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想過用油畫來裝飾一下你的房間呢?如果要說到越花錢越多,藝術品肯定是一個值得“花錢”的地方,這可是一項會增值的消費。藝術品的種類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大家最為熟悉的繪畫作品,特別是其中的油畫。其實藝術品消費的道理都差不多,但記者這次采訪到了一位玩油畫的頂級高手,他的許多觀點對我們來說也是啟迪頗多。
這是上海浦東金橋碧云國際社區(qū)的紅楓路,如果你有機會到這條街上走一走,可以發(fā)現(xiàn)它實在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地方,街道兩旁綠樹成蔭,一幢幢別致的樓房鑲嵌在其中,給人以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在這條大街上有一家叫“我們畫廊”的藝術機構,這是家規(guī)模頗大的精品畫廊,平凡是這家畫廊的藝術總監(jiān),他可是一位油畫領域的“老法師”。
買畫花錢不虧本
說起平凡在油畫上花錢的經(jīng)歷,肯定會讓很多人感到羨慕。他在10年前買的畫現(xiàn)在差不多都漲了十幾、二十幾倍,比較典型像10年前買的常青的畫只在1萬多元,而在前兩年他是以三十多萬元賣出的。還有一些普通畫家的作品,以前的價位不過在二、三千元,但現(xiàn)在也漲到了七、八千元。這樣的花錢方式不僅讓他欣賞到了許多油畫藝術品,而且也真正體驗到了收藏增值的樂趣,他究竟有些什么訣竅呢?
在記者采訪他時,平凡用一句話道出了其中的緣由:“油畫有一個特點,它不像其他商品在使用之后就會產(chǎn)生折舊,一般來說即使在市場比較低迷的情況下,一幅好的油畫仍然不會產(chǎn)生大的“掉價”。從目前來看,中國的許多家庭還沒有用畫作來進行裝飾的理念,所以其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換句話說,只要你不是以投機炒作的心態(tài)去介入這個市場,買畫就是一項不會虧本的消費。”
欣賞中實現(xiàn)消費
當然,買畫雖然能夠給我們帶來增值,但我們絕不能簡單地把這視作投資,它本質上應該是一種花錢消費行為。“你完全沒有必要把買畫看作是純粹的投資行為,其實它更多時候是一種消費,一種為追求精神滿足而進行的消費,這樣心態(tài)會平很多。簡單概括來說,就是最好能在欣賞中消費,在消費中收藏,在收藏中投資。”平凡這樣對記者說。其實,平凡的這個觀點也正符合了我們所提倡的越花越有錢的初衷。
買畫,就是要在欣賞中享受增值樂趣,這也是記者一直堅持的觀點。打個簡單的比方,你可能因為喜歡而購買了10幅油畫,若干年后其中的一二幅作品終于受到了市場的關注,價格也出現(xiàn)了較大幅度的上漲,你也獲得了收益,這就是欣賞消費與收藏投資最好的結合。反過來,如果僅僅把藝術品當作籌碼來進行投資,可能到頭來還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既沒有賺到錢,也沒有賺到好心情。
有一位香港資深收藏家這樣認為,進入藝術品收藏市場,買家首先要抱著一種對藝術的虔誠態(tài)度,你是真的熱愛藝術,而不僅僅是跟風和盲目投機。因為藝術品是不適合短期投資的,需要收藏來等待其價值升高。以海派名家陸儼少的作品為例,改革開放后,國家對陸儼少的作品收購價為15元一平方尺,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漲至100元一平方尺,以后又升至1000元一平方尺。到1990年陸儼少山水畫每平方尺高達1500美元,那時確實嚇退了不少人,可是到2000年,陸儼少的作品在海內(nèi)外市場上大幅攀升,精品價格從每平方尺3萬元躍上5萬元乃至10萬元,再一次驗證了投資藝術品“長線是金、短線是銅”的至理名言。所以,買畫其實也是一項長線的消費。
從低價原創(chuàng)入手
那么,消費者如果打算花錢買畫,他究竟該如何選擇呢?對此,平凡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他認為,中國藝術品市場決定了對普通消費者而言,只能走一條循序漸進,從低端入手的路,因為這條路風險相對小一點。他說:“我一直建議初入門者先應該先選擇那些萬元以下的作品,養(yǎng)眼養(yǎng)性養(yǎng)見識,而后再逐步升級。”
他進一步認為,低價原創(chuàng)市場里有很多較優(yōu)秀的藝術家,他們有才氣,有精神、有創(chuàng)意,也有足夠的技藝,他們?nèi)钡闹皇敲麣?。對消費者而言,務虛名則是最容易犯的錯誤!真正的名氣是建立在銷售市場上的,而不是建立在美術界內(nèi)部評比,或建立在院長、教授的頭銜職稱上的。歸根到底就是一點,花錢買畫一定要物有所值,這樣才能真正做到不虧本,錢也會越花越多。
他說:“有些粗淺的道理大家是可以明白的,第一,藝術品走進中國家庭是社會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中國有兩億多城鎮(zhèn)家庭,如果每年有百分之一、二的家庭購買一幅畫,就鬩允拐?個藝術品市場熱得發(fā)燙,而最大的得益者就是低價原創(chuàng)作品;第二,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藝術品始終存在著水漲船高的增值效應,那些十年前賣一、二萬元的作品,現(xiàn)在大多在三、五十萬元以上了;那些賣三、五千元的畫,現(xiàn)在很多也在十萬元以上了,這些都是事實;第三,在商品市場中,中低端的需求總是大于高端需求的,所以價格低的東西總容易出手變現(xiàn),而且風險小很多。”
從這一點來說,他也提出消費者可以多關注一些此前被市場“冷落”的作品。的確,在此前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藝術品大潮中,不少當代藝術品的價格被捧上了天,但與此同時有不少頗有造詣的畫家卻沒有受到市場的關注,但他們中的許多都有著良好的背景,比如油畫院等等。由此,這些畫家在將來極有可能會產(chǎn)生“翻身”行情,他們是值得消費者花錢的對象。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