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香港蘇富比“春拍”塵埃落定,作為市場動向“風向標”,蘇富比的拍賣業(yè)績直接牽動市場神經。此前,市場分析人士認為蘇富比春拍或將延續(xù)2008年秋拍黯淡不佳的表現。但出乎意料,5天8個專場的拍賣活動人氣火爆,蘇富比交出了一份表現不俗的“成績單”:近7億港元的成交金額比預估總額高出1億港元,超過70\%的平均成交率也接近前兩年市場高峰時期的數字。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在“春拍開門紅”的背后,是拍前估價的較大幅調整。業(yè)內分析人士認為,春拍前蘇富比主動放低身段對拍品估價進行調整,帶來“價跌量漲”,順應了市場形勢。綜觀整個拍賣市場,藝術品逐漸走出谷底的趨勢已然顯現,但是由于市場的傳導效應和藝術品門類的不同,內地市場春拍出現同樣火熱的情況可能性還不是很大。
焦點:中國書畫成績搶眼
除傅抱石的《醉僧圖》以626萬港元全場最高價成交外,李可染的《九華山》也拍出了386萬港元的高價,齊白石的《越老越精神》也以362萬港元成交。
在此次春拍中,最為惹眼的是4月5日舉行的“中國書畫”專場。蘇富比推出了精心策劃的多個專輯,包括“擷芳疊彩——香港蘇富比35年書畫精選”,“梅景書屋——師生書畫專輯”“重要私人收藏齊白石精品”“清奇雋逸——遜清宗室四家作品”以及“舊貌換新顏——1949年后之新中國美術”,總記作品249件,拍前總估價約7000萬港元。
苦心沒有白費,最終249件上拍作品成交222件,成交率近90\%,總成交額1.297億港元,幾乎是預先估價的兩倍,單場成交占到春拍總成交的1/6強,更有3/4的拍品成交價超出了最高估價。從拍賣排行榜上看,大師的作品價格非常堅挺。除了傅抱石的《醉僧圖》以626萬港元的全場最高價成交外,李可染的《九華山》也拍出了386萬港元的高價,齊白石的《越老越精神》也以362萬港元成交;與此同時,名人書法也備受追捧。胡適書法僅三個字便拍出40萬港元,蔡元培八尺整張的書法,也以76.4萬港元落槌。
對于中國書畫的紅火,蘇富比似乎早有預料。此前蘇富比亞洲區(qū)CEO程壽康曾對媒體表示,2009年春拍蘇富比將更強調質量,估計拍品數量總體上減少20\%—30\%,平均估價也比過去降低20\%。但其后,蘇富比亞洲區(qū)主席黃林詩韻表示,此次春拍不同門類的拍品估價調整幅度中國書畫較小,當代亞洲藝術部分是調價幅度最大。
廣州市西關古玩商會常務副會長鄭朝暉向記者表示,在金融危機到來之前,中國書畫其實已經經歷過一次市場價格調整了,因此,其在經濟形勢的變化中進入調整期時間最早也最長,現在出現企穩(wěn)抗跌的特性也是市場本身規(guī)律使然;另外,這次春拍專場包括齊白石、吳冠中、李可染、傅抱石等中國不同流派書畫大家的代表作品,總體藝術價值非常之高,其表現堅挺也就容易理解了。
數字:成交率接近歷史峰值
蘇富比春拍成交數據高企,雖然其中不能排除蘇富比今年特意調整拍品估價的因素,但這樣高的成交率還是讓市場感到一絲暖意。
此次蘇富比春拍,火熱的不僅是中國書畫,抓人眼球的還有高企的成交率和成交額。
2008年蘇富比秋拍“20世紀中國藝術”專場推出現、當代中國油畫作品112件,但彼時遭遇大幅流拍,僅有39件成交,成交率僅占總上拍量的35\%,成交金額也只有3068萬港元,這一成績與當年春拍相比差距明顯,當年香港蘇富比春拍的“當代中國藝術”專場,上拍57件中國現代油畫大師作品,成交46件,成交率高達81\%,總成交額9550.1萬港元,反觀秋拍,雖然拍品數量增加了一倍多,但成交額卻僅勉強為春拍的三分之一。
2009年春拍,經過“瘦身”的蘇富比雖繼續(xù)推出“20世紀中國藝術作品”專場,但其相關板塊的負責人拍前即表示將注重“精品策略”,首先上拍作品總數精減為55幅,總估價也低調調整為4000萬港元;其次,這次拍賣作品諸多來自歐美重要私人藝術珍藏,并且大部分是珍藏半個世紀后首次亮相拍場。
