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昏厥體驗——周斌訪談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2007-12-18

采訪人:Rebeca krien(英國)
被訪人:周斌(中國)
現場翻譯:那文 Nah Wen(加拿大)
時間:2007年11月23日
地點:英國利物浦

R現在感覺身體舒服些嗎?

周:什麼?

R在中午的討論會中,你意外昏倒,很重的摔在地上,許多人圍著你,還有人打了急救電話,一分鐘后你起來,大家才知道你是在做作品。你事先就決定做這個作品嗎?

:當時有位英國的批評家在做關于現場行為作品與觀眾和環(huán)境的互動關系的演講,在聽的過程中我有了做這個作品的想法,于是在她演講完后我實施了這個作品。

R你感受到了什麼?

:我摔到后,先聽到了周圍的人一陣驚呼,立刻很多人圍在我周圍,有人開始摸我的脈搏、撫摩我的后背、議論聲很清但很急切,有人打了急救電話。

R:怎樣決定結束的?

:我感到作品與觀眾互動的效果達到了。

R:有人開玩笑說如果觀眾中有人心臟不好,你的作品倒有可能讓別人真的昏厥,哈哈!

:李文告訴我說他看我倒地之前臉色蒼白,真以為我有這種突然昏厥的病,不過他也跟我開了個玩笑,說急救車馬上到,我需要為此付300英鎊,??!這麼貴!哈哈,李文是個非常有趣的新加坡的老藝術家。

R:這樣的作品你以前做過嗎?

:我曾在1998年做過類似的作品,叫《現場》,當時我在成都的一環(huán)路上實施意外昏厥,制造事故現場的場景,臥地十分鐘感受路人反應。

R:那次的情況是怎樣的?

:路人都在議論,但沒有人走過來。

R:這次在英國的藝術交流,你的感受怎樣?

:行為藝術起源于歐洲,距今有了六、七十年的發(fā)展史,而近十年來產生于英國的“現場藝術”概念對此有了新的發(fā)展的可能性,與不同藝術家的交流使我感受到行為藝術的創(chuàng)作有著非常多的可能性值得我們去探索與實踐。而我也更強烈的認識到,由于文化背景和社會現實環(huán)境的不同,對身體意味理解的不同,中國的行為藝術家應更自信的使用自己的身體語言,更自信的表達自己的感受和話題,在自己生存的語境中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藝術狀態(tài)。

R:在西方眼里,中國的行為藝術似乎更多的是自虐和有暴力傾向的作品。

:我想第一是因為中國的社會現實迫使藝術家更多的有著這樣的生存經驗,第二也和西方對中國藝術閱讀視野的局限性有關。

R:你怎樣在經濟上維持你的生活與創(chuàng)作?

:這可是我的得意之處,但這是秘密,哈哈。

R:你認為中國的行為藝術的現狀怎樣?

:環(huán)境很好,藝術家很糟!

R:怎麼講?

:環(huán)境很艱難,所以很好。環(huán)境很好,藝術家不敬業(yè),所以很糟。

R:哈哈,你講的很有趣!

:現實就這樣荒誕。

R:你現在工作上主要思考些什麼?

:如何不去重復自己,不去重復別人,不去重復美術史。

R:很終極的話題。

:是首先要面對,并需要一生去實踐的話題。

R:成都是個怎樣的地方?

:很有歷史,很有風情,很有等等,哈哈!

R:希望明年10月能去看你們在成都組織的UP-ON國際現場藝術節(jié)。

:我會邀請你去,機票你出,吃住我管。

R:你們有機構的經費支持嗎?

:正在向英國和亞洲的2家藝術基金申請。

R:謝謝接受采訪!

:這麼快就完了,哈哈!

編輯:葉曉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