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奢侈品投資市場:蘇富比佳士得掌控著定價權 形成壟斷格局

來源:新財富 李凌 周瑩 文芳 毛學麟 2008-02-22

在全球高級藝術品和奢侈品拍賣市場,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擁有約90%的份額,形成雙寡頭壟斷的格局,并由此獲得了全球高級藝術品和奢侈品的定價權。這一定價權背后的重要籌碼,一是兩大拍賣行“與世界上最富裕的人建立別人所無法建立的紐帶”—蘇富比CFO威廉·舍利丹(William Sheridan)津津樂道的公司核心資產;另一個是拍賣行開放的競價機制有利于市場篩選出最具價值的投資品,因此它也是奢侈品制造商提升品牌影響力及投資價值的較佳渠道。迄今,卡地亞、蒂芙尼和梵克雅寶等珠寶名牌幾乎所有的最高成交紀錄都是在兩大拍賣行實現(xiàn)的。

對中國的藝術品市場而言,兩大拍賣巨頭更是牢牢掌握了定價權,并在2007年的中國藝術品、尤其是當代藝術品投資熱潮中推波助瀾,將大量的中國當代藝術品推向海外。這不禁讓人聯(lián)想到2000年前后,一批中國優(yōu)質企業(yè)赴海外低價IPO,在海外完成價值發(fā)現(xiàn)再返回國內市場的過程。也許,這是“中國資產”的一種宿命。國外拍賣行的運作經(jīng)驗表明,中國藝術品乃至本土奢侈品牌的興盛,需要具定價權的本土拍賣行的支撐。

盡管業(yè)界一直頗有爭議,但拍賣行無疑是奢侈品(包括藝術品)的重要流通渠道,是整個奢侈品產業(yè)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2007年,成分調整后的花旗奢侈品股價指數(shù)(Plutonomy Index)將蘇富比(Sotheby,s)的名字與四季酒店、蒂芙尼、拉夫·勞倫和Coach等23家奢侈品公司排在了一起。除此以外,2007年年中,全球奢侈品風尚的權威機構《羅伯報告》(Robb Report)推出的全球奢侈品指數(shù),以及較早前美林的生活風尚指數(shù)(ML LifeStyle Index)均把蘇富比納入其中。第一只藝術品對沖交易基金(Art Trading Fund)同樣把蘇富比列為對沖風險的主要公司之一。蘇富比的名字屢屢出現(xiàn)在眾多奢侈品投資基金、指數(shù)的成分指標之列,這不能不算是對其奢侈行業(yè)屬性的某種肯定。

根據(jù)全球藝術品拍賣價格網(wǎng)站的跟蹤記錄,2006年全球9200場高級藝術品拍賣會中,佳士得(Christie,s)和蘇富比舉行了842場。盡管只占到了拍賣場次的9.15%,但兩大拍賣行的高級藝術品拍賣收入之和卻是全球總額的76%。兩大拍賣行作品的平均成交價高達91805美元,而其他所有拍賣行的平均值僅為7156美元,他們幾乎是高級藝術品拍賣交易中的“霸主”。2006年蘇富比和佳士得兩大拍賣行的成交額逾75億美元,輕松超過了上世紀最后十年交易量的總額。以現(xiàn)場拍賣的方式,佳士得和蘇富比幾乎控制著全球高級藝術品及奢侈品拍賣市場90%的份額。

[ 1 ] [ 2 ] [ 3 ] [ 4 ] [ 5 ] [ 6 ] [下一頁]

編輯:葉曉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