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業(yè)當代藝術資訊平臺
搜索

鄒建平劉鳴當代水墨藝術探索研討會現(xiàn)場文字實錄之六

來源:99藝術網(wǎng)專稿 2008-11-09


會議現(xiàn)場 攝影/楊凱

魯虹:上半場講得很活躍,大家講得很好,下邊接著開始?,F(xiàn)在我們有請中國美術學院的教師、藝術史家呂澎先生發(fā)言。徐虹準備。

呂澎:其實還是要有一個客套,也是大致的類型。像鄒建平、劉鳴祝賀。然后短短幾分鐘也沒有太多說的,我想昨天的新聞見面會記者提的問題,然后我們的領導回答的問題,和這些問題的主題,我一直說這些話題這么幾十年還在這么問。我關心的是什么?其實我關心的不是說具體一個畫面給這些藝術家有什么建議,畫應該怎么做,我想這個事情,任何材料、方法、語言都是藝術家自己的事情,都不是我們的事情。我們的任何建議都無法替代,我關心的是什么?我們既然要選材料,我們熟悉的材料來工作,它的理由在哪里?我們很多專家老師都談到了,怎樣跟煤材,中國人自己的東西怎么樣?可是,真正的理由是什么?這是我非常關心的。賈方舟老師早上給了我一個他剛剛舉辦的70年代一幫年輕藝術家的畫冊,其實他不知道,他前面幾期的展覽,我都關心了,我為什么要關心?是因為前面幾期,參加展覽的畫家都是年輕畫家,展覽的目的也是年輕畫家。我想關心的是70年代,包括80年代的畫同樣用傳統(tǒng)材料,用中國材料來做畫的時候,他們今天在思考什么?70年代出生的人,按照讀書80年代末開始考大學,90年代在大學中。那個時候他們所接觸的任何文化信息,都是多元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完全清楚,大家能夠很熟悉的當代藝術現(xiàn)象,可是他們?yōu)槭裁催€要用毛筆、宣紙來做畫。這是我最關心的一個問題,也是最近一位出去活動,跟國外的學者做交流。其中有一個主題是說問題不在當代、現(xiàn)代這些詞匯,也不在油畫、水墨、裝置、影象,問題是中國人,中國的東西是什么?可是我們過去也提到了若干次,也討論了若干次所謂中國的問題,這里面我想可能我們更多的,過多的關心過去中國的形式問題,但是如果有一個東西拿出來,不用說他是中國人畫的還是西方人畫的,如果我們有一個長時間的精力和閱歷,我們都能讀出體會到這個藝術家里面,所體現(xiàn)的氣質(zhì)究竟是不是真的?所以這個里面我最關心的是我們用這個材料最后留下來的東西是什么?所以我覺得我們要說過去,我最關心的就是什么是我們自己所要的,而且獨一無二的,是西方人、歐洲人真正沒有的氣質(zhì)。這個東西可能是我們真正要體現(xiàn)的,因此怎么去弄,主流還是非主流,這是我們討論不清楚的??墒且环?,放在我們的眼前,我們一下就體會出來,這是一個比較中國人的東西,而且中國人的東西,這句話也沒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有一點點意味著他不當代。人類的文化和今天的現(xiàn)實,其實就是要的多種多樣的,文明是要的多種多樣的文明。因為每一種文明都在自己的發(fā)展空間成長、演變,有些文明的形象演變得劇烈一些,有些文明似乎沒有什么劇變,這就是中國的文明自身看上去似乎只是一點點,但是這個東西如果我們把它丟掉的話都沒有意義,從這個意義上,跟鄒建平交流,其實鄒建平的作品一路下來非常熟悉,從80年代到今天,而且也符合這個人對藝術理解的某種真實性,但是相對而言劉鳴的作品,其實更文氣一些,我坦率的說我更喜歡文氣的東西,更文氣的東西并不是說作品上面有沒有出現(xiàn)現(xiàn)代語言這些東西,那倒不一定,是具體怎么表現(xiàn)的東西。水墨這個材料很容易讓我們跟過去、跟傳統(tǒng)、跟古人接續(xù)下來,因為我們是現(xiàn)代的人,不可能簡單的接續(xù)。中國的水墨用不著我們大張旗鼓宣傳,用不著去說,因為文明自身生命力量在掙扎,在發(fā)展,關鍵是我們怎么樣拿出一些好東西去延續(xù),我覺得這才是關鍵的,是否是主流是否官方,是否是當代,我認為這些都不重要,問題在于我們今天用同樣材料,在畫家的筆下能看到一些很有接續(xù)性、很有新鮮的東西,這就夠了,藝術史就是對不同歷史時期的文明的現(xiàn)象做抽象性的歸納,能更好的說明問題,如果過分的重復,過分的跟別人一樣,不一定作為延伸的對象。

