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從中美關系看李道柳《只賣給奧巴馬》

來源:搜狐文化 劉上譽 2010-03-05

  近來,美國奧巴馬動作頻頻,令國人不悅。忽然想起2009年11月初冬奧巴馬訪華時,我曾被邀出席了門庭冷落的一個當代藝術展——李道柳的《只賣給奧巴馬》。雖然是初冬,但從會展離開時,天氣特別的寒冷,不慎喝了幾口冷風,得了傷寒,臥床數(shù)周才緩過來。

 

  奧巴馬訪問北京,國人對中美關系樂觀的聲音占了上風。理由:一、崛起的中國已然讓美國人青睞;二、深處全球金融危機的美國正需要中國力挺,繼續(xù)增持其國債;三、國際事務也少不了中國的合作,如朝核、伊核;四、美國人主動提出“兩國集團”的概念等等,正在拉邦結盟呢!這些個理由,讓不少國人對其抱有熱切期望,且有些沾沾自喜。

 

  李道柳當時在天津美術學院做他的《打口》作品展出,聞奧巴馬訪問北京,對政治、經濟、文化等高度敏感的他,立即返回北京,基于《打口》作品,進而在798打出了《只賣給奧巴馬》的深化《打口》主題的作品。由王春辰策展,高明潞學術主持。這個展出前期,沒有主動邀請媒體參與報道,僅在北京798的道口上豎起了巨幅《只賣給奧巴馬》的海報,意在以靜觀的方式,觀察藝術動態(tài)要素的演變,即中美關系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領域的發(fā)展變化。

 

  《打口》作品探討了當代發(fā)生的一種文化現(xiàn)象,源于音像制品的打口碟,是中國改革開放后從西方國家(特指美國)向中國傾銷的文化垃圾。為了向中國傾銷音像制品,傾銷國事先以各種具有掩飾性的次品、處理品、廢棄品等為由,在音像制品上“打口”,然后堂而皇之的以廢棄塑料的名義進入中國境內、進入音像制品市場。李道柳在大學時,常見來學生寢室兜售打口碟的,便不自覺地買來聽,一聽便是十幾年。因工作關系,他偶然察覺到“打口”碟背后文化傾銷的真相,是當下正在中國發(fā)生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他把十幾年來收集的打口碟抽出幾十張,其中有西方主流或非主流的,通過掃描、放大光盤封面的方法,再轉化到具有中國傳統(tǒng)視覺形式的宣紙上,有卷軸、手卷、冊頁及線裝書等,他以觀念、行為、波普綜合藝術形式揭露了當下西方國家正對中國進行大肆文化傾銷的真相。

 

  李道柳痛心地說,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展,打口碟“打口”的處理方法會翻新或隱形,但曾經伴隨著青春聽了十幾年的他,被打在心靈深處的“打口”痕跡永遠抹不去。靜觀當今世界,西方文化繼續(xù)強勢侵入,打口碟現(xiàn)象非但沒有消失,反而以其更隱蔽或更堂皇的虛偽面目大肆侵入。侵入之廣,遠超文化領域,包括文化背后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意識形態(tài)等等領域?;诖耍讷@悉奧巴馬將訪問北京的前夕,李道柳便深化了《打口》主題作品,迅速推出《只賣給奧巴馬》的作品。

  《只賣給奧巴馬》作品是對當下中美關系中,文化背后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意識形態(tài)等領域,正在發(fā)生的現(xiàn)象進行靜觀式地深刻反思。作品以奧巴馬訪問北京為契機,以中美關系中的盲目樂觀情緒為創(chuàng)作動機,以揭露美國在華進行文化傾銷的本質事實為創(chuàng)作目的,以對中美關系的反思、中國應如何反制等的探索性思考為作品的靈魂,以《打口》作品靜態(tài)展出形式為基礎,結合關注場外作品要素的動態(tài)變化,作品要素擴展至展出現(xiàn)場以外所關注的正在發(fā)生的人和事。作品動態(tài)要素中,時間從展出點開始向后無限延伸,作品內容擴展至西方推行的價值觀。其作品的現(xiàn)實意義在于喚起民眾對中美關系問題的廣泛關注,對于藝術家而言,這比探索到問題的答案更重要。

