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第二屆美術文獻展將于9月在武漢開幕

來源:TOM美術同盟 2007-08-29

對于中國當代藝術來說,2004年在武漢舉辦的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無疑是一次令人難忘的、前瞻性的藝術盛會。湖北武漢在上個世紀80年代是中國當代藝術的策源地之一,先后出現(xiàn)了《美術思潮》、《美術文獻》等學術刊物?!睹佬g文獻》對中國當代藝術的推介,幾乎涵蓋了十年來所有的當代藝術現(xiàn)象與潮流。在雜志創(chuàng)立十年之際,由其編輯團隊策劃了首屆美術文獻提名展。首屆展覽的宗旨是“經典性、學術性、前沿性”——旨在回顧歷史經驗,研究文獻性資料,并建立一個為國內外藝術界所關注的學術平臺。展覽匯集了112位藝術家的200多件代表作品,真實生動地展現(xiàn)了國際化潮流中當代中國社會本土化生存的綜合場景,是對十年以來中國當代藝術發(fā)展的一次盤點。作為首次在武漢按照國際慣例舉辦的美術領域的高規(guī)格展覽與學術活動,展覽受到了各方媒體的廣泛關注,吸引了上萬名觀眾,同時有十多個外圍展開展。

作為上屆“文獻展”的延續(xù),第二屆美術文獻展將于2007年9月28日~10月28日在武漢舉辦。本屆展覽承繼上屆展覽的精神宗旨,其主題為“觀念的形態(tài):1987-2007中國當代藝術的觀念變革”。正如展覽主題所表明的,本屆展覽的目的在于從當下的角度,歷史性地重新梳理中國當代藝術中觀念的形態(tài),展現(xiàn)過去二十年藝術家在觀念和方法論上的試驗,進而呈現(xiàn)出當代藝術中多元的觀念性和不斷拓展的方法論探索。經過二十年的發(fā)展,中國當代藝術在逐漸成為社會主流的同時,也被帶到了體制化和市場泡沫化的危機邊緣。在今天,當中國當代藝術被瘋狂的商業(yè)改造得更加風格化和符號化的時候,重新梳理中國當代藝術的觀念性,展示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前衛(wèi)精神、觀念創(chuàng)造和方法論探索,所具備的不僅是藝術史方面的意義,而且有更多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二屆美術文獻展由《美術文獻》雜志、湖北省藝術館、湖北美術學院共同主辦,多家新聞媒體支持。本屆學術委員會成員是:范迪安、殷雙喜、皮道堅、魯虹、徐勇民、傅中望,知名年輕策展人皮力擔任策展人,《美術文獻》雜志主編劉明擔任藝術總監(jiān)。展覽由湖北美術出版社出版大型畫冊。展覽格局為5個主題展、1個特展和1個獨立展:

一 主題展:觀念的形態(tài):1987-2007中國當代藝術的觀念變革

1、 媒介拓展與日常經驗

2、 都市化與新語言實驗

3、 當代生活與新敘事

4、 體制與體制反思

5、 新一代與壞藝術

參展藝術家名單(部分)(按姓氏筆畫排序)


王友身 王魯炎 劉 偉 張培力 楊振中 徐 震 邱志杰 陳邵雄 周鐵海 林一林 鄭國谷 顧德鑫 曹 斐 隋建國 龔 劍 喻 紅 顏 磊

二 特展:回望“八五”

1、 美術思潮

2、 湖北青年美術節(jié)

3、 “部落·部落”

參展藝術家名單(部分)(按姓氏筆畫排序)

方少華 劉子建 李邦耀 楊國辛 肖 豐 郭正善 傅中望

三 獨立展:繼續(xù)——湖北年輕藝術家作品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