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09年8月15號至9月12號,
地點: 中國,北京798藝術區(qū)及分會場
主辦方:北京798藝術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
藝術總監(jiān):朱其
國際策劃總監(jiān):Marc Hungerbühler
第一屆北京798雙年展旨在重新奪回798作為藝術中心的地位。
持續(xù)的金融危機的漣漪已經(jīng)影波及了整個藝術世界,藝術家和畫廊正在尋找新的地盤。 2009年8月到9月的北京798雙年展將向全世界自信的宣稱它作為國際藝術之都的地位。
伴隨著2009年8月15日的開幕酒會,雙年展將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和批評家?guī)У街袊氖锥?。國際藝術家占有藝術家總數(shù)的2/3,展覽的重點放在攝影、影像、裝置、行為藝術、聲音藝術、多媒體藝術和特定地點的公共藝術,還有其他新的藝術形式。 798的《藝術地圖》雜志將是主要的組織者,其主編著名的藝術批評家朱其將擔任這次雙年展的藝術總監(jiān)。
雙年展以“流動的社群”命名,并且將帶著國內(nèi)外70多個藝術家一起探討相關于“內(nèi)部”和“外部”這種抽象的地理和新的觀念。藝術總監(jiān)朱其認為:“從外部看,它是一個流動的人群巡游的空間概念,每一個人去往他們感興趣或認為能帶來希望發(fā)生奇跡的地點。從內(nèi)部看,它意味著人們圍繞著相近的理念和社會理想聚成一個社群,他們并不一定居住在同一個集中的空間,但構成一個對人類相處懷有新希望的精神社群?;ヂ?lián)網(wǎng)和自由的藝術社區(qū)提供了這一可能性。”
金融危機表現(xiàn)出一種資本流動性的障礙,這是由于壟斷資本的集中。中國經(jīng)濟和社會近十年的進步證明了給每一個懷有生活理想的人群以充分流動的可能性,社群的潛力將是無窮的。盡管在中國社群活力的可能性從打開市場開始的,798藝術區(qū)也是在市場的規(guī)則下,帶來藝術人群以及國際社群的涌入,并使他產(chǎn)生社群交流和觀念相互滲透的活力。
坐落于北京北部的798藝術區(qū)前身是東德設計的軍工廠。上世紀90年代,這個工廠被遺棄并對藝術家和畫廊開放。十幾年前這些巨大的工業(yè)廠房被藝術家和畫廊占據(jù),僅僅幾年的時間這個區(qū)域由先鋒藝術家們駐扎的一個破舊的基地,變成今天著名畫廊不斷增加并被時髦咖啡館包圍同時吸引國際觀光者目光的著名藝術區(qū)。
作為藝術區(qū)的第一個獨立雙年展,北京798雙年展旨在對席卷而來的商業(yè)主義提出一個對立的觀點,并且收回 798作為一個孕育國際著名藝術家們活動的藝術中心的地位。
“北京798雙年展主要是關于一個重新定義,它重新定義北京作為一個國家的藝術中心并且證明城市的這個地方可以作為一個跨文化運動的發(fā)射基地。” 策劃總監(jiān)也是紐約藝術家聯(lián)盟的創(chuàng)始人馬克·漢格布勒如是說。
全球化的進步需要一個政治、資本和文化意識形態(tài)的組織中心,但在組織的權力核心之外,社群的流動和對話也是同等重要的,因為中心權力總是可能陷入文化形態(tài)和觀念的僵化,而社群的流動性會創(chuàng)造新的精神生態(tài)和推動力。人類社會在過去二十年對政治、社會和資本的中心結(jié)構持一種改良主義,個人主義和自由主義之后,沒有提出一種關于人類精神變化可能性的新的價值觀,以藝術史傳統(tǒng)、區(qū)域文化和民族主義為基礎形態(tài)的當代藝術缺乏精神活力和想象力,當代藝術成為一種表達自我訴求和藝術教養(yǎng)的私人文化,以及實現(xiàn)市場價值的產(chǎn)品。
798雙年展試圖傳遞來自各地的藝術家、批評家、策展人、畫廊業(yè)主和民營美術館投資人的呼聲:精神的活力與民間社群的重要性,當代藝術不應該只是成為藝術的形式、私人性和市場游戲的一部分,而是要反映來自各個人群為社會生存和尋求自我改變而做出的精神掙扎和創(chuàng)造力,而這種活力來自世界各地跨越各種界限流動的社群。
北京798雙年展將促進全球政治和文化語境下的批評思潮和藝術對話,但不參與任何具體政治制度好與壞的辯論。2009年是一個敏感的時間,對中國也是敏感時期,但在這時舉辦雙年展卻又是審查地方和全球藝術的一個絕佳的機會。
雙年展結(jié)構
開幕式
在雙年展開幕式上,主辦方798藝術區(qū)建設管理辦公室將邀請贊助機構和個人,嘉賓,參展的策展人、藝術家,中外媒體記者參與。
主展場
雙年展的主展場在798藝術中心(706大廠房),以及其他合作空間圣之藝術中心、梯級藝術中心、林大美術館、仁藝術中心(暫定),展覽分國際部分和中國部分。將展示繪畫、攝影、雕塑、Video、裝置等各種媒介的藝術。
