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蘇州山塘街雕花樓即將拍賣 曾被估價6500萬

來源:現(xiàn)代快報 2009-03-06

  

  

  山塘雕花樓將再次易主

  預計3月中下旬拍賣

  前天下午,記者來到山塘雕花樓。雕花樓的大門關(guān)著,敲了幾聲沒有人應。記者看到,周圍開的是一些小鋪,賣蛋糕、饅頭、水果之類,東面有一條小巷,過往的人不少。

  附近居民猜測,是因為金融危機,宅子主人才要賣掉它。

  這次承拍雕花樓的是長城和金騰兩家拍賣公司。不過拍賣公司的工作人員說目前還沒有拿到山塘雕花樓主人的拍賣委托書,因此還不能確定拍賣的時間。“我們只是去那邊看了一下,對方有要拍賣這個宅子的意思。”當記者追問賣價大概要多少時,對方表示不清楚。

  記者又以咨詢者的身份聯(lián)系拍賣公司,工作人員表示,將在3月中下旬對山塘雕花樓進行拍賣,但“價格還沒有定下來,現(xiàn)在有專業(yè)的評估公司正在估價。”至于拍賣原因,工作人員不肯透露。

  蘇州文物局文物處處長尹占群告訴記者,山塘雕花樓雖說是控保建筑,但一直屬于私人擁有,主人有權(quán)將其轉(zhuǎn)讓。不過尹處長強調(diào),由于控保建筑的特殊性,新主人必須承擔起保護的責任,對建筑的使用也必須受到一定限制。

  曾被估價6500萬元

  據(jù)記者了解,2007年山塘雕花樓的評估價為6500萬元。

  “蘇州目前拍出價格最高的古建是蘇州市盛家?guī)?1號的葑湄草堂,當時叫價5600萬元,拍賣過程一波三折,最終還是實現(xiàn)了交易。”蘇州古建網(wǎng)CEO鄭志然介紹,蘇州的古建定價一般都是由評估公司綜合評定給出評估價的。根據(jù)他的評估,由于這里是名人故居,又有很高的藝術(shù)價值,而且位于寸土寸金的山塘街上,綜合估價應在每平方米3萬元以上,如果以1500平方米計算,應該開價在4500萬元左右,“當然,在實際拍賣中可能會持續(xù)走高。”鄭志然認為,現(xiàn)在總體形勢是經(jīng)濟不大景氣,也影響了古建筑上市的進程。

  據(jù)悉,蘇州葑湄草堂在拍賣時,曾因叫價5600萬元,引起“值不值”的討論。有關(guān)人士認為,5600萬元是值的,因為這座古宅曾住過40多戶人家,僅動遷安置和修繕費用就花了4000多萬元。對此,蘇州工商聯(lián)房地產(chǎn)商會秘書長王力行認為,古建拆遷成本很大,如果進行維修后再上市,費用巨大,所以整體價格是下不來的。

  鄭志然認為,古建的最終用途也是買家愿意出價的因素之一,有的是居住,有的是作為會所,有的則是純粹投資。據(jù)了解,葑湄草堂是被南京一家公司買下。但是,對于如何利用這座古建筑還沒有最終說法,因此目前仍然空置。

  “控保”拍賣合法合理

  對于此次山塘雕花樓欲上市拍賣的消息,前蘇州文物管委會副主任、蘇州市吳都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王仁宇認為,從國家文物管理部門的態(tài)度看,對于控保建筑上市不予干預,因為不少控保建筑歸屬都是私人所有,而且控保建筑并非嚴格意義上的文物,在這方面,蘇州地方也有規(guī)定,可以進行上市交易,但是在實際操作時必須謹慎,前提首先是保護。

  蘇州市政協(xié)文史委原主任沈偉東對此也表示,蘇州的不少古建筑保護確實面臨困難,政府一時難以照顧到,房主也不愿意投入太多維修和保護,所以上市是一條很好的路子,關(guān)鍵是應該對買主有所約束。購買者既是古建筑的新主人,也要擔當起保護人的重任。

  古建筑保護專家阮儀三認為,從某種意義上說,蘇州讓古宅上市,是發(fā)動社會力量、借用社會資金來保護古建筑的有益嘗試。

  昨天,曾參與蘇州古建修復并上市項目的王力行介紹,蘇州的不少古建筑都是在私人手里,每次轉(zhuǎn)手都是一次重生,有關(guān)部門應該逐漸將這些古建歸還給社會,讓社會力量給予這些古建筑新的生命,特別是采取拍賣的形式,既公開透明,也有一定的正面帶動和影響。

  古建“上市”,制約不少

  鄭志然介紹,他2007年正式運行古建網(wǎng),就是想把蘇州的古建筑全部整理出來,然后分門別類上市盤活,現(xiàn)在這個網(wǎng)站已經(jīng)成功交易了4處古建筑,“我們正在更大面積地整理,網(wǎng)站上已有幾十處可以交易的古建項目,整個蘇州起碼有幾百處”。

  據(jù)悉,早在1982年,蘇州市通過普查發(fā)現(xiàn),除了國家、省級和市級文物建筑以外,蘇州還有260處“有相當價值”的古建筑,統(tǒng)統(tǒng)釘上了“控制保護建筑”的牌子。在后來的舊城改造過程中,這些古宅雖然免除了被拆除的命運,但卻無法改變一些古宅因缺少維護而趨向老化。在這種情況下,蘇州選擇了把其中的部分古宅進行出售,給它們找尋一條新的出路。

  在多年的古建網(wǎng)經(jīng)營過程中,鄭志然不得不承認,依靠民資參與古宅搶救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蘇州的古建筑保護要真正走上社會化軌道,至少還要邁過四道坎:原居民搬遷難、古建筑保護資金缺口大、土地出讓金居高不下、古民居交易手續(xù)煩。譬如我新近交易的一處古建筑,總價值為400萬元,土地出讓金就要近百萬元,這樣的負擔肯定會讓接手者有些怯陣。”

  [鏈接]

  雕花樓是清代蘇州名醫(yī)許鶴丹的家宅,曾被作為太平天國指揮部。因其建筑氣勢恢弘、雕刻精美華麗,被譽為“姑蘇城外第一宅”,與東山雕花樓、西山雕花樓并稱“姑蘇雕樓三奇葩”。雕花樓坐北朝南,占地1400多平方米,建筑面積1500多平方米,共分四進,2000年5月時,第三、四進房屋部分燒毀。2001年6月,蘇州一位民營企業(yè)家貸款1000萬元,幾乎傾盡家產(chǎn)拿下這處古建筑,他也被稱為是“民資保護修復古建筑第一人”。

【編輯:姚丹】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