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歷史 2000—2009年的中國新藝術” 系列學術演講與對話活動將從3月20日開始在北京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舉行。該系列學術活動共包括4個單元,共8場演講,分別從不同的主題切入藝術與其他人文學科的對話與討論。在第一單元演講活動中,展覽組委會邀請著名學者羅崗、趙毅衡作為本單元學術講座的主講嘉賓。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的羅崗教授,以“從‘新藝術史’到‘圖像霸權’”為主題,探討視覺文化在中國的研究狀況。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趙毅衡則從符號學的角度討論什么是藝術及當代藝術是否存在危機的問題。本次活動還邀請郭曉彥、殷雙喜作為主持評議,劉悅笛、趙松、高建平、陳岸瑛作為對話嘉賓。通過主講嘉賓演講、主持人評議、對話嘉賓與主講嘉賓的討論和現(xiàn)場觀眾參與的互動活動,試圖提供一個有眾多人士參與批評、討論與研究的公共平臺,通過文學、哲學等人文學科與藝術進行有趣的跨學科、跨領域的對話,為中國新藝術的批評與研究提供更多可能性。同時,也希望可以為人們提供一種認識歷史與現(xiàn)實的新角度。
第一單元:視覺文化演講與對話
時間說明(合計2小時)
1.演講1小時
2.點評15分鐘
3. 對話30分鐘
4. 與聽眾互動15分鐘
1. 主題:從“新藝術史”到“圖像霸權”——視覺文化研究在中國
主講嘉賓:羅 崗
主持、評議:郭曉彥
對話嘉賓:劉悅笛,趙松
時間:2010年3月20日10:30-12:30
羅崗,生于1967年9月。華東師范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20世紀中國文學。主要專著有《生命風景線》、《無聲的黃昏》、《面具背后》、《視覺文化讀本》等。
2. 主題:從符號學看什么是藝術?再看當代藝術有沒有危機?
主講嘉賓:趙毅衡
主持、評議:殷雙喜
對話嘉賓:高建平, 陳岸瑛
時間:2010年3月20日16:00-18:00
趙毅衡,1943年出生。早年畢業(yè)于南京大學英文系,后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師從卞之琳先生,獲文學理論碩士學位(1981)。80年代中期,獲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博士學位。1988年至2006年為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講席。現(xiàn)為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主要中文著作有:《新批評》(1984),《符號學導論》(1990),《苦惱的敘述者》(1991),《當說者被說的時候:比較敘述學導論》(1997),《必要的孤獨——形式文化學論集》(1998),《建立一種現(xiàn)代禪?。焊咝薪∨c中國實驗戲劇》(1998),《禮教下延之后:中國文化批判諸問題》(2001),《對岸的誘惑:中西文化交流史人物》(2002);《詩神遠游——中國如何改變了美國現(xiàn)代詩》(2003)。主要譯作:《美國現(xiàn)代詩選》、《化身博士》。
第二單元:當代藝術史講堂
時間說明(合計2小時)
1.演講1小時
2.點評15分鐘
3.對話30分鐘
4.與聽眾互動15分鐘
3.主題:我們需要一個當代藝術圖書館嗎?——圖書、知識與藝術
主講嘉賓:黃專
主持、評議:楊衛(wèi)
對話嘉賓:朱青生,張小濤
時間:2010年3月26日14:00-16:00
4. 主題:地域性與全球化的混搭景觀——進入21世紀的港臺當代藝術之文化生態(tài)與美學空間
主講嘉賓:高千惠
主持、評議:朱朱
對話嘉賓:陳 明, 王春辰
時間:2010年3月27日10:30-12:30
第三單元:中青年批評家對話
時間說明(合計2小時)
1.主講嘉賓各演講30分鐘
2.點評15分鐘
3.對話30分鐘
4.與聽眾互動15分鐘
1. 主題:當代藝術史的寫作與觀念
主講嘉賓:鄒躍進 VS何桂彥
主持、評議:朱青生
時間: 2010年4月10日10:30-12:30
6.主題:當代藝術的語言學轉向與形式主義反思
主講嘉賓:沈語冰VS鮑 棟
主持、評議:王南溟
時間:2010年4月10日下午15:30-17:30
第四單元:青年批評家與藝術家對話
時間說明(合計2小時)
1.主講嘉賓各演講30分鐘
2.點評15分鐘
3.對話30分鐘
4.與聽眾互動15分鐘
7.主題:圖像時代的當代藝術與社會視野
主講嘉賓:劉禮賓,盧緩
主持、評議:魯明軍
對話嘉賓:梁 碩,金江波
時間:2010年4月16日10:30-12:30
8.主題:當代藝術的物質性話語與修辭轉向
主講嘉賓:段 君,盛 葳
主持、評議:杜曦云
對話嘉賓:宋鬼聿, 卓 凡
時間:2010年4月16日14:00-16:00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