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出爐的胡潤藝術排行榜,51歲的畫家張曉剛憑借3.01億的所有畫作拍賣總成交額,坐上了中國藝術家市場價值排行的頭把交椅,被稱為最“貴”藝術家。
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張曉剛發(fā)了,光賣畫都賣了3個億!
但事實上,張曉剛告訴《青年周末》記者,這些數(shù)字跟他一點關系都沒有,賺錢的是拿著畫買來買去的炒家們。至于藝術炒作的水有多深,他也是完全不在行。
作為一個被誤解了的藝術富翁,他承認的確受益于市場,同時也為“經常被與3個億畫等號”喊冤。
【素描】 只抽中南海的“天價藝術家”
這是張曉剛的第三個工作室,在偏僻的何各莊村,是最近幾年搬過的最大的一個,有600平方米。
跟某些擅于應酬的藝術家不一樣,張曉剛把600平方米中的500平方米用作畫畫,而用作會客、休息的地方就稍顯局促。
坐在我們面前的張曉剛,衣著樸素,態(tài)度和藹,標志性的黑框眼鏡和手里的“點五中南海”,兩個小時的采訪里,他抽了不下七八支煙,“這個好抽、清淡,我習慣了,從來不換。”
張曉剛跟記者說起換工作室的原因,不只是“租得起”了,“我最早在花家地的工作室只有80平方米,畫一張兩三米的畫,畫完就趕緊收起來,轉不開身,之后搬去酒廠藝術區(qū),有個200平方米的獨門獨院,后來酒廠熱鬧了,太吵所以來了這邊,清靜。”
現(xiàn)在,在偏僻郊區(qū)離群索居的張曉剛每天中午起床,下午開始畫畫,晚上回家當“宅男”:“除了畫畫就是看碟看電視,只要沒人約,我可以哪兒都不去。”
2006年,張曉剛的作品《血緣:同志第120號》拍賣出97萬美元的天價,接下來的幾年他一直都是拍賣市場上炙手可熱的人物。然而在公眾視野里的“迅速躥紅”并不是他喜歡的。“一般我每年畫二十幾張畫,可2007年全年才畫12張,很多時間用在各種展覽開幕,活動和應酬上,一半時間在為別人忙。去年開始,我有意識地把自己關起來,準備了兩個自己的展覽,所以很充實。”
市場帶給他的也不只有煩惱,更有名聲和經濟能力。他最近忙碌的,是在世界著名的昆士蘭美術館的大型個展,以及一個為自己啟蒙老師做的回顧展。“我的啟蒙老師一輩子都沒有出過一本畫冊,我說我來幫他出,我畢竟有這個能力,但這個愿望還沒實現(xiàn),老師就去世了,我覺得我欠了他的。”
這樣一個處在“錢”和“藝術”漩渦當中的藝術界大腕兒,面對媒體最不愛談“錢”,但這次在他的工作室里,跟我們聊了聊他跟錢的故事。
【對話】
拍了3億,沒有一分錢進我的口袋 -97萬美元買我一幅畫,這世界瘋了
◎張曉剛在拍賣現(xiàn)場上頗具代表性的作品《大家庭》系列之一
青年周末:你的所有畫至今一共拍賣了3個億,有多少進了你的口袋?
張曉剛:一分錢都沒到我口袋里。
青年周末:那3億是怎么出來的?
張曉剛:賺錢的是炒家們。賣的最好的大部分都是《大家庭》系列,10年前這些畫就已經從我手里買走了,幾經轉手,最后炒到這么高的價錢,其實早就跟我沒關系了,賺了也沒我的份兒。
青年周末:當年這幅畫你賣多少錢?
張曉剛:最貴的一張不超過兩萬美金,大部分幾千美金就很了不起了。
2006年,我的畫價格突然上去,蘇富比春拍拍出97萬美金。就這幅畫,1998年我兩千美金賣給畫廊,畫廊2004年四萬美金賣給藏家,兩年之后他拿出來拍賣,就到了97萬美金。開拍之前拍賣行標價35萬美金,我聽說了都覺得太夸張了,結果拍賣結束,黃燎原在現(xiàn)場打電話給我,說,你猜你的畫拍了多少?97萬!我第一反應是,這世界瘋了。
青年周末:看著別人后來賣那么貴,你心里會不平衡嗎?
張曉剛:不平衡怎么辦呢?呵呵,有些錢是該別人賺的,不去想就好了。
-天價《大家庭》系列,2003年就再沒畫過
青年周末:沒料到中國藝術市場會有今天?
張曉剛:完全超出我的想象。2005年我把工作室搬到酒廠,韓國的阿拉里奧畫廊也剛搬進來,老板尹在甲跑來跟我聊天,我說你估計未來中國一線藝術家的作品能賣到多少錢?他說他們爭取在兩三年之后,要把中國一線藝術家的作品推到10萬到15萬美元一張,我很驚訝說,可能嗎,那么貴?結果不到一年,拍賣的數(shù)字就遠遠超過了這個數(shù)目。國際畫廊他們是按照西方藝術市場的基本規(guī)律判斷的,一般一個藝術家熬到上千萬一幅,要幾十年,甚至要等死了以后,而在中國,幾年就達到了,誰知道會這么瘋狂。
青年周末:誰在炒這些畫?助長這些瘋狂?據(jù)說拍賣市場里,有炒家自己送拍作品,自己高價買回來,用這樣的手段把價錢炒高了?
張曉剛:也許有,但這都跟我沒關了。這么多年,我只自己送拍過一次,就是今年賑災,一張畫,拍了1200萬,都捐了。畫一旦進入收藏和拍賣,就是金融體系的事兒了,標著我的名字,但都是買賣雙方的交易,賣多少錢跟藝術家沒半點兒關系了。
青年周末:賣出天價對你難道沒有影響嗎?
