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加拿大著名攝影家愛德華·伯汀斯基攝影作品展《中國》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 2010-02-20

 

         巨幅照片記錄以“進步”之名被破壞的風景

 

         Luigi( Bocconi 大學獲獎建筑世界建筑節(jié)宣布獲獎作品位于米蘭的 Luigi0 Bocconi 大學新建筑在第一屆世界建筑節(jié)上被提名為年度建筑獎, 這座建筑由Grafton事務所設計。最佳房產開發(fā)項目是Mountain0 Dwellings, 由丹麥建筑事務 所 BIG-Bjarke0 Ingels0 Group 設計,位于哥本哈根。評委認為這項建筑具有“極佳的戶外私人空間”。Sou0Fujimoto 建筑事務所獲得最佳房屋獎。

 

  美術館作為愛德華·伯汀斯基首次在中國舉辦的展覽,此次《中國》展覽中展出的作品涉及三峽大壩、煤礦、煉鋼 廠、造船廠、回收站和壯觀的制造車間等這些令人印象深刻的廠區(qū)。在這些照片中,我們看到:超大型的現代化生產車間內,許許多多穿戴一模一樣的工人在埋頭工作;大型的標準化建制的廠區(qū)內,穿著工作服的工人整齊分組列于道路兩側接受訓導; 鏡頭俯視下的烙滿工業(yè)化印記的造船廠; 類似航拍效果的星羅密布的城市……幾乎在每一幅照片中,伯汀斯基都用俯拍的視角,用遠景、全景呈現“大型”的效果。人在巨幅的照片中被忽略得面目不清,而類似車間、廠區(qū)這些巨型的工業(yè)化的痕跡則被冰冷而真實地再現。

 

  “世界正承受著我們成功背后的痛苦”

 

  作為一名風景攝影師,伯汀斯基的鏡頭對準的不是樹木、河 流、美景,而是工業(yè)以及工業(yè)帶給環(huán)境的改變。 他的照片具有令人震驚的記錄的特征。“工業(yè)改變的 自然 風景是 我 工 作 的 一 個 恒 久 主題。 ” 愛德華·伯汀斯基說。為了用鏡頭語言思考人類帶給環(huán)境的改變, 他尋找細節(jié)豐富、規(guī)模宏大、意義深長的主題場景拍攝,像廢品回收場、煤場、礦場、煉油廠等與日常生活較少接觸,實際卻息息相關的地方。“我們總被欲望驅使,希望過有錢滋潤的生活,然而總有一天,我們將自覺或不自覺地認識到,世界正承受著我們成功背后的痛苦。一方面我們因為消費而依賴于自然資源的消耗,另一方面我們希望生活的地球健康發(fā)展。 這些圖像正是我們時代矛盾的映照。 ”

 

  從中國新興出口加工業(yè)的工人到三峽大壩項目的建筑,從煤礦到城市夜總會,伯汀斯基把鏡頭對準中國飛速的工業(yè)化進程中被忽略的影像,記錄了中國這個領土廣闊、人口超載的國家因謀求發(fā)展而付出的巨大代價,也透露著對于正在急切地步入“世界工廠”的中國的憂慮。但是,這種憂慮絕不僅僅是對中國的憂慮,更是一個日益全球化的世界面對一個共同的迫在眉睫的危機的憂慮。攝影過程被跟拍成紀錄片獲大獎觀眾常常把伯汀斯基的作品視作環(huán)保運動的一部分,但是伯汀斯基卻說這并非他的初衷。對于在作品中主要表現工業(yè)風景, 伯汀斯基說他的目的既不是贊揚工業(yè),也不是譴責。“我想通過畫面說:‘看,我正在以一種允許人們去觀看并詮釋的方式展示它。 ’”伯汀斯基說。但是,無論如何,伯汀斯基那些透露著冷意的“現代化”場景的照片卻為人們理解“發(fā)展”的含義提供了新的維度。 他那些沉默著的影像使你能夠看到那些應該為之負責卻永遠看不見的地方。“我們這個時代的新風景是我們改變的風景,是我們以進步的名義所破壞的風景。 ”他說。

 

  紀錄片《人造風景》則跟蹤拍攝了伯汀斯基拍攝這些照片的過程。這部在2006 年多倫多國際電影節(jié)上獲得紀錄片大獎的影片由詹妮弗·貝齊沃爾(JenniferPBaichwal)拍攝,她跟隨以拍攝工業(yè)風景著名的攝影師伯汀斯基深入到中國福建的工廠區(qū)和回收工業(yè)垃圾的鄉(xiāng)村工場、四川境內的三峽大壩、天津的煤礦基地、上海的新富人家和窮困弄堂以及船廠等地,全程記錄伯汀斯基的中國旅程。

 

【編輯:小紅】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