這一獨辟蹊徑的操作手法大獲成功。拍后數據顯示,該專場作品售出44件,收回11件,成交率達到80\%,總成交金額9269萬港元,不僅遠超拍賣前的估價,并且已經接近2008年春拍水平。
記者統(tǒng)計發(fā)現,從4月4日—8日,蘇富比一共推出8個專場拍賣活動,除名貴腕表以外,其余每個專場成交率均在70\%以上,前述4月5日舉行的“中國書畫”創(chuàng)下1.3億港元的成交金額,成交率更是高達89.2\%,同日舉行的“現代及當代東南亞藝術”專場拍賣會成交率也達77\%,創(chuàng)下2844.55萬港元的總成交額,且大部分拍品成交價超出估價;4月6日的“當代亞洲藝術”專場雖持續(xù)了去年的跌勢,但總成交金額亦為6643.4萬港元,74\%的拍品成交,其中還有3個拍品打破藝術家個人世界拍賣紀錄。
有業(yè)內人士對此評論表示,通常而言,拍賣活動中成交率在50\%以上就基本令人滿意,但蘇富比以上成交數據已經接近前兩年最火熱時的數字,雖然其中不能排除蘇富比因去年秋拍表現不佳而今年特意放低身段、調整拍品估價的因素,但香港蘇富比每年的春拍向來被看作亞洲拍賣市場半年段的“風向標”,在金融危機尚未完全過去的大背景下,這樣高的成交率將讓市場感到一絲暖意。
分析:預期下月內地春拍將反彈
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漫漫跌勢,藝術品價格逐漸企穩(wěn)已是市場趨勢。由于傳導效應,內地客戶群啟動要滯后半年左右。
其實,暖意融融的不僅是蘇富比的春拍,多家內地拍賣行的“小拍”也成績斐然。
4月1日,由上海崇源拍賣公司舉行的春拍上,3個專場均成交喜人,“海上舊夢”專場更奪人眼球,成交率高達95\%;3月下旬落槌的中國嘉德四季第十七期拍賣會總成交額逾1.4億元,其中5個書畫專場平均成交比率高達88\%;差不多同期舉槌的北京保利新春拍賣也絲毫不缺乏人氣和買氣,3個書畫專場80\%都槌下有音;涵蓋了書畫、古董珍玩的北京翰海季拍,估價65萬元的一件清乾隆青花鋪耳尊以72.8萬元拍出;而更早些時候的北京榮寶第63期藝術品拍賣會也同樣拍績不俗,818件拍品,拍得2481.81萬元。
不過,這些拍賣活動在業(yè)內看來都屬于“小拍”部分,真正判斷市場行情的還是5月中小旬的內地各大拍賣行“春拍大戲”,現在蘇富比已經定下向好基調,是否預示著內地春拍也同樣火爆?
藝術市場評論人士牟建平認為,小拍推出的拍品質量和價位都較低,適合普通收藏者或投資者,但大拍時價位較高的拍品是否有人接手,仍是未知數。
鄭朝暉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由于傳導效應,一般國內市場的反應要稍微慢一些,內地客戶群啟動要滯后半年左右;而且蘇富比拍賣行是全球知名的拍賣公司,面對的顧客更為高端,他們的錢雖然縮水,但很多富豪藏家還很具實力,因此,內地跟風會慢一點,估計在今年5月中下旬的春拍中市場會出現穩(wěn)定的跡象,但是要出現像蘇富比春拍這樣大的成交金額和成交率還需再等待一段時間。
鄭朝暉認為,經過近一年時間的漫漫跌勢,藝術品價格今年逐漸企穩(wěn)已是市場趨勢。股市里有一個觀察趨勢的指標——成交量,一般而言,量在價先,從各拍賣行“小拍”透露出的信息分析,很有可能一些有眼光有實力的投資藏家已經悄然出手在藝術品市場抄底了,西關古玩商會最近的一項調查也顯示,來自北方的藏家近半個月來明顯增多,雖然市場的價格尚處在調整之中,但是市場人氣和成交量在不斷提高。他說:“不能斷言市場已經回暖,但是我認為今年藝術品市場反彈的趨勢應該已經確立。”
【編輯: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