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藝術品投資暫遇蟄伏期 國內市場價格還可能升高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作者:王栗濤 2009-02-01

  趙先生(化名)所供職的單位是有國企背景的一家大型企業(yè),該企業(yè)每年投入到油畫收藏的資金過億元。記者與趙在美術館一旁的“三聯韜奮書店”會面時,見他一身休閑裝,體格強健,與想像中油畫收藏經理的模樣相去甚遠,更像一名運動員。

  趙呵呵一笑,“來看畫的行內人,都是像我這樣,穿件T恤,斜挎一個包??赡苣銜杏X我們這些人看上去有些不倫不類,但就是我們這批人構筑起了藝術品市場,推動藝術品市場向前發(fā)展。”

  “雖然我國藝術品價格增長很快,但與國際藝術品市場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所以接下來有相當長的一段路要走。”趙先生說。

  高端作品引領市場

  10月19日,倫敦拍賣行內,隨著拍賣錘的落下,當代著名畫家呂西安·弗洛伊德的《培根肖像》賣出了540萬英鎊,這顯然要比“經濟危機”發(fā)生前莫奈的《睡蓮》“便宜”了許多。當時,買主以4000萬英鎊買下了《睡蓮》。

  雖然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危機已經越演越烈,但在拍賣市場中,富豪們絲毫不會吝惜手中的錢。據美國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資產超過5000萬英鎊的富人中,有80\%的人計劃今年會花去更多的錢。

  “世界上效益最好的三大投資項目,金融、房地產、藝術品投資?,F在國內已接受了金融和房地產項目的投資,但對藝術品投資認識還不夠。”趙先生說。金融等證券投資的優(yōu)點是短線回報較高,且容易套現,缺點是風險大。若以投機心態(tài)入市,則與賭博無異;地產屬中線投資,優(yōu)點是實物投資,具實用價值,若能把握發(fā)展走勢,利潤會很豐厚,缺點是投資金額較大,價值是否上升受周邊環(huán)境、社會變化以及同類競爭等影響。

  “藝術品投資屬中長線投資,且藝術品具有不可復制性,因此,藝術品也具有不可取代的可貴性和限量性。”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水天中告訴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趙先生表示,“世界范圍內,隨著經濟危機的擴大,在拍賣會上,中低端的作品可能存在一定數量的流拍,但高端的作品基本上還會保持增長,引領市場風向的還是這批高端的作品。”

  趙先生坦言,“在國外,富豪們購買藝術品,大多通過拍賣行。對一件藝術品的投資,大概會有幾十位相關人員分工配合,這使得國外藝術品市場趨于健全和完善。相比之下,國內才剛剛起步,相關產業(yè)鏈相對簡陋。”

  由外而內的發(fā)展格局

  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價格,經歷了多個起起伏伏,價格真正開始上揚始于1996年。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國一些書畫大師的作品價格相當低廉,如齊白石的作品每平方尺至多不過10元,張大千的作品賣100元一幅,傅抱石一幅畫的最高標價為80元。徐悲鴻的《松鷹圖》1961年的售價僅為230元。

  “中國藝術研究院收藏的許多近現代名家的作品,如張大千、齊白石等人的,都是上世紀五十年代在琉璃廠花十幾塊、幾十塊錢買回來。而現在已漲到幾十萬、幾百萬了。”水天中回憶這段歷史頗為感慨。

  到了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這些大師的作品身價也沒太漲,齊白石的作品在香港市場上不過5萬港元。但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開始,特別是經歷過1996年,中國書畫作品的魅力被世人所認可。至1997年底,中國現當代書畫家作品在百萬元以上的已有幾十位,如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傅抱石、林風眠、李可染、石魯、吳冠中、陳逸飛等。

  “藝術市場就和我們國家的市場經濟一樣,也是引進了一些國外的辦法、經驗,以及整個的格局,應該說是由外而內地發(fā)展的。”水天中認為,一開始中國藝術市場的起伏、高下、冷熱都是由于國外藝術市場的余波引起的。

  “但這些作品總體的價位還是低,尤其是第一代作家的作品,基本上在當時被國外的畫廊打包買走,定價權掌握在國際畫廊和拍賣行手里。”趙先生告訴記者。

  水天中表示,北京、上海、廣東、山東、浙江這些地方,現在已經有很多的中國藏家。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藝術市場就已經不純粹是一個受國外影響的市場了。

【編輯:葉曉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