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2013年普通高校招生美術類專業(yè)統(tǒng)考昨天舉行。本次專業(yè)統(tǒng)考共設南京師范大學、蘇州大學等六個考點,全省報考總人數為48726人,與2012年相比增加近1800人。記者昨天在南京師范大學考點看到,考生們神情凝重,全力迎接這場關乎人生命運的大考,而送考的家長們對于凜冽的寒風也全然不懼,不少人全程守護。
考題點擊——
素描:想把挎包和衣服畫好有難度
昨天上午11點20分,在南師大仙林校區(qū)考點,距離素描考試時間結束還有10分鐘,來自常州高級中學的張鳴鏑第一個走出考場。他告訴記者,今年的素描考卷給出的是一張不完整的女青年半身線描稿。提供的照片中,分別是女青年的頭和手,頭部傾斜了四分之三,手中則握著一個單肩包的包帶,但衣服部分沒有給出照片。學生要根據照片,把這張線描稿的細節(jié)部分繼續(xù)完成。試卷說明呈現的是:女青年內穿一件深色的衣服,外穿一件淺色的外套。
據了解,今年素描考題與去年相似,提供的都是女青年照片。“但去年的沒有挎包,女青年的衣服也沒有特殊要求。”雖然形式上此題延續(xù)了去年的風格,但不少考生認為,要想考好并沒有那么容易。畫這幅畫,不僅人物的形體比例很重要,要把女子的衣服、挎包的層次感拉開也并非易事。
色彩:要畫的物品比去年多了五件
當天下午的色彩考試,考題是根據提供的黑白照片,畫出16樣物品。具體包括3個西紅柿、1個青花瓷瓶、1個包菜、3個青椒、3個草莓、2個茄子、1個不銹鋼碗、2個土豆。并且附文字要求:在一塊深棕色布、一塊暖灰色布、一塊白布上作畫。
與去年相比,今年色彩考試增加了5樣物品。據悉,去年的色彩考試要求學生所要畫的物品包括:1個淺色陶罐、2個蘋果,2把香蕉、1串葡萄、1只小橘子、1只裝著半杯白酒的高腳杯等,總計11類物品。
“這些器物平時培訓時都畫過,考題難度一般。”南航附中陸同學表示,平時練習畫過蔬菜。
他介紹說,在考場坐在后排,考試過程中有時會看看前排同學的情況,“發(fā)現很多人不認真讀題,布的顏色沒有按照文字要求畫。”
各方聲音——
專家:選藝術捷徑進高校不一定可取
“以前的藝術教育是專業(yè)教育,現在是應試化的大眾教育。”南京藝術學院美術學院副院長孫勝銀感慨,從考題的簡單化可以看出,藝術考試的變味。以前考美術,考的是動態(tài)速寫,人是走動的,這能考察學生對形體的敏感度的認知能力,以及造型能力等綜合藝術素質;尤其是一些命題創(chuàng)作題,特別能體現考生對藝術的感覺和對生活的理解。
“家長支付大量學費,孩子消耗大量精力,換來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專業(yè),完全沒有必要。”孫勝銀告訴記者,根據他的了解,有80%的考生都是沒有其他出路,而選擇藝術捷徑來進入高等院校的。
孫勝銀建議家長,專業(yè)考之后,不要帶著孩子走馬燈似的趕“校考”。“并不是你考的越多,希望就越大。考試不是抓鬮,最多不要超過4場,而且要適當拉開層次,要讓考生盡可能地休息和調節(jié)。”
家長:美術加文化課補習花了5萬多塊
“我家小孩高三以后才開始學美術,一年時間學那么多東西,要不是底子好肯定會很吃力。”當天在考場外,記者與孩子在南航附中就讀的考生家長劉女士,現場進行了交流。
劉女士告訴記者,她的兒子小陸學的是文科,在高三以后才決定改學美術,“他感覺學文化課考大學會比較吃力,他從小就愛好美術,也算是有基礎,我們就都沒有反對。”劉女士說,高三暑假,他們給小陸報了一家美術補習班,每天補習美術,然后考前又突擊學習了兩個月,四個月下來總共花費了一萬五。
“一旦專業(yè)統(tǒng)考結束,就要全身心轉向文化課復習。”劉女士告訴記者,他們也給兒子報了文化課的補習班,從高三開學補到高考,語數外三門學費總共達三萬多。
現場采訪中,不少家長紛紛插話說,其實這還不算完,一旦統(tǒng)考結束以后還有校考,“如果報五家大學,花在吃飯住宿交報名費上的錢,還有不少一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