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點:K·畫廊“同感---新銳藝術家展覽”現(xiàn)場
藝術家:惠欣
記者:99藝術網(wǎng) 彭麗容
在做惠欣的采訪之前,就有同事說惠欣和何多苓長得好像.,遠遠的望過去的確是,只不過好像比何多苓胖了一些。直覺他應該是個很幽默的人, 事實上在采訪的過程中也的確發(fā)現(xiàn)他是一個很幽默同時還很隨性的人。他的生活態(tài)度和方式,我想也是很多人所追求的。和他的交流很開心也很輕松,笑聲不斷。
記者:有人說你長得很像何多苓呢!
惠欣:(笑)是啊,經常有人這樣說呢,就因為這個事情還有個小插曲。上次我和朋友約好在旁邊的小酒館碰面,結果他提前一天就到成都來了,于是他就去了小酒館,結果那天何多苓也正好在酒館喝酒,我朋友很激動的就對他揮手,結果當何多抬頭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認錯人了。(笑)
記者:(笑) 生活中這樣的小趣事應該會經常發(fā)現(xiàn)在你身上吧,給生活增添了很多樂趣呢。
惠欣: 嗯。
記者:你的作品采用了一種廣告的技法,看起來很工業(yè)。
惠欣:是的,我很喜歡這樣的方式。 我喜歡把技法放在畫面的背后,因為我覺得那不是值得炫耀的。 之所以我的作品看起來像廣告,是因為我采用了噴繪的方式, 因為我實在太喜歡這種完美的畫面了。
記者: 你的作品用色很大膽,很鮮艷,同時還有點柔軟的感覺在里面,對嗎?
惠欣: 是的。正因為這樣,曾經有人懷疑過我是同性戀,其實不是的,我是有老婆的人。但是毫不避諱的講,我的作品受一個同性戀的攝影師的影響很大,他的用色很絢爛,畫面的感覺也很柔,很軟,我想這個可能就是一個主要的原因吧。
記者:有評論稱你為“艷俗”藝術家,你自己怎么看待這個稱呼?
惠欣:我自己到不覺得是,但是我還是很喜歡這樣的稱呼。
記者:你覺得自己不是,但是又很喜歡這樣的稱呼,會不會有點矛盾呢?
惠欣:(笑) 其實艷俗這兩個字艷在前,艷是鮮艷的意思;俗在后,俗就是民俗的意思,要突出的還是艷。我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不關心意識形態(tài),我想將畫面做成一種概念。我追求的是一種美好的東西,美就是一種視覺上面的享受。
記者:那 “好”呢?
惠欣:“好”其實就是一種技法和畫面的質量。
記者:從頭到尾沒有聽到你提到過創(chuàng)作的內心感受,有評論說在你的作品里面你的個人感情幾乎沒有,是這樣嗎?
惠欣:怎么說呢,我只能說我追求的還是一種視覺上的美感, 我從小就喜歡亮晶晶的東西,所以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我的作品的視覺沖擊的強烈,和小時候的經歷是有關系的。并且我的作品名稱和畫面內容沒有太大的關系,有時候可能也只是沾一點邊。
記者:你是個很隨性得畫家。
惠欣:但是我本身還是想要讓這個畫面更美。為什么一直強調視覺更美而沒有強調畫面得內容呢?比如說吧,一個男人有很漂亮的一雙腿, 我們不管他腿上有沒有毛,總之給他穿上襪子之后,那就是一雙無可挑剔的美腿,所以這個時候這雙腿是不是男人的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這雙腿真的很美。
記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有沒有讓你不能接受的事情?
惠欣:有,曾經有段時間,我一直畫魚,大概畫了40多幅之后,突然有一天我覺察到對魚產生了一種強烈得排斥心理,覺得很惡心。反問自己,我居然畫了40多幅魚,我怎么做了一件這么惡心的事情!
記者:能詳細的解釋一下為什么嗎?
惠欣:這樣說吧,我創(chuàng)作的習慣就是我可能同時畫很多幅作品,可能一段時間內進行的創(chuàng)作有一天我突然就覺得很厭煩,不想畫了。那這個時候我又開始創(chuàng)作另一幅作品,那這幅作品煩了之后我又會選擇另外的作品。其實,我覺得畫家有時候更像是個導演,能同時拍幾部電影,但是我最擔心的卻是,萬一每部電影都拍不完怎么辦?
記者:能詳細講講《火燒云》這副作品的構思嗎?
惠欣:其實這幅作品里面的元素:麒麟、花啊什么的,都是借鑒過來的。我只是講他們糅合在一起,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能找到實物的。
記者:但是整個畫面很和諧。
惠欣:其實在藝術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借”字很重要,繪畫有很多的可能性,別人的想法也很重要。有時候朋友來工作室看我的作品,他或許會說,怎么樣怎么樣會更好,那我覺得他的想法很好,我就會把他畫出來,或者說我有一個畫人物擅長的朋友,我今天突然有個很好的構思,覺得利用他畫人物的技法一定是一幅好作品,但是對方偏偏說他不是很適合這個,那這個時候我就會覺得這么好的主意沒有創(chuàng)作出來的話很可惜。那我就會自己把這個構思畫出來。就是這樣。我記得還有一次,我看到路邊的廣告牌很漂亮,我就用數(shù)碼相機把拍了下來,那回去給我的助理,讓他用COREDRAW畫出來,一摸一樣都沒有關系,然后我把這個作品畫出來。
記者:所以這就是我們最開始提到的你的作品的工業(yè)特性比較明顯。這些都是有關聯(lián)的。
記者:在這次參展藝術家里面你的人生態(tài)度是最鮮明,最灑脫的一個了。那這么灑脫的你對“新銳”兩個字是怎么理解的呢?
惠欣:說實話,我沒有想過這個東西,我覺得就是年輕的藝術家吧。
記者:你的作品的裝飾性很強,那市場的受眾面應該是比較廣的,你會不會為了適應這個市場去創(chuàng)作呢?
惠欣:不會,而且我的老板也不會對我有這樣的要求,我不需要考慮這樣的因素。沒有做好很正常,做好了就賺。
記者:那你的個人創(chuàng)作風格會一直保持下去嗎?
惠欣:我每年會創(chuàng)作20多幅的作品,其中大概10幅的作品是屬于一個系列,另外的都是用于新的風格的嘗試和試驗。
記者:相信你會有更多更好的作品問世的。謝謝!
惠欣:不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