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shù)資訊平臺
搜索

孟淑娟:從EMBA學員到博物館館長

來源:FT中文網(wǎng) 作者:安德魯-埃奇克利夫-約翰遜 2010-11-03

美國華人博物館館長孟淑娟

 

“教育一直是消弭鴻溝極好的方式。我們忘記了這一點,我們認為這是最近的事,”美國華人博物館(Museum of Chinese in America,MOCA)館長孟淑娟(Alice Mong)說道。她正帶著一個訪客參觀一個展覽,展覽內(nèi)容是雅禮協(xié)會(Yale-China Association)長達百年的歷史。

 

雅禮傳教式教育交流的黑白影像,裝滿了一棟華美新建筑的整整一個房間。這些影像展現(xiàn)的是在美華人的歷史——從早年的商人和19世紀的鐵路建設(shè)者,到美國能源部長朱棣文(Steven Chu)和雅虎(Yahoo)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楊致遠(Jerry Yang)。

 

孟淑娟自己抵達曼哈頓唐人街心臟地帶的人生歷程,經(jīng)過了另一個開拓性的跨文化項目。1998年,她成為了凱洛格-香港科技大學EMBA課程的第一批學員。該課程由美國西北大學凱洛格管理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s Kellogg School of Management)與香港科大商學院(HKUST’s Business School)聯(lián)合推出。

 

孟淑娟47年前出生于臺灣,10歲移民美國,在俄亥俄州一個距離哥倫布市一小時車程、人口5.5萬的小鎮(zhèn)長大。小鎮(zhèn)上僅有三個中國家庭,以及一家四川飯店——店老板是她父親。

 

從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取得國際關(guān)系學位后,孟淑娟在俄亥俄州政府的發(fā)展部找到了一份工作——幫助當?shù)毓咀叱鰢T。因為欠缺商業(yè)背景,她想攻讀一個美國的MBA課程,她將目光鎖定在離家不遠的伊利諾斯州埃文斯頓的凱洛格管理學院。

“或許是我不夠好,也或許是我沒有合適的經(jīng)歷,我當時沒被錄取,”她回憶說。“所以,我要我的老板把我送去香港,”去推動俄亥俄公司與東南亞的貿(mào)易。

 

普通話流利的她,很快跳槽去了香港集團恒隆地產(chǎn)(Hang Lung Properties)。此后,她為恒隆地產(chǎn)董事長陳啟宗(Ronnie Chan)效力了5年;1997年移交慶典時,她為當時指定的香港行政長官人選——董建華(Tung Chee-hwa)安排了賓客慶?;顒印?/p>

 

孟淑娟說,即使是在這種企業(yè)背景下,她仍有攻讀美國商學學位的心愿;但她接著說:“我無法看著自己放棄已經(jīng)建立的人際網(wǎng)絡(luò)。”當她聽了當時的凱洛格院長唐納德-亞葛布(Donald Jacobs)有關(guān)該學院計劃與香港科大推出聯(lián)合學位的講話后,她意識到,她無需放棄兩個雄心中的任何一個。

 

她得到了陳啟宗家族基金的資助,條件是她答應在恒隆至少再留兩年。于是,孟淑娟成為了凱洛格-香港科大EMBA課程35名試驗學員之一。而僅過了十年,該課程就登上了英國《金融時報》EMBA排行榜的頭號寶座。

 

這種合作形式當時在亞洲尚屬首次,但如今已較為普遍。清華與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有一個聯(lián)合培養(yǎng)EMBA的項目,復旦與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 University)也有。去年,香港科大競爭對手——香港大學(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聯(lián)手哥倫比亞商學院(Columbia Business School)和倫敦商學院(London Business School),推出了EMBA-Global Asia課程。

 

不過,在1998年,凱洛格-香港科大EMBA課程,能夠向孟淑娟提供一些她在埃文斯頓學不到的東西。“我覺得最突出的是‘亞洲性’,”她說。她的許多同學都來自中國大陸、臺灣與香港——“我們非常平等。如果我去的是凱洛格,我就不會得到這樣的氛圍。”

 

當時恒隆已挑選孟淑娟出任Hantak高級投資經(jīng)理,這是該集團在網(wǎng)絡(luò)投資繁榮時期成立的非房地產(chǎn)投資子公司;當時的創(chuàng)業(yè)情緒照亮了整個課堂。孟淑娟說:“1998和1999年,國際商界發(fā)生了許多令人興奮的事情,這使得我們能夠?qū)⒁恍W到的東西運用到工作中。非常合時宜。”

 

她接著說,她的同學們也將自己的難題帶到課堂上。她的同學背景非常多樣,有一個為香港新機場工作、有一個是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董事總經(jīng)理,還有一個是蛋糕連鎖店主管。“有時,我們從同學那里學到的東西,與從老師那里學到的一樣多。這意味著我們能夠?qū)W著處理實際情形。”

 

這個為期18個月的EMBA課程如今包括11個單元,從組織設(shè)計,到在中國構(gòu)建消費品牌,上課時間擠在每個月的兩個周末。從周五下午到周日晚上,學員們住在香港科大校園內(nèi)。一半課程由凱洛格教員講授,但除了要在伊里諾斯度過兩周外,所有單元都在香港完成教學。