魯虹:謝謝呂彭先生,敏感的結合展覽體現(xiàn)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我們把這個問題留到以后生活討論,現(xiàn)在請徐虹發(fā)言。


徐虹:我對劉鳴的作品以前不太熟悉,鄒建平的作品我一直比較關注。關注的是他放在外面的都是女性家族的作品,看了這次展覽以后,體現(xiàn)的風貌豐富性、全面性,算是我對他作品的一個理解。同時對劉鳴的作品,有了鄒建平的襯托,對劉鳴的作品也加深了印象。先談談對他們兩個作品的看法。從展覽來說,他們兩個的作品,使我最感興趣的是他們反映出來的形象以及他們中間意的關系,這是我最感興趣的。很多學者說了,鄒建平的作品有很多女性的形象,社會弱勢女性。鄒建平在她們身上所關注的同情,我想這也是對的。但是從我來看,因為前期男女之間出現(xiàn)在畫面不同身份和性別的那種關系,使我覺得他還有更豐富的含義。我覺得鄒建平的作品,看上去好像是比較單純,或者看上去是比較突出,他反映的是都市問題,實際上我覺得他還是對傳統(tǒng)文化有很深的理解,如何加傳統(tǒng)資源加入到現(xiàn)代繪畫上。非常有意思的是,他寫的文章那些觀念,我覺得非常同意。實際上我看到了他的作品里面,女性形象的來源,我覺得他含有山野的影象,對山軌、自由的心靈、浪漫的想象,以及擺脫世俗,在宇宙空間之間的這種浪漫的尋求,和浪漫的聯(lián)想有關系。而且我覺得更多的,它還有跟美人、君子、文人,有時候我覺得他畫女人也是在畫他自己,所以從這種比喻上來說,我覺得他都是傳統(tǒng)的,他都是從傳統(tǒng)的詩意、傳統(tǒng)的文化、傳統(tǒng)的精神氣質(zhì)中尋求自己的一種意象轉換。當然他用當代的都市生活中,夜行的女人,最后就是落實到夜行的女人形象上。他作為當代夜行的女人,在表象上是作為一種或者色情場的,這些女人的形象還是有自尊的,還是拿著槍,夜行的女人和山軌的兩種結合,還反映出了內(nèi)心自由的追求和內(nèi)心的一種情感的擁護。實際上,從某種意義上是贊美的、欣賞的,而且覺得他們的自由是他達不到的,我覺得有這種成分。所以我覺得從傳統(tǒng)資源和現(xiàn)代的象的結合中,鄒建平找到了他自己的一個符號和一個象征的方式,我覺得他這種做得很一般的城市的底層女性,或者妖魔畫,或者是作為一種弱勢的對象是有區(qū)別的,還是賦予了自由的精神。劉鳴的作品,相對鄒建平來說,更多的是可以跟空谷幽蘭、松風等有關系,也是與傳統(tǒng)的詩意結合了當代的意上,當代的意就是都市的廢墟,廢墟中成長的花草,過去和未來的關系等等,是結合了當代都市的這種意思。他們兩個的作品在一起是可以互相解釋,有一種當代人對人、當代人對自然,和現(xiàn)在的生存和將來的發(fā)展都有一個互聞的一種解釋。在這里我同意大家所說的,他們的具體作為人文精神,具有浪漫主義的一種野性和自由的互換,文化之間具有一個對接和轉換的關系,他們找到了一個點,我覺得這種視野是非??少F的。因為在當今,我們過多的宣傳和過多的在關注于,以及過多的推從消費和大眾文化當中,我們實際上應該堅持一種精英分子的立場,我們不能用精英分子的視角去指責批判消費文化,我們覺得是不是太過于居高臨下,但是精英分子的立場是不可少的,那么從這點上來說,我提兩點建議,關于鄒建平的作品,對世俗的消費文化,我們既不能忽視但是也不能過于浪漫化;對劉鳴的作品是,對傳統(tǒng)的詩意,因為有一個基礎,所以我們是要承接,但是目的是在于變,變是要找到一個突破點。但是如何體現(xiàn)這個突破點?也就是考慮你對這個時代的峰谷的理解。所以,我覺得他們兩個作品都非常優(yōu)秀,都有他們的自己的位置,但是他們兩個人的問題也是中國整個當代藝術發(fā)展的問題,所以我想這對我們大家來說都是有啟示意義的。

