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奇怪!油畫川軍墻內(nèi)開花墻外俏 四川拍賣行“無動于衷”

來源:四川新聞網(wǎng)-成都商報 2009-03-05

  近日發(fā)布的《2009胡潤藝術榜》再一次向世人展示了川軍在藝術界的強大地位。在去年歷次公開拍賣會上“笑傲江湖”的50位藝術家中,出生在川渝的共有7人。而名列榜首的張曉剛也和四川有著很深的淵源,他學成于四川美術學院。

  奇怪的是,盡管川軍在全國乃至國際市場上縱橫馳騁,但在本地拍賣會上卻鮮見他們的身影,也罕有百萬元以上高價成交的紀錄。記者近日了解到,本地各大藝術品拍賣公司將集體放棄當代藝術,川軍將匿跡于省內(nèi)的春拍。

  藝術圈:四川力量強大

  “西南油畫占據(jù)中國油畫的半壁江山,以成都為中心的四川油畫又占據(jù)著西南油畫的大片江山。”藝術評論家管郁達表示,四川藝術家在胡潤榜單上的出色表現(xiàn)在意料之中。

  張曉剛3.01億元、周春芽1.13億元、羅中立5964萬元、俸正杰3570萬元……這些天價的數(shù)字就是川軍在2008年國內(nèi)外各大拍賣會上所取得的總成績。而在此前,他們的身價還遠高于此。據(jù)胡潤統(tǒng)計,相比于2007年,藝術家在2008年的總成交額縮水了25\%。

  即便在當代藝術面臨深度調(diào)整的去年,川軍中制造成交價格神話者依然不在少數(shù)。去年春天,張曉剛的《大家庭系列之童年》在中國嘉德以952萬元高價成交,而周春芽的一幅作品在匡時國際秋拍上也以627萬元的價格落槌。

  在藝術品市場上創(chuàng)造天價神話之前,川軍在藝術界的地位已經(jīng)固若金湯。羅中立的《父親》以其深刻的情感表現(xiàn)方式而名動一時;緊隨而來的是何多苓的《春風已經(jīng)蘇醒》、程叢林的《1968年×月×日雪》等作品,也將川籍畫家拉到公眾的視線之前。以家族和舊照片為母題作出一系列作品的張曉剛目前已經(jīng)是中國價碼最高的藝術家,周春芽也以其激蕩著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山石、綠狗、桃花系列成名,在藝術品市場上炙手可熱,四川油畫家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都獲得了極大的贊譽。

  除了這些名動寰球的畫家之外,楊黎明、郭偉、楊冕等人的油畫目前也價格不菲,而一些川美新生代的作品在市場上也受到追捧。在當代藝術市場調(diào)整之后,四川油畫的潛力依然很大。

  拍賣行:選擇集體放棄

  四川油畫家的作品在國內(nèi)外市場上大受歡迎,這已是眾所周知。但同時,四川本地的拍賣行卻似乎對川軍的市場吸引力“無動于衷”,在各大拍賣會上鮮有這些名家的作品出現(xiàn)。

  “四川油畫家作品的藝術價值我們很清楚。我們公司是在2007年進入藝術品拍賣市場的,當時中國當代藝術的價格已經(jīng)被炒到很高,我們認為里面的泡沫非常嚴重,而動輒百萬的單件作品價格也很容易讓一些收藏者望而卻步。”四川夢虎拍賣公司經(jīng)理劉明表示,之所以沒有涉足這一領域,主要是因為當代藝術市場“高處不勝寒”。

  當夢虎、詩婢家繼續(xù)放棄打“油畫牌”時,原先涉足油畫拍賣的各個公司也紛紛調(diào)頭。曾幾次成功進行油畫專場拍賣并屢屢拍出高價的天府藝源表示今年會放棄春拍,而去年秋拍專攻油畫的成都金沙也改變了春拍路線。

  天府藝源總經(jīng)理劉藝告訴記者,四川本地藏家的出價限制了油畫拍賣市場的發(fā)展。在北京一件周春芽的作品可以賣到80萬元,而同樣的作品在成都市場上只能賣到50萬元,這就打壓了畫廊和藏家將藏品拿給本地拍賣行的熱情。而近幾年油畫價格飛速上漲、泡沫迭生,許多拍賣公司對此類拍品都選擇觀望態(tài)度。

  “拍賣公司都希望藝術品能夠以最低的價格起拍,這樣才會對市場有吸引力。但多數(shù)當代藝術家都有畫廊代理,由于對利益分配方面的爭議,拍賣公司和畫廊經(jīng)常不能達成協(xié)議。”成都金沙拍賣公司副總經(jīng)理廖艷梅表示,一級市場上的畫廊和二級市場上的拍賣公司之間的分歧也是本地棄守油畫拍賣的原因之一。

  破局:待到泡沫盡滅時

  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泡沫橫飛已成了業(yè)內(nèi)人士的共識,而近來當代藝術市場價格縮水也被看成是泡沫正在破碎的標志。

  “相比于中國書畫來說,油畫是新的藝術品種,整體的藝術品數(shù)量也較少,這就給了許多資本以炒作的空間。油畫的源頭比較好控制,一個藏家手里可能只有幾張或者幾十張畫,多數(shù)的東西集中在一些資本的手里,資本可以通過抬高市場價格然后拋盤獲利。”一位業(yè)內(nèi)人士透露,相比于逸散于國內(nèi)外藏家手中的中國書畫來說,油畫市場太容易被人為操縱了。

  去年,一盆金融危機的涼水潑下,原先火爆的中國當代藝術市場暫時冷卻,在北京、上海等地成批量冒出來的畫廊也隨之成批量地倒下。盡管看上去“不美”,但藝術界卻將危機視為市場調(diào)整的“甘霖”。

  “玩股票的開始開畫廊了,挖煤的也開始做畫廊了?,F(xiàn)在的藝術家太多了,藝術品太多了,這其中又有多少具備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一直關注藝術品市場的管郁達認為經(jīng)過調(diào)整之后市場才能回到理智的狀態(tài),而藝術家、畫廊、批評家、媒體、拍賣公司、收藏者這個鏈條才能良性發(fā)展。

  “藏家是有自己的鑒賞力的,并不是我們拍賣什么,他們就買什么。”詩婢家藝術館館長謝小勇表示,目前油畫的收藏群體還比較窄,而泡沫又使得許多收藏者不敢下手,藏家的選擇也制約了拍賣公司的思路。

  盡管整個市場需要重新估值,但四川油畫本身的藝術價值得到了高度評價。本地所有的藝術品拍賣公司均表示,在調(diào)整之后公司將關注當代藝術拍賣這個巨大的市場。

  【編輯:葉曉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