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研究莎士比亞的西方學(xué)者曾說:“每一本莎士比亞傳記都是5%的真相加95%的猜測?!钡拇_,英國大文豪威廉·莎士比亞的作品在世界各國家喻戶曉,但關(guān)于莎翁本人的歷史記載卻寥寥無幾。莎翁的情感、生活,甚至體態(tài)、面容,都如同謎一般,讓無數(shù)學(xué)者苦苦探尋近400年。
英國作家比爾·布里森也是眾多莎士比亞研究者之一,多年來一直試圖揭開莎翁的神秘面紗。在近日推出的新作《莎士比亞》中,布里森記錄了他在力圖還原莎翁生活原貌過程中的點滴收獲。
相貌之謎“拷貝”形象令人失望
莎士比亞長相如何?根據(jù)布里森的研究,目前世上有三件作品被認為最有可能是莎翁長相的真實“拷貝”,但這三個作品中的莎翁相貌卻各不相同。
第一件作品是位于莎翁故里圣三一教堂里的一座雕像。莎翁死后被葬在這座教堂里。這座雕像由一個名叫吉拉特·詹森的石匠在莎翁去世后雕刻完成。據(jù)說,這名石匠的住所和店鋪就在倫敦“環(huán)球劇場”附近,肯定見過當時經(jīng)常在劇場出入的莎士比亞。
布里森認為,這座雕像至少真實反映了莎翁的部分相貌特征,因為它能被放置在一個供眾人瞻仰的地方,肯定要先經(jīng)過當年那些認識莎翁的人的“檢驗”。但“石雕莎士比亞”的長相卻頗令人失望:一張肥胖的臉,一個自負的形象。
第二件作品是一幅銅版畫。1623年,莎翁去世7年后,他的兩位同行好友將他的作品整理成集并出版。在這本莎翁的首部作品集扉頁上,有一幅被認為是作者畫像的銅版畫。布里森說:“這絕對算是一幅低劣的作品。畫上的人幾乎找不出一處好看的地方:眼睛一大一小,頭發(fā)一邊長一邊短,嘴的位置長得很奇怪;頭和身子極不成比例,‘漂’在雙肩上,像個氣球?!?/FONT>
“最糟糕的是,畫中人的表情看起來毫無自信,自卑、膽小,和我們心目中莎翁風(fēng)度翩翩、自信瀟灑的形象相去甚遠,”布里森說。
第三件作品是著名的“錢多斯畫像”。這幅油畫因曾屬于英國錢多斯公爵而得名,現(xiàn)存于倫敦的英國國家肖像館。盡管畫的出處無人知曉,但畫中人一直被認為是莎士比亞。
畫中是一名年約40、頭發(fā)稀疏、胡須整齊的男子,身穿黑袍,白色領(lǐng)口上的絲帶未系,散落在胸前。最獨特的是,他的左耳上戴著一枚金耳環(huán)。在英國國家肖像館工作的塔尼婭·庫珀說,這幅畫被確認創(chuàng)作于1600至1610年間,畫中人的衣著打扮,乃至那只耳環(huán),都與當時的“流行時尚”以及莎翁的職業(yè)、身份相符。因此,她相信,這幅畫可能是“我們能見到的、與莎翁本人面孔最接近的”作品。
但一些反對者認為,這幅畫里人物的面部表情放蕩不羈、皮膚太黑,更像意大利人或猶太人,而不像英國人,更何況是“莎士比亞這樣偉大的英國詩人”。
行蹤之謎法庭證詞提供線索
莎翁讓人捉摸不透的不僅是他的“廬山真面目”。布里森說,莎翁一生大部分時光行蹤不定,罕有記載他行蹤的歷史資料。
研究莎士比亞的學(xué)者們經(jīng)過400年努力,如今已收集到約100張與莎翁生活相關(guān)的文書,包括在斯特拉特福鎮(zhèn)的房產(chǎn)證明、迎娶安妮·哈撒韋的結(jié)婚證明、把“第二好的床”留給妻子的遺囑,以及一些稅單、扣押令和法庭文件。
歷史學(xué)家喬治·斯蒂文森說,后人從這些文字資料中大概勾勒出莎士比亞的生活軌跡:13歲時家道中落,此后輟學(xué)經(jīng)商,22歲時前往倫敦,在劇院工作,后來成為演員和劇作家;1597年重返家鄉(xiāng)購置房產(chǎn),度過人生最后時光。
要從浩如煙海的歷史檔案中找到關(guān)于莎翁的記載,實屬不易。僅英國國家檔案館就有大約1000萬份檔案,其中許多資料還記錄在古老的羊皮紙上,字跡模糊,不易辨認,因此,每一份“莎翁文書”都來之不易。美國人查爾斯·華萊士和妻子希爾達在這一領(lǐng)域的貢獻尤其可貴。
20世紀初,華萊士夫婦開始了浩大的“閱讀工程”。他們每天工作18小時,在成千上萬、各種各樣的歷史檔案中埋頭搜尋。1909年的一天,他們有了第一個重要發(fā)現(xiàn)——在1612年的一份法庭記錄上,保存著莎士比亞的出庭證詞。
根據(jù)這份記錄,莎士比亞1604年在倫敦錫爾街與蒙克斯韋爾街交匯處的一棟房子里寄宿。房東是一個名叫克里斯托夫·芒喬伊的假發(fā)商,因和女婿在婚后財產(chǎn)授權(quán)方面發(fā)生糾紛,鬧上法庭。8年后,也就是1612年,法庭審理此案,傳喚莎士比亞出庭作證。但因時隔多年,莎士比亞稱自己已無法回憶起當年的情形。
“盡管只是出庭證詞,但這是目前發(fā)現(xiàn)的唯一一份記錄莎士比亞言談的資料,”布里森說,“這份法庭記錄上有24處提到了莎士比亞,還留有莎翁一個珍貴的親筆簽名?!?/FONT>
更重要的是,這份資料還為后人提供了兩個關(guān)鍵信息:其一,莎翁在1604年前后、其事業(yè)鼎盛時期,居住在倫敦錫爾街上;其二,1612年5月11日,即莎翁出庭作證的日子,他肯定身在倫敦。張代蕾
相關(guān)鏈接更多謎底尚待揭曉
布里森說:“當我們對莎士比亞周圍的環(huán)境知道得越多,對他作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就了解得越少。我們知道他的作品里流露出了什么,但永遠無法知道他在作品中注入了什么。莎翁身上,還有許許多多難解之謎?!?/FONT>
譬如,莎翁的簽名。目前人們只找到莎翁親手書寫的14個單詞,其中包括6個簽名(每個簽名包含兩個英文單詞)。但奇怪的是,這些簽名的拼寫各不相同,且都不是正常的“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Shakespeare)。有WillmShaksp、WilliamShakespe、WmShakspe,還有WillmShakspere?!八ㄒ粵]寫過的名字,就是如今人們通用的那個,”布里森說。
再如,莎翁從未踏出國門,為何能在作品中把異國風(fēng)光描繪得栩栩如生?為此,如今市場上至少有5000本書對莎翁的真實身份提出質(zhì)疑。一些研究者認為,這些經(jīng)典劇作并非出自莎翁之手。
還有人甚至認為,根本沒有莎士比亞這個人的存在,“莎士比亞”只是一個筆名。但布里森說:“不管威廉·莎士比亞是誰,毫無疑問,他都是一個天才?!?/FONT>
【編輯:葉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