魯虹:謝謝徐虹。對鄒建平和劉鳴的作品進行了解讀。有請中央美術學員的鄒躍進先生發(fā)言。


鄒躍進:對兩位藝術家我們都是很朋友,他們的作品也是看得比較多,應該說是比較了解。但是從理論上來講,只能算是一種解讀。鄒建平可以說是與時俱進的藝術家,從毛時代的《英雄主義》到《八五新潮》對崇高神圣高尚的追求,一直到90年代早期的或者說中期的那種存在主義的追問,到今天對都市女郎的這種描寫,我覺得這個路線都是非常清晰的,并且可以說反映了每個時期它對當代中國的一種認識和表達。當然,今天展的作品是最新畫的一些作品,剛才很多先生都談到,對都市女郎有各種解讀。就我來講,我個人的感受就是我很容易從一個男性的角度來解讀,這是我無法逃離的。最打動我的東西是什么?我認為是頹廢,是一種在十九世紀西方所說的那種世紀末時期,人們的一種頹廢。

其實頹廢是一種很優(yōu)美的東西,我們知道王爾德所謂唯美主義實際上就包含了很濃的頹廢的韻味,頹廢是一種很優(yōu)美也很高雅也是很打動男人的一種東西,特別是當女性頹廢的時候。我這個說法,女性主義者要有意見了。昨天我去了一個酒吧,去蘇河酒吧,我就能感覺到這種,我沒有辦法逃離,必須說自己真心話,等一下徐虹可以批判;第二點,我認為還有一種武裝女郎,這個很有意思,它有一種從歐美的文化像中國文化或者百老匯或者好萊塢那些酷女郎,向中國文化的轉換。我覺得這里面可以做一些深入的解讀;

第三個,鄒建平把這些女郎放在一個暴風疾雨之中,然后把帶一點頹廢或者有一點優(yōu)美的女性,按這也是他獨特的地方。實際上也是光、閃電雷鳴的東西,構成了張力關系。當然這個在藝術的價值上面,到底怎么來評判8這個是需要深入思考的。劉鳴我寫了文章,他相對鄒建平來講要簡單一些,我把它概括為從寫實的《鄉(xiāng)土山水》到《鄉(xiāng)土與母性家園》的這種轉換,其實他的光里面最感染我們的,或者最感染我的是光,因為光就是我所說的母性和象征女性子宮的那種孕育生命的一個地方,我是這么來感受的。

所以,當我們面對他的這些作品的時候,有一種回歸嬰兒,回歸到無知無欲的幸福感??吹剿淖髌酚幸环N萬事皆空的自在感,所以呂澎說他的文化很有修養(yǎng),很有文氣,我認為都是跟中國古代文人的那種情結,我們把它叫情結可以聯(lián)系起來。所以他們在一種藝術和文化的意義上感動了我。謝謝。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編輯:葉曉燕】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