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郭海平:讓藝術為我們招魂

來源:99藝術網專稿 作者:郭海平 2010-12-29

波洛克創(chuàng)作現(xiàn)場

 

自古以來藝術形態(tài)的變化從來都不曾停止過,難以想象的是,藝術的地位在今天不但沒有降低反而卻與日俱增。在今天若沒有藝術家的介入,我們的社會又會以怎樣的面目出現(xiàn)呢,從日常生活用品到辦公用品,再到城市建設等等,藝術的身影無處不在。大家面對形形色色的形式,或苛求,或百般挑剔,若不滿意,不是焦躁不安,就是怨聲載道。為了獲得那個理想的形式,大家孜孜以求,不惜重金。但好景不長,百般挑剔后的形式很快又遭到了自己的否定,接下來便是沒完沒了的循環(huán)。被藝術家設計在商品中的已不再是靈魂,而只是一個個貌似靈魂的靈魂。都市里的人都有大量淘汰的物品,他們淘汰的并非是物而是物的形式。對于物的形式的追求在很多都市人那里已到了魂不守舍的地步,從瘋狂的購買、建造再到瘋狂的舍棄、拆毀。這時,城市已不再是寄托夢想的家園,相反,卻成了失魂落魄者的流浪地。

 

大家為什么要如此沉醉于這些色彩與形式的挑選?這不是為了滿足一般的虛榮心,也不是為了滿足一般的審美需求,這都是緣于靈魂的缺失,大家都希望在那些光怪陸離的美麗形式中找到自己丟失的靈魂。靈魂的缺失導致人精神的空虛和迷茫,這種空虛同樣也不是一般的精神的空虛,那是一種精神基礎的缺失,沒有這個基礎,—切都是過眼煙云和空中樓閣。也正是這種精神基礎的喪失才導致大家不顧一切地去尋找那些有可能承載人靈魂的形式,或者說,對于生活在都市中的人而言,每—次購物也都是—次默默地招魂儀式,即使每次換來的只是曇花—現(xiàn)。

 

當今市場經濟社會在高科技的支持下制造出人永不滿足的欲望,只有饑餓才有商機,只有饑餓,消費者才會如饑似渴,餓不擇食。為了讓人(消費者)失魂落魄?首先是切斷他們與自己生命潛能和內心的聯(lián)系,當你不知道自己是誰,又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潛能時,你便會在困難中不自覺地向外求助。然后就是切斷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人本來就是自然的產物,當人遇到困難時,大自然本會給人很多啟示與幫助,但這種聯(lián)系一旦切斷,人只能變成一個徹底的社會動物,即全身心地投靠社會,這個社會是什么性質,它就會給你什么性質的“幫助”,或“上帝”,或“皇帝”,或“主義”,或“時尚”。面對社會的給予,人們不可能有其它選擇,所以當人失掉了靈魂之后,饑餓和空虛的人們必將給這個市場經濟社會注入無窮的活力。

 

好就好在我們在進入到市場經濟社會的同時,我們也進入到一個民主的社會,在這個社會中每個人都有權決定自己的命運。但千百年的思維慣性和文化傳統(tǒng)卻使人滋生了許多惰性,即對社會的依靠已成了大多數(shù)人的“本能”反應,如什么問題都要找專家和政府,仿佛專家和政府已成了萬能的上帝。真是—個莫大的悲哀,因為即使是專家也不能沒有靈魂,政府也是由人組成,但為了滿足百姓的心愿,蒙騙和自欺欺人則常常成為他們的慣用伎倆,我們不能說那都是惡意,也可以說那都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因為樸實單純的百姓只期望獲得一個權威的答案,或者說,這同樣也是—種沒有辦法的辦法。

 

如果大家都沒有靈魂,無論是百姓、專家,還是—個國家的元首都將會面臨同樣的問題,如與自己內心的分裂、與自然的分裂。由此可見,失魂—旦成為大家共同面對的問題,招魂也就成了一種必須。

 

【相關新聞】

專訪南京原形藝術中心創(chuàng)建人郭海平:直面精神的原形

郭海平:我們都是天子

南京中國首個精神病人藝術中心迎來首批“畫家”

中國首個精神病人藝術創(chuàng)作基地將在南京開放

【視頻】藝術家精神病院搜“梵高”四川病友素描200元成交

什么是人的靈魂?我認識的靈魂就是人與天地神靈聯(lián)系的那個神秘信使。人有靈魂,動物有靈魂,草木有靈魂,天地自然也都有靈魂。正因為都有靈魂,天地人之間才會有感應,—粒沙中才能顯現(xiàn)整個世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這類循環(huán)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就因為彼此都擁有靈魂,這靈魂或許是“氣”、“場”,或許是“靈光”,它是什么概念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是否能夠切身感受到他們的真實存在。

 

今天越來越多的人之所以感到空虛、寂寞、孤獨,如同行尸走肉,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失去了靈魂。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又有誰來負責找回這些靈魂呢?牧師、精神科醫(yī)生?太教條;哲學家、科學家?又太理性。比較而言,自由的藝術家也許更加合適,因為他們最接近人的靈魂,他們不僅尊重自己的內在自然(內心),也對身外的—切也都保持高度的警覺。他們敏感,他們沒有教條,也不迷信,更不受約定俗成的語言制約,他們可以“乘物以游心”,也可以“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當然,這里所說的藝術家必須是具有獨立精神并能夠感受到那個靈魂的存在,不僅如此,他們還應具有將靈魂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的神奇能力。

 

藝術在這里既不是單純刺激生理、感官的形式,也不是被理性規(guī)定的抽象概念,更不是—種滿足私欲的工具,它是一種公共、自由、開放的力量,它既讓人與自己身心連接,同時也讓人與他的外部世界連接,這個世界包括社會和自然。從這個意義上說,真正的藝術就是那些能承載人靈魂,并與其它靈魂連接的形式,它的出現(xiàn)使我們超越了自己的存在。面對這些形式,我們常常感到神秘,難以言說,甚至肅然起敬。在這種形式的感召下,人的潛能將得到最大程度的解放,這時,人與世界才有可能實現(xiàn)了不分彼此的統(tǒng)一。 這里所說的“招魂”指的正是藝術家全身心感受、尋找和表現(xiàn)那個連接天地人神力量的存在過程,藝術家投身于其中,或沉醉,或癡迷,或瘋癲,就如同—個個通靈者和薩滿師。

 

其實,由藝術家去完成招魂的任務并非是今天的發(fā)明,中國歷史上就不斷有詩人招魂的例證,如《楚辭》中屈原的“招魂”,謝靈運在《山居賦》中的“招魂”,杜甫在《彭衙行》中的“招魂”等等,除此之外,中國民間文化中至今仍保留著許多招魂的傳統(tǒng),如貼神像,舞龍舞獅都具有招魂的某些性質,“龍”在中國人心目中就是民族靈魂的一個象征。當然,招魂并非是藝術家的特權,或者說,在今天人人都可以是藝術家的時代,只要我們愿意嘗試,靈魂就有可能重返我們的精神家園。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靈魂,每個民族有每個民族的靈魂,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靈魂,尋找不同的靈魂自然應該有不同的方式。對于那些丟失的靈魂,此時此刻,我們應該祈禱和祝愿,即祈禱大家早日找到自己失散的靈魂,并祝愿人與天地自然早日和諧統(tǒng)一!

 

 

 

 


【編輯:李云霞】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