張曉剛:沒什么影響,我也不是一開始就畫《大家庭》,一畫就成功,就賣出好價錢。如果我是個30歲的藝術家,很可能會受影響,但市場真正好起來的時候我已經走過了20年的藝術道路,而這20年,金錢對我來講,一直沒那么重要。只是這個時代比較相信數(shù)字,你跟他說哲學沒人理你,你跟他說數(shù)字他就記住了。
青年周末:但您也是市場的受益者不是嗎?
張曉剛:這是當然的。以前我們畫畫作展覽,沒有媒體來報道的,現(xiàn)在一碰到市場碰到數(shù)字,媒體都來了,呵呵。這畢竟還是藝術市場里,藝術還是前提,不是所有的畫都能被推到那么高的價錢,好的藝術跟好的市場一定是有關系的。
青年周末:那為什么是張曉剛的被推到了最高價?跟你畫什么怎么畫有關嗎?
張曉剛:我要是知道就好了,我就可以按照這個模式去弄唄,這樣畫能拍到100萬,那樣就能拍到1000萬。哈哈。這始終是個藝術市場,不是股票市場。在藝術市場,你首先還要是藝術,不然別人為什么花那么多錢來買你?當然,這當中有很多附加值,如果你不相信藝術,你只相信炒作,相信方法,實際上是對藝術本身的放棄??繋讉€人,幾種方法,就能把市場搞到今天這樣子,一定有原因,但不是這么簡單。
青年周末:《大家庭》系列都是天價,證明很受市場歡迎,你如果愿意就可以繼續(xù)畫這樣的。
張曉剛:那不是我。2003年之后我就不畫《大家庭》了,而且《大家庭》也不是一開始就受人賞識, 2006年這個系列才開始拍出天價,但我也沒有回頭再去畫,我不是為了市場。我不會市場好我就精神抖擻地畫,行情差我就垂頭喪氣地畫。
去年年底,我在紐約的一家畫廊展覽,趕上金融危機,開始老板還有點擔心,因為這次都是我的新畫,一張《大家庭》那樣的人臉都沒有,都是空房間、風景和綠墻圍。對我來講,賣不出去無所謂,我要按照我自己的思想畫。展覽開幕前一天,他終于舒了一口氣說,沒問題了,全都預訂出去了。其實我早做好準備,賣不出去就全帶回來。
- “規(guī)定動作”我不畫,別來找我
青年周末:市場的誘惑有沒有讓你多畫點?
張曉剛:我一直畫畫很慢,通常是2007年的時候我還在畫2005年的訂單,我接一個訂單一般要兩年才能畫出來,心理壓力很大,經濟上說也很劃不來,當時的訂單價格說好是那樣的,兩年以后你身價漲了,可是你還得照約定畫,哈哈。
青年周末:接訂單是怎么回事兒?
張曉剛:1997年到1998年就開始,有些人通過朋友關系找到我,希望直接買到我的一幅畫,私人、機構都有,那時候很便宜,畫廊賣一張兩米的畫也只賣幾萬美金,直接來找我訂的人肯定是圖便宜,一般我都會給他們打折,如果這個人很熱情,又請你吃飯,你就更不好意思開價了。
青年周末:訂單規(guī)定你畫什么嗎?
張曉剛:來找我的人都還基本了解情況,那些讓我必須畫三個人,把他和他女兒都畫上去的人,我直接就拒絕了,我把他們都推薦到大芬村去,哈哈,因為我不是肖像畫家。
-心太軟,被炒家騙過畫
青年周末:一直以來你對你的買家有什么標準?我知道一些藝術家很在意誰收藏他的畫,有的人即使出雙倍價錢,人不對也不行。
張曉剛:拍賣起來之前我沒有太多標準,有人推薦,說這個人不錯,我會找他聊一聊,發(fā)現(xiàn)他確實懂你的畫,就答應了。后來才發(fā)現(xiàn),有很多投機的人在里面,比如一個法國人來我工作室,幾乎要跪下來了,說了很多很煽情的話,如何夢寐以求想收藏我的畫,我很感動,給了很好的折扣,而且我是認認真真給他畫的。誰知道他是個炒家,幾年之后發(fā)現(xiàn)他在拿著畫炒高價,才明白過來,原來還有這樣的人。市場來臨之前,藝術家都不懂這里的事情。但我也不怪他們,他不是所有東西都投資,他還是有挑選的,他喜歡你的東西看好你的東西才投資,賺了也說明他眼光不錯,我覺得有些錢是該別人賺的,就讓他賺吧。
青年周末:那現(xiàn)在呢?
張曉剛:那之后我盡量保護自己,不給投機的人機會,但發(fā)現(xiàn)這事兒太難,尤其是老外,都長得差不多,語言又不通,你怎么知道他到底買你畫是要干什么?所以我干脆讓畫廊來做,我就專心畫我的畫好了。只有美術館來約畫,我肯定是義不容辭,現(xiàn)在問題是,美術館都買不起我的畫了,價格已經太高了。
青年周末:人們說到張曉剛,總是在您名字前面加“最貴”的藝術家。如果您有選擇的自由,更換一個字眼,你希望你是最怎樣的藝術家?
張曉剛:我是最“冤”的藝術家,哈哈,開玩笑。我希望我是真正的藝術家,我不敢說“最”怎樣。其實我也不算冤,價格上去之后,畫廊的標價也上升,我也是直接受惠者,而且這種受益遠遠超出我的想象,我從來沒想過自己的畫可以賣這么高價錢。
◎2009年3月12日,張曉剛在工作室接受《青年周末》的采訪,他并沒有為拍照換件特別的衣服,因為采訪結束后,他還要繼續(xù)畫畫。
【編輯: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