分展場
雙年展將與其他藝術區(qū)的獨立藝術空間合作,設立一些年輕策展人的策劃的獨立展覽。
研討會
雙年展期間將舉辦一些學術研討會和對公眾開放的藝術論壇,研討會和論壇將邀請國際學者、策展人、藝術家、藝術機構負責人以及中國的代表參與討論當代藝術和社會變動的話題。所有論壇對市民和公眾開放。
閉幕式暨2009北京798藝術節(jié)開幕式
雙年展的閉幕式也將是緊接著2009北京798藝術節(jié)的開幕式。閉幕式上將頒發(fā)評選出雙年展的藝術大獎,同時宣布798藝術節(jié)的開幕。
藝術大獎
雙年展將聯(lián)合各大媒體聯(lián)合設立北京798雙年展藝術大獎評選活動。
頒獎宗旨將以有助于促進社會精神的思考,在文化體系外拓展新的觀念和想象,嘗試以藝術與社群生活建立新的聯(lián)系。
雙年展出版物
雙年展的出版物將脫離標準形式的展覽目錄畫冊,而以一期特殊的中英文雙語雜志《藝術地圖》作為支持。目錄畫冊將包括策展人的論文,藝術家的簡歷和作品圖片,還有其他的文章和圖片插入,并附送有聲藝術作品光盤。用雜志的形式,雙年展圖錄力求擴展標準的博物館、書店分發(fā)體系,它更容易在商業(yè)場所出現(xiàn),包括火車站、公交車站附近的書攤,機場、飯店、賓館的書亭和旅游點的服務亭等等。
關于藝術地圖:藝術地圖是一個中英文雙語雜志,自從2006年成立就進駐798。藝術地圖堅持獨立性和嚴謹?shù)膶W術態(tài)度,關注中國藝術世界的最新動態(tài)、先鋒藝術家、評論文章和當今世界當代藝術的趨勢。
主要展覽地點:
主要展覽空間:798藝術中心(706大廠房)
附加空間:圣之藝術中心、梯級藝術中心、仁藝術中心、798時態(tài)空間、林大藝術中心(暫定)
分會場:草場地、一號地、環(huán)鐵
策展團隊
藝術總監(jiān):朱其,中國
策劃總監(jiān): Marc Hungerbühler, 美國/瑞士
策展人:
Raúl Zamudio, 美國/墨西哥
nicoykatiushka, 智利
Martin Wehmer, 德國
Alexandra Loewenstein, 德國
簡歷:
藝術總監(jiān)
朱其:1966年生于中國上海,藝術批評家和策展人,《藝術地圖》雜志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他策劃了中國一系列頗有影響的先鋒藝術展覽并且發(fā)表多篇中國當代藝術論文。他的著作有:《新藝術史和視覺敘事》、《90年代中國先鋒攝影》、《影像:20世紀晚期新媒體藝術》。
策劃總監(jiān):
Marc Hungerbühler:生于瑞士,紐約籍多媒體藝術家和策展人。獨立藝術組織“藝術家聯(lián)盟”的發(fā)起者和總監(jiān)。策劃798藝術節(jié)的國際組展覽"蜂擁"并與北京A空間共同策劃展覽“夢宮”。2008年,他策劃的大型群展“臨界物質(zhì)”在北京黃巖當代藝術中心開幕。他在藝術家聯(lián)盟已經(jīng)組織和策劃了40多個國際藝術展覽并在紐約、瑞士和中國設立藝術家居住項目。
策展人:
Raúl Zamudio:紐約籍獨立策展人和藝術評論家。他是“紐約白色方塊”項目的總指導,也是藝術家聯(lián)盟的駐外策展人,在美國、歐洲和亞洲組織過50多個展覽。2008年參與策劃2008首爾國際媒體藝術雙年展并且是2008韓國麗水國際當代藝術節(jié)的藝術總監(jiān)。曾為博物館、畫廊、展覽、雜志、期刊、專著撰寫過170多篇文章。
nicoykatiushka (NyK):一個兩人組合成立于2003年6月20日,居住在柏林、紐約。他們結(jié)合裝置、視頻和表演藝術創(chuàng)作了表示自戀的一系列作品。他們的作品已經(jīng)在紐約、智利還有亞洲、歐洲和北美得到廣泛的展示?,F(xiàn)在正在北京策劃一個名為“SEWN”的智利和中國當代藝術展覽。
Martin Wehmer: 1966年出生于德國。畫家和策展人,游歷于弗賴堡、德國和中國。其作品在中國和德國廣泛展出。他曾獲獎項包括:1996年德國Kunstpreis Volksbanken和Raiffeisenbanken獎學金,2003年愛丁堡巴塞爾國際交流與工作室計劃獎金,2008年北京巴塞爾國際交流和工作室計劃獎金。
Alexandra Loewenstein: 德國本土生,工作生活于紐約。紐約藝術家聯(lián)盟和瑞士圣加侖“老虎=霍夫”展覽空間的共同創(chuàng)辦者和總監(jiān)。她的策劃重點在攝影和多媒體裝置藝術,她的攝影作品依次在法國、美國、中國展出。
【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