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2009年中國元素將繼續(xù)吶喊

來源:新民晚報 作者:嘉穆;文清 2009-01-03

  2008年,注定是中國年。中國元素在全世界盛行,不管世界是否真的理解并認同中國傳統(tǒng)的精神內涵,中式符號仍舊大行其道。又是2008年,當代畫卻經歷了“像火箭一樣升起、又迅速跌落”的情境,在展望新年之際,見到戴明德的水墨畫與王俠軍的陶瓷,不由得感嘆:唯有擁有傳統(tǒng)的民族生命力的東西,才能生生不息。


“中國紅·昂”國畫 戴明德


“福場”


“三多九如”


“明明”


“中國紅·順”國畫 戴明德

  水墨 線條仍是最強的力量


  年輕人大都會被當代藝術的趣味所吸引,正因為這種“速食主義”的興趣取向和價值觀,大部分人無法靜下心咀嚼藝術。咀嚼,這有多重要?用時髦的話來說,就好像第一眼美女與耐看的差別。在如今這個開放的五彩斑斕的世界上,水墨絕不是第一眼美女,可是潦草地否定水墨畫的人有否想過:中國歷代文人向來最講求筆情墨趣,他們又怎么會創(chuàng)作一些乏味之作?


   恰恰相反,歷史上的繪畫大家都會在極近的距離把玩欣賞自己的作品,以求每一筆都經得起細看,水墨的力量也正在于此。要知道,水墨中的這些線條是中國最強、也最能與西方對抗的元素。曾見過戴明德作畫,他拿著碩大的毛筆,赤腳走在仿佛像地毯一樣的宣紙上,他的所有思想與精神狀態(tài)都凝結成一股氣韻揮毫而下。此情此景,觀者真是情不自禁地屏住呼吸,生怕打擾了這凝重、精彩的瞬間。


  符號 很有趣味但更有深度

  
戴明德的現(xiàn)代水墨,最受西方人歡迎的作品大多是帶有許多中國符號的:例如在畫作上看似無意地蓋上一連串印章;在主圖中穿插著若隱若現(xiàn)的象形文字;某些線條頗有剪紙、窗花的造型感。戴明德深深地迷戀著它們,繼而創(chuàng)作出的畫作又深深迷戀著西方人。

  在家潛心研究象形文字之后,戴明德對這種濃縮著幾千年發(fā)展演變的符號開始孜孜不倦地研究。“它們充分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思維特性與民族特性,文字并不是古埃及文字那樣簡單地描摹物體的造型,而是把萬事萬物的精神、靈魂給抽離出來!因此,每一個字都有生命內涵,都是藝術。”這樣看來,還真是“一字一宇宙”。這些文字纏繞在畫家的腦海里,最終一瀉而下?;蛟S很多藝術家本人并不介意人們說:“這只是符號。”但大家對中國文化逐漸了解,便自然懂得賞析,這是一定會出現(xiàn)的時代。


  哲學 民族精神的最終依賴

  
關于傳統(tǒng),戴明德的水墨畫中始終貫穿的那一股氣韻正是來自于古典哲學,這也是它的水墨畫中最迷人之處。這與當下時髦的“玩概念”是絕對相反的兩極。當水墨大師們輕而堅定地從喉間道出那一句:我是在用生命作畫。那些張揚的、浮夸的、將藝術妖魔化的作品立刻顯得那么蒼白。


   戴明德先生很愛引用英國哲學家唐·庫比特的名言來形容當代畫壇:“當前也許是整個人類歷史最劇烈、最突然的文化斷裂了。”沒錯,中國的繪畫正站在這個當口,而我們堅信,具有古典力量的藝術作品在經歷了時代的起落之后,終會重新在沙礫中脫穎而出,重新迎來輝煌的時期,煥發(fā)出金子的光芒。


所謂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中國古代講求的禮儀在王俠軍的這些陶瓷作品上完美地呈現(xiàn)。它們仿佛帶著篤定安然的神情,瀟灑并包含著誠意。當代陶瓷逼人的靈氣來源于藝術家們出色的塑型能力,更有那份靈魂深處渴望展示并讓全世界欣賞的自信??茨钦钩岬摹陡P》,飛出了天氣的強勢氣流。在1300°C的高溫中,陶瓷所在扭曲變形中修成了正果。氣宇典雅、望之尊貴,中國式的雍容華貴、儒雅靈氣令西方世界如此癡迷。

【編輯:姚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