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陳麗云個展今日下午在北京藝門畫廊開幕

來源:99藝術網(wǎng) 2008-09-07

陳麗云個展今日下午2點在北京藝門畫廊開幕,藝術家獨特的藝術呈現(xiàn)形式吸引了眾多藝術愛好者前來參觀。展覽現(xiàn)場亦有樂隊演奏助興。99藝術網(wǎng)進行了獨家采訪。據(jù)悉,該展覽將持續(xù)到10月27日。

藝術家陳麗云在現(xiàn)場

99藝術網(wǎng)記者和藝術家交流

樂隊在展覽現(xiàn)場演奏

通過與藝術家陳麗云交談,了解到陳麗云自從2004年開始用舊雜志做[雜志衣裳],主旨在于[拆解]和[重組]這些雜志碎條,從而給予這些[雜志碎條]一個意義和內(nèi)容。人體是帶有一種裝載和將社會具體化的象征意義的,同時它也是一種將我們的身體輪廓變成表達我們的思想和行為的溝通語言,從社會跨越個人地代表了個人的特性。

在現(xiàn)場,最前面懸掛的大副作品為陳麗云后來用以前的20件作品重新組合而成,雖然由多件作品重組而成,并沒有碎離的感覺,反而更顯得整體統(tǒng)一。還有后面的一組作品,陳麗云解釋到,每件作品上面并不是大家所認為的頭發(fā),而是一種連接在頭部通向外部的管道,進行一種信息的傳遞;另外,每件作品均被嚴密的包裹著,給人一種掙扎的感覺,這也是陳麗云所要表達的一點,通過這種掙扎感,使人們認識到處于今天信息化社會中,媒體與個人的關系,在各種信息彌漫的時代,大眾逐漸失去了自我,人們內(nèi)在的自我漸漸變得淡化。

在談到最近幾年的藝術創(chuàng)作時,陳麗云講到,她一直持續(xù)創(chuàng)作的[對話裙子]是在檢視衣服和媒體之間的關系,透過編織雜志所帶出的象征性語言,我們學會了溝通。這是一個另類的方法去欣賞和接納不同的文化。并且嘗試探究各種的方法去把個人的身份[穿在身上],透過這些實驗去創(chuàng)造更多的新機以求遠致不同的文化和身份的交流和溝通。

[編輯:亢章虎]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