 

孟淑娟記得自己在俯瞰香港清水灣的科大校園中度過的日子,“非常緊張”,每天要工作13到14個小時。“你有一個周末來恢復,但你仍得完成家庭作業(yè),”她說。每5到6個人會組成一個小組,晚上召開電話會議,以完成作業(yè)。

她說:“我們所有人都真正學會了時間管理。”她表示,當她完成課程時,她“更會工作了、更能對其他人的想法產(chǎn)生共鳴了、對不同行業(yè)也更熟悉了。(恒?。┎辉僦煌顿Y于房地產(chǎn)業(yè)了。這使得我得以伸展拳腳,幫助發(fā)展那個新部門。”

 

在孟淑娟之后,恒隆其他高管也陸續(xù)參加了凱洛格-香港科大的EMBA課程。畢業(yè)后數(shù)年期間,她一直向友人推薦這一課程。但是,到了2002年,網(wǎng)絡(luò)熱減退了,恒隆也解散了旗下非房地產(chǎn)投資部門。

 

孟淑娟以為她的下一份工作會在中國,但百人會(Committee of 100)接洽了她,請她出任執(zhí)行董事。百人會是杰出美籍華人組織,致力于改善美中關(guān)系。

 

她之前并未打算涉足非盈利性行業(yè),但一段時間的“內(nèi)省”改變了她的想法。她的父母正步入晚年,而她度過了半生的國家仍因2001年9/11恐怖襲擊而感到茫然。她說:“我想,作為一位美籍華人,9/11讓我開始思考,‘哪里是家?’商界對我似乎不再像以前那么具有吸引力了。”

 

在孟淑娟看來,美國各界普遍存在對中國的誤解,對此感到擔憂的她認為,百人會是另一個消弭鴻溝的方式。百人會的會員包括建筑設(shè)計師貝聿銘(I.M. Pei)與作曲家譚盾。孟淑娟起初渴望進入企業(yè);但這些年后她發(fā)現(xiàn),企業(yè)生活并未讓她感到充實。

 

她說:“或許我并不真正適合商界。”但憑借她的凱洛格-香港科大培訓,她開始像經(jīng)營小企業(yè)那樣經(jīng)營百人會——設(shè)立香港辦公室,管理在香港與北京舉行的會議,并在5年內(nèi)融資350萬美元以上。

 

百人會的其中一個目標——推介美國華裔的成就,與孟淑娟現(xiàn)在管理的美國華人博物館的目標非常契合。在2009年應聘接任美國華人博物館館長(也是它的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的職位之前,她一直是該博物館的會員,多年來一直在幫該館籌集資金。

 

該博物館最初叫做“紐約中國城歷史項目(Chinatown History Project)”,在一所學校舊址的二樓展出少量當?shù)卣蛊?。如今,該博物館已有了更大的志向。孟淑娟于博物館搬至新址的兩個月前上任。該館有一個到明年融資1500萬美元的項目,在孟上任時,已經(jīng)融得1300萬美元。

 

今年將有3.5萬人參觀該博物館,高于老館的2萬人。其中不乏知名人士,如紐約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Michael Bloomberg)。但孟淑娟的任務(wù)是,擴大它的知名度與預算,有朝一日將它從租用的場地,遷到一個更大的永久性的國家博物館,以展現(xiàn)美國華裔歷史為主題。

 

孟淑娟說,在這點上,凱洛格-香港科大培訓的價值無法估量。她說:“我在6月份剛完成我的5年戰(zhàn)略規(guī)劃。我在EMBA課程中學到的所有東西都派上了用場。我翻出了自己在課堂上記的筆記。”

她說,250萬美元的經(jīng)營預算、10名員工、一批志愿者與實習生,“從根本上說,它仍然是一個企業(yè)。”

 

在這個環(huán)境中,孟淑娟發(fā)現(xiàn),她的EMBA老同學網(wǎng)絡(luò)非常有價值。其中的一位——聯(lián)邦快遞(FedEx)國際業(yè)務(wù)總裁鄧博華(Michael Ducker),既贊助了百人會,也贊助了美國華人博物館。

 

孟淑娟說:“這個網(wǎng)絡(luò)現(xiàn)在仍然很牢固。”它之所以能維系,是因為那些在香港的人每月都會聚會、校友雜志會不斷更新、那些分散在世界各地(遠至歐洲與澳洲)的人會時常拜訪。

 

美國華人博物館并不回避美國華裔歷史上較為不愉快的時期,比如圍繞《1882年排華法案》(Chinese Exclusion Act of 1882)發(fā)生的暴力事件。當時的一張布告上面寫著:“我們應該接納華人嗎?不!不!不!”孟淑娟說:“我們現(xiàn)在聽到的許多反移民言論,在當時都能找到。”

 

但在鴉片球復制品、飯店菜單、洗衣店標志與陳查理(Charlie Chan)電影海報中間,一些名人的傳略突顯出了一個強烈的教育主題。“中國火箭之父”錢學森曾在美國接受教育;南京大學教授鄭集在俄亥俄州立大學取得了生物化學學位,還活到了將近111歲。孟淑娟與她的凱洛格-香港科大EMBA課程的同學正在追隨他們的腳步。

 


【編輯:李璞】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