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香名作《維納斯和丘比特、狗及鵪鶉》,雖然畫中的維納斯引人注目,然而在此次展覽上卻歸于“風景類”,原因就是此畫遠景充滿著意大利的生活氣息。
有著“文藝復興藝術(shù)寶庫”之稱的意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終于在上海博物館揭開面紗——昨天下午,上海博物館2010年的首個大展 “意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15世紀——20世紀” 開幕,來自意大利最重要的博物館烏菲齊的82幅畫作圍繞著風景、靜物、人物肖像三種畫作類型展開。開篇的風景畫作中的頭兩幅就是大名鼎鼎的提香的作品《維納斯和丘比特、狗及鵪鶉》以及此次展覽中尺幅最大的畫作波提切利的《三博士來朝》。
提香筆下寧靜的鄉(xiāng)間景致生氣勃勃地展現(xiàn)于光彩艷麗的維納斯后面,靜物類則有丁托列托的《萊達與天鵝》……昨天在上博開幕的意大利烏菲齊博物館珍藏展和以往烏菲齊博物館到國外的巡展不同,此次中國巡展并沒有設定特定的主題,而是意圖向觀眾鋪開一幅意大利歷史人文的全景式圖景。
這些詩描繪著意大利
據(jù)烏菲齊博物館館長、此次展覽策展人安東尼奧介紹,此次展覽的目的是為了“讓中國人民了解到我們的藝術(shù)語言和習俗,而這些畫作就像是畫出來的詩,描繪著意大利”。
以提香的作品《維納斯和丘比特、狗及鵪鶉》為例,雖然它的前景中的維納斯引人注目,然而被歸于“風景類”的這幅畫作的遠景充滿著生活氣息;而波提切利的《三博士來朝》則是其少見的群像式作品,畫作中人物的穿著也代表、定義了當時貴族的品位。“在風景畫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意大利的自然風光,還有當時的建筑。” 安東尼奧說,如在烏菲齊博物館旁邊矗立著的辛德列宮和佛羅倫薩著名的老橋,都可以在這些畫作中尋找到它們當時的身影。而城市的建造和景觀,特別是在17世紀從廢墟上重建的羅馬城市以及意大利人生活中,古羅馬生活的痕跡的展現(xiàn),也是此次風景畫類別的重要看點。
而在靜物畫中,這些凝固的水果、花卉和器具,皆從十五六世紀開始一直延續(xù)至今。時間跨度達到500年的人物肖像畫作中,你可以看到人物的表情和神態(tài)從第一幅創(chuàng)作于15世紀的畫作中的稍顯呆板到1960年畫家巴拉自畫像的寫意。在這些凝固的油彩下,是流轉(zhuǎn)的時光。
名作之外看點眾多
烏菲齊的《春》和《維納斯的誕生》怎么沒有來?面對這個問題,一直禮貌有加的安東尼奧顯示出了特別的激動,他甚至站起身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曾經(jīng)日本政府想邀請《春》、《維納斯的誕生》和達·芬奇的作品去展出,我沒有同意。因為看不到這些畫作會讓各國千里迢迢來到烏菲齊的游客十分失望。但是我想說,只關(guān)注這兩幅畫是很不正確的行為。我們這次帶來的所有畫作,同樣非常重要。我們常常只提波提切利的維納斯,而實際上提香等也畫過。我希望在這次展覽過后,中國人對意大利藝術(shù)家的認識不只是波提切利、提香這些名字。”
事實上,此次除了三幅名家之作外,仍然看點眾多。以風景畫為例,四幅一套的硬石板畫就十分特別。這些雕刻和繪制在特殊的石板上的裝飾畫作,尺幅雖小,但頗為別致,并且用不同的花卉寓意著春、夏、秋、冬四季。而你如果仔細觀察,在畫作之外,此次所有畫作的畫框也都是各有風格,原汁原味,據(jù)介紹,這些畫框都是畫作原裝的畫框,或精美繁復或低調(diào)收斂,仔細觀察也能看出各時代的意大利人不同的審美和搭配標準。
另一方面,作為收藏自畫像最古老、最豐富的美術(shù)館,誕生于1581年的烏菲齊在100年后的1681年就擁有了自畫像的專門收藏室。此后,從美第奇家族到如今的意大利政府都十分重視自畫像的收集。其中,烏菲齊收藏的自畫像有三分之一懸掛于瓦薩里走廊內(nèi),從老橋到波波里出門的一段陳列的都是畫家的自畫像。而現(xiàn)在,在上博,你也可以和畫家們“面對面”。
另外,你或許會對這些畫作四五千年仍然保持如此鮮艷自然的色調(diào)感到意外。賓次的《花瓶》的那些花朵如此栩栩如生,而它們其實已經(jīng)300多歲高齡了。而且,除了布面油畫有一層不妨礙觀賞的恒濕玻璃保護層外,其他的版畫都直面觀眾。對此,安東尼奧透露,在烏菲齊美術(shù)館中,有一所佛羅倫薩修復學校,而意大利也有著很好的保護文物的傳統(tǒng),“我們原則是在修復之前先要保護好這些畫作,保持畫作在其最初的形態(tài)而非改變它的形態(tài)。”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