)?,或者是N多。但是這些方法怎么樣來區(qū)別是造假還是學習,這主要就是一個主觀的問題。   

 


    王鳳海:這個題目本身就值得探討,所以如果歸到我們現(xiàn)在意義上造假的話,就應該分析有幾個:第一個是主觀故意;第二個客觀事實,同時要有一個損害其他人的合法權益,這才能力歸到作假。

 


    
    99藝術網(wǎng):我們的藝術品市場真的去偽存真這條道路上舉步維艱。


    
    楊丹霞:這個很正常,書畫的收藏玩的就是心跳。第一它是高端的消費;第二,這個樂趣就在這兒,假如說都買真的東西,不存在真?zhèn)蔚膯栴},因為你學習的樂趣、玩賞的,甚至是斗智斗勇、斗錢、斗知識,所有的樂趣都在這里頭。高端消費需要你不光是財力,財力是最基礎的一個入門,你還要有知識,不光要懂作品本身、懂書畫家本身,還得對專家有一定的了解。你找錯了人幫忙,基本上就跟入了邪教差不多。假貨的問題很復雜,有多少人在這個市場里邊活動,就有多少人的因素和責任,不是那么簡單。


    
    99藝術網(wǎng):最后兩位嘉賓每個人用三個詞,給我們初入行的收藏愛好者一點建議。


    
    王鳳海:心態(tài)平和,買自己喜歡的,多向別人請教。


        
    楊丹霞:首先要認真地學習和了解書畫史及書畫鑒定相關的知識,爭取做有眼的人,要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第二,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同時要廣交朋友,找到好的師長、好的參謀;第三,不要急于求成,要心態(tài)平和,無論是買東西,賣東西都存在這個問題。在這種不管是真實的還是表面的繁榮的狀態(tài)下,希望買家能夠冷靜下來,多多地學習,能夠讓自己的錢花對地方,無論是收藏,還是投資,都是物有所值。


    
    99藝術網(wǎng):謝謝我們的嘉賓給我們藏家的建議,也謝謝兩位嘉賓的精彩發(fā)言。

 

 

【相關新聞】

 

【視頻】解密拍假泛濫內(nèi)幕 “99匡時會客廳”第2期圓滿結束

 

 

 

 


【編輯:張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