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既有國人對文博巨擘離世的扼腕痛惜和對國寶文物回歸的關注,又有金融危機下對藝術(shù)品拍賣市場的反思和信心的提升,更有在歡慶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時,所表現(xiàn)的那一抹亮麗的中國紅……
2009年對于整個中國收藏市場來講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每到年末,總會有一些盤點讓人心情沉重。2009年,文博界有一批大師級人物相繼與我們告別,他們有的是收藏界的巨擘,有的是藝術(shù)界的泰斗。他們的隕落,讓中國的文化星空黯淡不少 ,那原本閃著星光的位置,如今變成一抹黑色。
“中國還會有大師嗎”?成為一個暫時無人解答的問號。從季羨林、王世襄到魏啟后、張朋,這些曾經(jīng)照耀著我們的文化暖陽,將永遠銘刻在后人心中。
那些遠去的文化背影:
張朋,2009年6月23日逝世,享年92歲。張朋先生是我國著名畫家、書法家、青島畫院名譽院長。
季羨林,2009年7月11日逝世,享年98歲。季羨林先生是我國著名文學家、語言學家、教育家和收藏家。
王世襄,2009年11月28日逝世,享年95歲。王世襄先生是我國著名文物鑒賞家,又稱“京城第一玩家”。
魏啟后,2009年12月9日逝世,享年90歲。魏啟后先生是我國著名書法家,原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理事。
豪拍大亨是何方神圣
11月23日,明代古畫《十八應真圖卷》拍出了1.69億的天價。人們在驚愕之余,此幅天價拍品的購買人劉益謙也浮現(xiàn)在媒體面前。人們不僅驚呼,6,171萬元的宋徽宗《寫生珍禽圖》、8,578萬元的乾隆御制紫檀“水波云龍”寶座等一批近年來中國藝術(shù)品拍賣中破紀錄的拍品,竟然都是被他一人買走的。
而在各大拍賣會上“瘋狂掃貨”的豪拍大亨中也不乏影視大鱷華誼老總王中軍、俏江南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張?zhí)m等商界名流的身影。正如一位華人收藏家所言:“這些豪拍大亨就像是藝術(shù)品拍賣‘叢林’中隱藏的‘老虎’,購買力非常強。”
流失文物回歸引關注
2009年初,佳士得拍賣圓明園流失海外鼠兔首銅像的消息,經(jīng)媒體報道后迅速引發(fā)大討論。在一些專家看來,圓明園流失文物之所以受到如此高的關注,與其特殊的歷史背景密不可分。某種程度上,圓明園文物已成為國人“屈辱感”的符號,凝聚了復雜的民族情感。這一點在2009年稍晚時候乾隆玉璽拍賣事件上,再次得到了印證。面對中國流失文物的海外拍賣,國內(nèi)的有識之士已經(jīng)行動起來,近日圓明園全球?qū)氷犖橐呀?jīng)出發(fā)。
世界郵展在洛陽舉行
4月16日,高高飄揚的國際集郵聯(lián)合會會旗在河南洛陽緩緩落下。為期7天的中國2009世界郵展,吸引了超過60萬人次的全世界觀眾,創(chuàng)造了世界郵展史的新記錄。郵展上,與會代表還一致通過了《洛陽宣言》。作為中國十年來最大規(guī)模的郵展,中國2009世界郵展的成功舉辦促使新一輪的集郵高潮迅速形成。10月31日,一枚面值僅8分的“全國山河一片紅”郵票在中國香港以368萬元成交,打破中國單張郵票拍賣價世界紀錄,令收藏界為之振奮。
危機下的春拍和秋拍
整整一年,世界收藏市場都在側(cè)耳傾聽寒潮之中的“春意”,在一遍又一遍吟誦“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之后,收藏市場開始在“最困難的一年”中艱難前行。與國際收藏市場不同,中國的收藏市場在經(jīng)過一番“寒冬”的蟄伏后,迎來火爆的“牛市”。
相對于2009年春拍買家的謹慎觀望,2009年的秋拍可謂火藥味十足,拍賣現(xiàn)場人頭攢動,競標激烈,拍賣紀錄屢被刷新,中國古代書畫、家具、錢幣、郵品、嵌螺鈿漆器的世界拍賣紀錄都在2009年秋拍被打破。而各大拍賣公司一個個都賺得盆豐缽滿,信心十足。
“紅色收藏”再掀熱浪
2009年恰逢五四運動九十周年和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伴隨著一系列紀念活動 ,在收藏界已經(jīng)蔚為大觀的紅色收藏,再掀熱浪。毛主席像章、紅色宣傳畫以及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紀念章、紀念幣等成為藏家關注的對象。
各種紅色藏品搭乘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這一特大利好題材的快車,在2009年的春秋兩季拍賣會走出了一輪罕見的牛市行情。其中著名油畫家靳尚誼的油畫《毛主席在煉鋼廠》,以2,021.6萬元的天價成交,將紅色經(jīng)典書畫作品的拍賣價格又推向一個新高。
【編輯:張明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