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自封“意象畫派”上海8畫家引發(fā)爭議(圖)

來源:四川美術網 2007-11-01

意象畫作品之一《心壑蔥蘢》 鄭波

8個畫家近日在上海圖書館舉辦“因心造境”的畫展,宣布成立“上海當代中國畫意象派”,引起畫壇爭議。這8位畫家是戴明德、應詩流、張復興、羅步臻、鄭波、柯和根、蕭守棉、韓煜。他們宣稱,意象思維是中華文化的精髓,也是當今繪畫藝術三種主要的藝術流派之一。

命名炒作之嫌

“這完全是炒作!”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畫家對記者說。他認為,自古以來,畫派都是因為某些藝術家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并對藝術發(fā)展造成了影響,而由藝術史家根據其藝術觀點或者產生的地點等因素命名的,哪有自己封的?如果畫家都能自己給自己封“派”,明天上海灘上就會有幾千個畫派誕生。

并非沒有先例

但也有意見認為,畫家自己命名畫派并非沒有先例,在近現代西方藝術發(fā)展歷程中,就有不少藝術家“拉幫結派”。這樣做的目的無外乎:一、宣揚自己的藝術觀點;二、與主流藝術力量分庭抗禮,求得話語權。如果上海真的有很多畫派涌現,也并無不可。這樣有助于激發(fā)藝術的自由競爭。

獨立平等理念

也有評論家認為,“意象畫派”的命名,概念模糊。視覺藝術作品本來就是由思想和形象組成的,意象概念并無新意。面對質疑,八畫家之一的張復興辯解道,如今上海各種畫院、美協等民間美術團體數以百計,但是唯獨沒有畫家根據自己的藝術觀點來撐起畫派的旗幟。美術的繁榮既需要各畫院,也需要各種畫派的誕生和興盛。畫院等藝術團體是具有一定建制的。而畫派則是寬松的,藝術家獨立平等,沒有領導和被領導,大家純粹以相近的藝術追求和學術觀點走到一起,舉起藝術旗幟,進行藝術探索。他表示:“一個畫派是否能夠真正成立,最終不是靠我們說的,而是要由歷史來篩選的。”

編輯:霍春常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