 

  回顧中國近現(xiàn)代史,英國人曾把“鴉片”走私傾銷到了中國。睜眼看世界的林則徐,看清了鴉片對國民的荼毒,也看清了列強的本性,他首先對列強說“不”!“虎門銷煙”拉開了“鴉片戰(zhàn)爭”的序幕。

 

  “五四運動”北大師生首先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口號,其中“反帝”是針對列強的不平等條約說“不”。“五四運動”有其復雜性,因為“辛亥革命”不久,資產階級革命尚在繼續(xù),因此其除了“反帝”還需要“反封建”。又因資產階級革命源于西方,在其“反帝”的同時又需要向西方學習“民主”與“科學”。在這場代表資產階級進行的新文化革命的同時,代表無產階級的革命力量也在其中,并進行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無論代表的是資產階級還是無產階級,在這場新文化運動中,其革命行為是自覺的,對外加“條約”與“民主、科學”及“馬克思主義”等的取舍是明確的。

 

李道柳 《打口》之三

 

  “五四運動”也是“左”的思想文化革命的開端,因此“右”的以梁啟超、梁漱溟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保守文化的式微是難免的。新文化運動有其歷史的進步意義,但“打倒孔家店”等,在今天看來,不難發(fā)現(xiàn)其過“左”。魯迅的“拿來主義”可算是在取舍上比較務實的一種態(tài)度,但具體到“行”上,他的寫作基本是偏“左”的,他也是“左翼作家聯(lián)盟”的領導人。

 

  “文化大革”是領袖錯判形勢“矯枉過正”了,對外來文化除了動不動貼上“美帝國主義”、“蘇修”等的封條外,激進的紅衛(wèi)兵小將居然在黨內揪出了“最大的走資派”,進而在黨內“摧毀資產階級司令部”,并喊出了“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人民日報》1967年1月1日社論)”的口號,矯枉“過正”,以偏糾偏,卻偏離了人民“當家”的主旨,成了“歷史”的浩劫。

  “六 四”提出了反“官倒”、“腐敗”的口號。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市場經濟的參與者要求建立自由、公平的市場競爭機制,反對特權凌駕于自由、公平的競爭市場,但這代表“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要求,在天安門廣場游行、靜坐過程中,組織者漸變成了焦點直指一黨制,覬覦國家政權。以致于黨中央簽發(fā)戒嚴令,未撤離的與戒嚴部隊產生沖突,最終被鎮(zhèn)壓,定性為“反革命暴亂”。

 

  這也是改革開放之初“右”的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挑戰(zhàn)“左”的“社會主義”的必然結果,東西德統(tǒng)一與后來蘇聯(lián)解體都證明了這一結論。對“六 四”中,在西方“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潮危及社會主義政權時,中國共產黨堅定地說“不”!在有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中,代表自然成長中的資產階級還很弱小,縱使一黨制滋生的特權官僚腐敗現(xiàn)象不可避免,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還是政治正確的前提。

 

  “六 四”以來,西方加速了對華和平演變的進程,從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及文化意識形態(tài)等來看,莫不如是。黨雖然制定了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針政策,但由于其經典作家馬克思未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及市場經濟理論作出闡述,且社會主義在東歐、蘇聯(lián)的失敗,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的權威性早已不復存在。物極必反,“左極必右”,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轉入低潮。因此,中國社會在意識形態(tài)上出現(xiàn)了“真空”甚至局部的混亂,西方意識形態(tài)正在乘虛而入。中國是思想文化的大國,道、儒、釋的精神遺產博大精深。但因為過去在“左”的理論指導下,發(fā)動了多次偏“左”的運動,都已經將其反復“摧毀”了,現(xiàn)在不偏“左”,就算是“右”了。

