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南德意志報:中國畫廊比畫家多 畫家比黨員多!

來源:德國之聲 2008-02-18

中國當代藝術正經歷前所未有的蓬勃時期,在北京和上海這樣的大都市,私人畫廊,美術館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中國藝術家的作品在西方藝術市場也尤為走俏,不少作品賣出天價。西方收藏家漸以擁有中國當代藝術品為品位和身份的象征。“南德意志報”今天發(fā)表題為 “共產黨萬歲”的 長篇文章,介紹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特別是政治對藝術的獨特影響。德國之聲摘譯如下。

  文章這樣寫道:
  “在北京和上海有句經典的名言:中國的畫廊比畫家還多!中國的執(zhí)政黨共產黨和中央政府在意識到了中國當代藝術家對發(fā)展經濟,促進旅游業(yè)和擴大媒體宣傳的巨大推動力之后,及時地將‘鼓勵發(fā)展當代藝術創(chuàng)作’制定為政府長期工作計劃的一部分。在黨這一精神的指引下,為建畫廊以及美術館的買地和建造許可的審批過程變得簡化了許多。換句話說,又到了該高呼‘共產黨萬歲’的時候了?一度停產荒廢的車間廠房,搖身一變成了風格類似柏林‘漢堡火車站當代美術館’的藝術殿堂,集藝術中心、美術畫廊、精品書屋和藝術工作室于一身。最著名的例子是北京的‘798藝術區(qū)’。名下?lián)碛蟹康禺a的市民也利用這一機會,將房子高價租給藝術家作為工作室。

  “不無諷刺意義的講,這也就算是普通民眾對藝術發(fā)展的直接支持吧!政府宣傳部門推出的口號是‘鼓勵藝術創(chuàng)作,打造和諧社會’。圍繞‘和諧’為中心,是因為中國當代藝術伴隨著濃重的商業(yè)氣味,不少藝術家晝夜之間躋身進了百萬富翁的行列。政府擔心由于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引發(fā)的社會矛盾會由此更加尖銳。

  “中國不僅畫廊多于畫家,而且藝術書籍也遠遠多于讀者。各類精美藝術畫冊,學術文獻,專業(yè)雜志多如牛毛。而獨立的,自由的,特別是苛刻的藝術觀點卻不多見。向來以言辭犀利,口無遮攔著稱的中國藝術家艾未未是為數不多的一個。艾未未去年以行為藝術作品‘童話’參加卡塞爾文獻展。在接受德國媒體訪問時,他毫不掩飾的批評中國愈發(fā)嚴重的貧富差距,以及政府利用08奧運做政治宣傳。艾未未這樣的類型在中國雖然不受歡迎,但是政府利用他的才能和在國際上的影響。他是奧運主運動場‘鳥巢’中方設計人。而在2008年8月8日奧運會開幕式上,艾未未是否會被邀請誰也不知道。邀請哪位藝術家,只有黨知道。然而在今天這個時代,誰是黨?黨是什么?中國現(xiàn)在的藝術家恐怕比黨員還要多了!”
  
  德國之聲 Share this article

編輯:葉曉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