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蘇富比2008年的春季拍賣在4月11日落下了大幕。這次拍賣總共的成交額達到了17.74億港幣。這也創(chuàng)下了蘇富比公司在港拍賣活動的最高紀錄。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部分就是當代中國藝術(shù)3個專場的成交。因為在2月和3月份,倫敦蘇富比和紐約蘇富比分別舉行了有關(guān)“中國當代藝術(shù)”作品的拍賣。倫敦蘇富比是在“當代藝術(shù)”夜場拍賣中推出了10件中國當代藝術(shù)品。而紐約蘇富比則是第5次舉辦“亞洲當代藝術(shù)”拍賣,再加上香港蘇富比此次的3場中國當代專場拍賣。蘇富比拍賣公司08年的春季拍賣關(guān)于中國當代藝術(shù)的連續(xù)劇暫時告一段落。而從這幾場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舉行的拍賣結(jié)果來看,中國當代藝術(shù)在2008年的拍賣走勢變得清晰起來。
倫敦蘇富比上拍的10件作品中成交了7件,取得了597.8萬英鎊的成交額。平均每件作品的價格為85.5萬英鎊(約合170.1萬美元)。法國藏家麥克.博耐特收藏的4件張曉剛和岳敏君的作品雖然沒有再次創(chuàng)出新的成交紀錄,但是成交價格依然比較堅挺。例如張曉剛的《大家庭NO.1》的成交價格就達到了170萬英鎊,《同志》以114萬英鎊成交,《記憶與失憶NO.1》以69.25萬英鎊成交,岳敏君的《黑夜里的愚人》以91.6萬英鎊成交,但是這場拍賣更被人關(guān)注的是被安排在作為"壓軸"出場的4件作品中國當代藝術(shù)作品中只有劉野的作品《下午的蒙德里安》成交。方力鈞的《無題》、劉野的《我相信我能飛》、岳敏君的作品《制服》均遭遇流拍。根據(jù)Artnet網(wǎng)站的數(shù)據(jù)庫顯示這3張作品的估價在這些藝術(shù)家已經(jīng)成交的作品均在前3名之列,估價存在明顯的偏高傾向,這是它們未能成交的主要原因。
3月17日,紐約蘇富比舉行了“亞洲當代藝術(shù)”專場拍賣。這也是第5次在紐約舉行的“亞洲當代藝術(shù)”拍賣專場。該場拍賣上拍總數(shù)291件,成交了233件,成交率80%。該場拍賣之前的估價為2310-3340萬美元之間,拍賣結(jié)果只達到了事前的最低估價,顯示出了該場拍賣的成交略顯乏力。在這場拍賣中只有曾梵志的作品成交價格超過了百萬美元,成交價121.7萬美元。張曉剛的《血緣系列:大家庭NO.8》(估價100-150萬美元)的成交價格也只有93.7萬美元,低于最低估價。他的另一件《綠軍裝》(估價150-250萬美元)的成交價格只有71.3萬美元,遠低于最低估價。被選為封面的張曉剛的《2001No.8》未能成交。岳敏君的作品《無題》(估價65-85萬美元),最終的成交價格為76.9萬美元。蔡國強的作品《滾梯:為法國蓬皮杜藝術(shù)中心所做的爆炸》(估價50-70萬美元)遭遇流拍。本場拍賣力推的大腕作品的價格一般是落在了估價之內(nèi),甚至還低于最低估價。
香港就不一樣了,但從這次3場拍賣取得的3.99億元人民幣的成績來看,中國當代藝術(shù)并沒有"跌",仍然有成交紀錄創(chuàng)出。這有香港本身的地緣因素,香港地理位置優(yōu)越,背靠大陸,毗鄰東南亞,輻射東亞,加之相對寬松的稅制,這使得近年來香港逐漸成為亞洲藝術(shù)品的交易中心。香港市場中每次上拍的作品"質(zhì)"整體上要優(yōu)于倫敦和紐約。香港蘇富比近年來在中國當代藝術(shù)拍賣上已經(jīng)積累了足夠的買氣。香港蘇富比對作品的估價也更為客觀,更為合理,針對市場的變化對作品的估價進行把握,這一點恰恰是倫敦和紐約不甚理想的最大原因。
總之,市場印證了我們之前的判斷:即2008年中國當代藝術(shù)會處于一個“平穩(wěn)期”,已經(jīng)告別了從2005年到2007年的"暴漲期",增幅會放緩,不同級別藝術(shù)家的作品行情會區(qū)分的更為明顯。同時如果一些重要藝術(shù)家的重要作品仍然有可能創(chuàng)出高價紀錄。
【編輯:霍春常】