 

  馬恩列斯主義是進口的,是無產階級代表自覺引進的。但在當下,外國人自己都已經不用了。中國無產階級領袖曾據(jù)此建立了政黨,并將其與革命實踐相結合奪取了政權,是革命成功的歷史事實。但在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上,馬恩列斯主義在世界范圍基本是失敗的。在中國也不算成功,長期在“左”的教條指引下,執(zhí)行了“左”的路線。改革開放后的中國,在經濟建設上走的是理論妥協(xié)的路子,總算邁開了步子。但在思想歷程上,直到今天也還不能自圓其說,“馬恩列斯”也早已不連提了。目前,用馬克思主義指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及應對西方的和平演變,均顯得疲憊且無力。雖然為了政治圓說而堅持著,其形式如同堅持兩個“凡是”,談不上與時俱進。目前僅以科技軍事、經濟發(fā)展自慰崛起之中華。

 

  “構建和諧社會”理論有中國古人的智慧,但理論沒有深化,沒有建立系統(tǒng)的科學理論體系,所以對究竟以什么樣的思想意識及行為面對西方世界?面對美國?在實際操作中,上下都有模糊不明確的因素。

  綜上所述,當下中國人面臨的不是經濟發(fā)展危機,而是文化背后的意識形態(tài)危機,藝術家李道柳對中美關系思索后,打出《只賣給奧巴馬》的吶喊聲,在奧巴馬訪問北京的冬季,聲音是多么的蒼涼,內心是多么的孤獨,身影是多么的孤單……

 

  在中美關系中,對形勢誤讀誤判而出現(xiàn)的盲目樂觀,屢見不鮮。美國炸毀中國駐南聯(lián)盟大使館,其實就是扇中國人的耳光!美國偵察機撞落中國戰(zhàn)斗機就是“紙老虎”碰掉“真老虎”!讓中國增持美國國債,壓迫人民幣升值等,就是讓十三億中國人不僅為美國金融危機埋單,還指望中國人養(yǎng)肥美國人!美國賣給臺灣武器,其實是離間兩岸關系,刺激臺海軍備競爭,牽制中國大陸的崛起,也讓臺灣納稅人長期給美國人繳納昂貴的保護費!奧巴馬會見達賴,就是向中國人挑明,美國政府在公開支持藏 獨!等等等等。

 

  面對中美關系中的種種跡象,李道柳在《只賣給奧巴馬》作品中,表現(xiàn)出了藝術家的深遠憂慮與冷靜反思。孟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美國人呢?“己所不欲濫加于人”。比較優(yōu)勢理論在國際貿易中被廣泛應用,但在文化制品上卻顯跛足。隨著文化傾銷的發(fā)生,文化歧視、意識形態(tài)占領等也同時發(fā)生著!面對中美關系,沾沾自喜的確過早了些。

 

  中國人思想精神的根在哪里?《只賣給奧巴馬》是文化上的反傾銷,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這是藝術家李道柳反制奧巴馬的表達……

 

  《只賣給奧巴馬》作品中的動態(tài)要素在繼續(xù)發(fā)展變化著,這里攸關你我他,作為觀念、行為、波普綜合的當代藝術作品,此作立意高遠、關注國家、民族在當代國際關系中的博弈,是近年來頗具前瞻性的、思想內涵深刻的藝術作品。前期因其以靜觀方式作展示,影響顯微,但作品隨要素的逐一展開而將被越來越多的人想起……

 

  筆者受邀觀摩《只賣給奧巴馬》首展時,與策展人王春辰博士進行了初步交流。本人主要研究中西傳統(tǒng)繪畫藝術,但一直關注當代藝術。建議藝術家李道柳先生:在采用觀念、行為、波普三種綜合表現(xiàn)手法進行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時,期盼在視覺圖式上有更好的創(chuàng)新表現(xiàn)。歡迎持不同立場、觀點的讀者拍磚!

 


【編輯:張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