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 馬賽曲 浮雕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歌,可并非每首國歌都有幸擁有專屬的紀念館。今年3月初,一座專門為法國國歌《馬賽曲》設(shè)立的紀念館在法國南部城市馬賽開館迎客。該館不僅全面記錄了法國民眾在重大歷史階段頑強的革命熱情,更被視為新時期法國城市文化對外推廣的有效資源。
這座紀念館的舊址在17世紀后期至18世紀中葉曾是一座網(wǎng)球場。法國大革命前夕,馬賽的革命黨人經(jīng)常在這里聚會,共商推翻封建專制的大計。1792年,雅各賓俱樂部在這里成立,6月底,馬賽國民自衛(wèi)軍從這里出發(fā),一路高唱《萊茵軍團戰(zhàn)歌》,向首都巴黎開進。這首歌幾個星期前剛剛由當時駐守斯特拉斯堡的工兵上尉魯日·德·利爾創(chuàng)作完成。馬賽國民自衛(wèi)軍到達巴黎后,巴黎人從他們那里聽到了這首歌,因此將其稱為“馬賽曲”?!恶R賽曲》極大地鼓舞了法國民眾的革命熱情,在推翻君主專制建立共和國的斗爭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879年7月14日,《馬賽曲》被正式確定為法國國歌。
《馬賽曲》紀念館使用面積300平方米,2008年6月開始改建施工,總耗資450萬歐元,每年能夠接待10萬游客參觀。紀念館共有3個展廳,通過多媒體的方式讓觀眾了解法國大革命至共和國誕生這段風起云涌的歷史,感受法國大革命的慷慨激昂。在這座當初馬賽國民自衛(wèi)軍官兵傾聽和學唱《馬賽曲》的歷史建筑內(nèi),觀眾可以聽到數(shù)十種版本的《馬賽曲》,看到當年馬賽國民自衛(wèi)軍向巴黎進發(fā)的影視資料,欣賞到1989年法國大革命200周年紀念活動中,世界第一女高音歌唱家杰西·諾曼在香榭麗舍大街上引領(lǐng)500人合唱隊高歌《馬賽曲》時穿著的三色裙裝……
不過,對于法國人來說,這座國歌紀念館不僅是記錄一段壯闊歷史的檔案室,更是未來法國進行文化推廣的重要渠道。在紀念館開放當日,出席開幕儀式的法國教育部部長呂克·夏岱爾表示:“長期以來,沒有任何一個地點、博物館或紀念館來專門紀念我們國家的國歌,然而,它的歷史與共和國的精神密切相關(guān)。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矛盾。”此前,在雅各賓俱樂部舊址這個與法國國歌得名《馬賽曲》有著很深淵源的建筑上,除了一塊說明牌以外沒有任何其他的紀念物。法國參議員、馬賽市長戈丹自豪地說,經(jīng)過內(nèi)部改造,《馬賽曲》紀念館將承擔起文化、教育和旅游三項任務(wù)。2013年馬賽市作為歐洲文化之都時,紀念館將參與城市的對外推廣。
【編輯:馮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